有名作家描寫牡丹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牡丹的優美詩句

牡丹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以其國色天香贏得唐代人的喜愛。

據不完全統計,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詠牡丹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詠物詩創作。

一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從牡丹含苞欲放的時候開始,詩人們就開始揮毫動筆,"青苞雖小葉雖疏,貴所高情便有余。

"(孫魴《題未開牡丹》)盡情抒發心中對牡丹的喜愛,描寫唐朝社會的風俗習尚,以及各種看花、賞花的情形。"朝日照開攜灑看,暮風吹落繞欄收。

詩書滿架塵埃撲,盡日無人略舉頭。"(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連平時喜愛的詩書,也只好隨它與塵埃為伴了。

在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有用詩來回答朋友們對牡丹花事的詢問,有在詩里描寫以牡丹為 花片為人餞行……"為愛紅芳江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羅隱還寫了一首《扇上畫牡丹》的詩。

即使這樣詩人們仍感到沒有述盡心中的愛花之情,孫魴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達了依依惜別的情懷。在詩人們的筆下,牡丹花的千種神態,萬般風姿,一寫盡然。

但是唐代詩人們并沒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們透過牡丹繁盛的表面現象,敏銳地發現其背后隱藏著的社會問題,通過詩歌表達了他們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這是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買花》詩可作為代表。

其詩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李商隱十七歲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被聘請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點,學習做奏章。這個時候李商隱正是人生得意,風華正茂。

當他看到盛開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對他的栽培,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詩: 綿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見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錦幃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幃中再拜,"環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說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復之。

"從盛開的牡丹聯想到這些歷史典故,又以這些歷史典故中的人物來表現綠葉叢中嬌艷的牡丹所給人的印象,顯示出牡丹的韻致引起讀者美麗的遐思。何焯評:"非牡丹不足以當之,起聯生氣涌出。

"(見《李義山詩集》沈厚土爽輯評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動時一剎那垂手觸動玉佩,在一轉身時飄起長裙,典見《西京雜記》所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這兩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風中枝葉搖曳的情景,十分生動。

詩的五六句借《世說新語》所記石倫用蠟燭為炊之事,和《襄陽記載》劉季和所說:"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描寫牡丹開放時的光采和芳香,給人的感受很強烈。

詩的最后兩名用江淹夢中得五筆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獵狐楚對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對令狐楚心懷的感激之情,抒發了詩人蕩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無限嫵媚。紀昀說:"八句八事,卻一氣鼓蕩,不見用事之跡,絕大神力!"(見《玉溪生詩說》)這首詩的好處就在于發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豐富了構思和詩的表現力,顯示出李商隱的才華。

不久李德裕黨人河陽節度使王茂元因愛李商隱的才華,任為書記,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從此李商隱就在黨派爭斗的夾縫中過日子,再也沒有昔日賞花時的那種高興心情了。

唐文宗開成三年的暮春時節,李商隱在長安應試博學鴻詞科落第,由長安動身回徑原,途經回中,(今甘肅固原增內)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氣,院子里的牡丹剛剛綻苞,就被一陣狂風疾雨打落。詩人回想往事,觸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寫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悵臥遙幃。 章臺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捐幾枝。

回想當年京城賞花,而今卻在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猶在,那被雨打敗的牡丹實在令人可惜。詩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淪落想到失意的親朋,因小見大,寄托遙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圊,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從自己的原已淪落,寫到自己被人排擠。詩的一開頭就撇開牡丹,先寫榴花。

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豈知早開早落,更覺悉人。三句寫花含雨,四句寫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這是多麼悉楚!而牡丹即為雨所敗,萬里陰霾,頓非舊圊,一春生氣,蕩滌全無。

這幾句從牡丹的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頂峰,到。

2. 牡丹的拒絕 張抗抗閱讀全文,結合文章對牡丹描寫的句子說說牡丹高貴

一、《牡丹的拒絕》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

作品沒有像眾多描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

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于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于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

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牡丹是高貴的,所有不媚不俗的獨立高潔人格都是高貴的。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不飲盜泉之水,孤竹君不食西周之糧,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食美國人的救濟糧,還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有蘇軾,還有夏明翰,還有鄧稼先……他們“揀盡寒枝不肯棲”,只為了心中那執著的追求和信念。他們都是有品味的人,都有是人中的牡丹。

