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沒有流派劃分,黃梅戲演員的演唱風格都大同小異,所以是區分不出來具體流派的。黃梅戲也就是黃梅調、采茶戲等,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發源地是湖北黃梅,在安徽安慶逐漸的壯大,是中國五大傳統戲曲之一。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早在唐代之前,黃梅的采茶歌就十分的流行,之后融合了宋代民歌和元代的雜劇,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一直到明清時期,黃梅縣的戲風更加盛行。
黃梅戲最早出現是黃梅縣多云山區、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調,之后的時候才漸漸的流傳到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一些省份,發展的早期是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經歷了獨角戲、三小戲、三打七唱、管弦樂伴奏4個歷史階段。
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自然災害頻繁,尤其是水患十分嚴重,自然災害迫使人們紛紛學習黃梅戲求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黃梅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合肥形成了安徽省黃梅戲劇,出現了嚴鳳英、王少舫等優秀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