??拒絕的背后是執著,拒絕便是高貴。 二、授課思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楊燕) 題旨領會(作者強調牡丹不應作為“富貴”被膜拜,而應作為“高貴”被頌揚) 文章開篇先聲奪人,以優美之詞渲染鋪陳出牡丹的美并描繪人們為一睹牡丹芳容而千里迢迢奔赴洛陽的情形。

然后用一傳說來增強牡丹的傳奇色彩,并為下文抒情議論作了鋪墊。行文至此,讀者對牡丹的向往也就隨著作者的描述而變得愈發強烈起來。

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起了洛陽的天氣情況,“春來得遲遲……連日濃云陰雨……冷風颼颼”,看似閑筆,卻是極為重要的交代。“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的開花與溫度關系極為密切,滿懷期望前往洛陽賞花的人極有可能會遭遇花已開過或花還未開的尷尬。

這樣一種因自然現象而引起的反常和遺憾卻被作者敏銳地捕捉到并加以詩意的描繪和理性的思考。羅丹說:“在藝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型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作者正是抓住牡丹因天氣陰冷而拒絕開花這一特點賦花以人格精神的美,著力贊頌牡丹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的個性。而同時又以美麗的想像來渲染牡丹怒放時的輝煌與燦爛,花落時的絢麗與壯烈,這樣的描寫不僅彌補了讀者與牡丹花擦肩而過的遺憾,更重要的是強化了牡丹完美而又高貴的形象。

使牡丹的美更具有靈性和品位。 【品味語言】 散文要用形象說話,應具有一定的韻味,既要承載作家的主體情感,又要通過精美的語言引導讀者的鑒賞期待,使人獲得審美的享受。

本文所塑造的牡丹形象高貴而富有個性,文章的題目《牡丹的拒絕》運用擬人化手法已顯示了文眼。而在文中,這樣的寫法也是隨處可見,“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潔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于衷。”面對眾人的參拜瞻仰,牡丹安之若素,其個性魅力不言而喻。

而作者豐沛的情感和對牡丹的熱烈贊頌更是依托比喻和排比的形式傾注于筆端:“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蕩。”

“想像花開時節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而寫到花落時的情景,作者又運用濃筆重彩的描摹凸顯其壯美:“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

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緊隨其后的抒情猶如一曲詠嘆調將牡丹拒絕萎頓和衰老,追求生命完美的本性揭示出來,“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于枝頭,要麼歸于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

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后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由此我們在這個沒有牡丹的日子里卻深切感悟了牡丹的高貴,它高傲而不妥協,冷艷而不媚俗,壯麗而不萎頓。

花開時傾其所有揮灑凈盡,花落時驚心動魄義無反顧,不開時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 【視角轉換】 從十二自然段開始,作者轉換視角,從“你”的角度來抒寫牡丹,這樣的角色轉換不僅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而且也給閱讀者提供了較大的想像和聯想的空間。

有人評價張抗抗是一個特別有個性、有獨特追求和自己風格的作家,通過本文的閱讀我們不僅探訪了牡丹的個性,同時也感知了作家本身的審美體驗和情感意趣。 【課文切入】 從題目入手,仔細閱讀文章,梳理出“拒絕”的多層次涵義,領略牡丹拒絕的美。

牡丹的美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人們懷著對美的期待,從四面八方涌進洛陽城,希望一睹牡丹開花時的輝煌燦爛和宏大氣勢,卻遭遇牡丹的拒絕,牡丹拒絕了。

3. 描寫牡丹花的好作文

春天,百花爭艷,繁花怒放,萬紫千紅紅爛漫。每年4月,牡丹那豐富的花容,絢麗的色彩,在百花叢中爭艷斗麗。牡丹,姿態優美;牡丹,玉笑珠香,冠絕群芳。中國人一向把牡丹看作是富貴吉祥、繁榮幸福的象征。

牡丹是毛茛科落葉小灌木,高1-2米,根肉質,肥大。葉互生,三回三出復葉。花單生在枝頂,直徑10-20厘米,有單瓣,也有重瓣。牡丹又叫鹿韭、鼠姑、百兩金、富貴花、木芍藥,原產中國,分布于陜西、四川、河南、山東、江蘇等省,至今在秦嶺和陜北山區還有野生種牡丹。

牡丹花,色香都絕。五彩繽紛的色澤,有紅、黃、藍、白、粉墨、綠、紫,超越百花。即使花色同為紅花,有的如似丹,有的像火,有的卻似紅瑪瑙那樣晶瑩;同為白花,有的似冰,有的若銀,有的宛如白玉。花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

漢代,牡丹的根皮叫丹皮,是名貴的藥材,有清熱涼血、散瘀的功效。《神農本草經》中就說到過丹皮。因為,知道牡丹可藥用,要有一個過程,由此可推想出,人們認識牡丹,一定在秦漢以前。從南北朝起,牡丹已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海記》中說,隋煬帝辟地100千米為西苑,要全國各地進貢奇花異卉,各地送去的花卉中就有牡丹。

唐代,牡丹成為皇宮珍貴的花卉,在驪山專門開辟了牡丹園。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曾在牡丹花下歡宴,李白奉詔進宮,揮筆寫下了名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中書舍人詠牡丹詩,其中“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當時唐明皇聽了,大加贊賞,并叫貴妃在妝鏡臺前喝一紫金盞酒,表現詩中描寫的意境,牡丹從此贏得了“國色天香”的美譽。

當年首都長安,每到暮春,觀看牡丹的人“車馬若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白居易曾有詩描述了當年的盛況:“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詩人劉禹錫也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北宋時的洛陽,種牡丹,賞牡丹,蔚然成風,真是“洛陽牡丹甲天下”,“春城無處不飛花”。洛陽家家戶戶都種牡丹,它與揚州芍藥齊名,并稱“天下第一”。“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詩人歐陽修不僅寫下了這種盛況,還著有《洛陽牡丹記)等,曾游遍城中10多個花園,對姚家的千葉黃牡丹和魏家的千葉肉紅色牡丹特別推崇。姚黃被譽為花王,魏紫被譽為花后,“姚魏從來洛下奇,千金不惜買繁華”,說的就是它倆轟動當年京華的事。南宋時,四川彭州牡丹曾一度取代洛陽,甲于天下。

明代,亳州(今安徽亳縣)的牡丹風行一時,以后曹州(今山東菏澤)的牡丹崛起,被稱姬丁灌股弒噶鬼拴邯莖為“牡丹之鄉”。

現在,牡丹品種中著名的有淡鵝黃、錦袍紅、萬中紫、鳳尾白等,更為罕見的是雙色花。

4. 描寫牡丹花的詩句有什麼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 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 佳名喚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無雙艷, 獨占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紅 牡 丹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 丹 劉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5. 《牡丹的拒絕》文章中“牡丹高貴”在哪里

內在品位

1、《牡丹的拒絕》 作者:張抗抗,是當代著名女作家。《牡丹的拒絕》是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品沒有像眾多描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2、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于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于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3、《牡丹的拒絕》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品沒有像眾多描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4、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于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于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5、牡丹是高貴的,所有不媚不俗的獨立高潔人格都是高貴的。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不飲盜泉之水,孤竹君不食西周之糧,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食美國人的救濟糧,還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有蘇軾,還有夏明翰,還有鄧稼先……他們"揀盡寒枝不肯棲",只為了心中那執著的追求和信念。他們都是有品味的人,都有是人中的牡丹。拒絕的背后是執著,拒絕便是高貴。

6. 名家散文欣賞

1、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旳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旳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旳,有羞澀地打著朵兒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2、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片段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3、陳從周《說園》片段 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

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游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觀。

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前者如蘇州網師園,后者則蘇州拙政園差可似之。

人們進入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墻,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至于拙政園徑緣池轉,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動靜之分,有關園林性質與園林面積大小。

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園,則宜以靜觀為主,即為一例。 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

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山與水的關系究竟如何呢?簡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

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我曾經用“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啟示。

明末清初疊山家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于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4、梁實秋《雅舍》片段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下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

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

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濃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

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 “雅舍”之陳設,只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

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