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詩作者表達觀點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談中國詩》中比喻句的解析

1、中國詩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平均不過兩三分鐘。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面的輕鳶剪掠。

這兩處比喻,作者均用了暗語的手法,喻體選擇了自然現象“閃電”和借用西方的短語“輕鸞剪掠”,既輕巧自在,帶人人遐想,又拉近了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聽眾立刻就明白中國詩篇幅短小而又有力度的特點,仿佛一眨眼就過去,非常形象。

第二處是和西洋詩比較來說的,僅僅談中國的長詩也只是輕鳶剪掠給人的感覺,是動態的美,中國詩聲韻的優美,語言的簡短輕盈盡在聽眾眼前。

2、比著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

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所從事的都是微型雕刻,也是西方讀者熟悉的工藝品,是雕刻當中難度最大的,成功的微雕是精美的工藝品,在這里比喻中國詩人是技藝高超的藝術大師,就像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精巧,有韻味,令人愛不釋手。

3、中國詩的‘比重’確低于西洋詩,好比蛛絲網之于鋼絲網。西洋詩的音調像樂隊和奏,而中國詩的音調比較單薄,只像吹著蘆管。

第一處比喻非常具體地比照了中國厚重詩在中國詩中所占的比重,與外國詩相比,就像蛛絲網和鋼絲網。同樣是網,蛛絲網顯得單薄,鋼絲網堅硬,這樣對比,體現出中國詩的比重的確低,也符合后面對音樂的描寫。

可能西洋讀者覺得中國詩筆刀輕淡,缺乏厚重感,而作者認為中國也有厚重的詩,只不過比重略低。第二處用比喻的手法比較中西詩音調的不同,用西洋人熟悉的樂隊合奏和吹蘆管,一個渾厚,聲音雄壯,一個單調,聲音低沉,讓人一目了然。

4、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

語言淺顯,生活氣息濃厚,讓人一看就明白作者的用意,只要注意這一句前面“客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有個安頓房”,看出這一句比喻研究外國詩歌的就是為了研究本國詩歌,就像病人需上床休息,浪蕩子要回家過正常日子一樣,沒有什麼奇怪的。

點破了比較文學與研究者的關系,語言溫馨親切,間接地說出了對方聽演講的真正用意,就是回去更好地詳細了解本國詩歌,熱愛本國詩歌。

5、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

將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比喻成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說出了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的高不可攀,是凌云之中的空中樓閣,華而不實,不切實際,后面立即解釋這是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諷刺了中國人長期以來的自欺欺人的流毒,害人不淺。

2. 誰知道《談中國詩》所有的各段段意啊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談中國詩的根本立場.作者認為,談中國詩要采取比較文學的立場,就是說,談起中國詩,眼中要有外國人和外國詩在.因為只讀中國詩的人,沒法“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沒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就“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只有采用比較文學的立場,居高臨下地對中外詩進行比較,才能對中國詩作出正確的評價,得出合理的結論.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按照一般的說法,詩的發展是先有史詩,次有戲劇詩,最后有抒情詩.中國詩則不然,抒情詩出現得異常之早,戲劇詩隨后,史詩沒有.因此,中國詩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但以后缺少變化.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第三部分(第3至7段),闡述中國詩的特點.1.篇幅短小.作者在第3段指出,“中國詩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平均不過兩三分鐘.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面的輕鳶剪掠”.原因是,“一篇詩里不許一字兩次押韻的禁律限制了中國詩的篇幅”.2.富于暗示性,“言有盡而意無窮”.作者在第4、5段指出,外國詩人論詩的觀點與中國詩人論詩的觀點很接近,中國人說“言有盡而意無窮”,“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與外國人所謂“空泛連接著確切”,意思一樣.“一般西洋讀者所認為中國詩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確的說法.作者還認為,這富于暗示,“是一種懷孕的靜默”,“說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中國詩用疑問語氣做結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詩來得多”,例如拉丁詩里有個“何處是”的公式,在中國詩里應用得最多.3.“筆力輕淡,詞氣安和”.作者在第6段指出,“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西洋詩的音調像樂隊合奏,而中國詩的音調比較單薄,只像吹著蘆管”.原因是,一跟語言的本質有關,中國詩調較輕,比不上西洋詩調的沉重;二是中國古代詩人“對于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中國詩“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4.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作者在第7段指出,中國詩除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外,在內容上與西洋詩“無甚差異”.例如,外國也有“跟中國田園詩同一型式的作品”.第四部分(第8段),總說中國詩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作者認為,像各國人都是人一樣,中國詩和西洋詩都是詩,共同點多于不同點.中國詩里有“西洋的”品質,西洋詩里有“中國的”成分.在中國詩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詩里發展得明朗圓滿,反過來也一樣.因此,“讀外國詩每有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讀者“回到本國詩”.。

3. 談中國詩的寫作特征

關于現代詩歌的創作,表現手法有很多,其中爭議最大,在網絡詩中表現最廣,在評比時,借以鑒定其優劣,這種現實與理想的表現方式成為爭議的焦點。我們有些詩人極力維護自已的觀點,在此,我不否認任何個人的思考與習讀的方法,這與個人性格和閱歷有關。這里只代表我的個人想法。

一,現實主義

這種創作手法是對現實的一種真實寫照,把環境,人物,特性以及情節描繪的比較清楚。與紅袖網的呼嚕論壇的唯真表現有一些區別。

1,民刊中的現實主義

這種手法的最大特點是樸素,真實,雄渾,陰沉,大氣。表現在鄉村以及蒙古,西北方的一種民族個性和粗獷。這種寫法旗烈的表現更有代表性。而在陰沉,厚實,人性上李曉泉的詩表現比較突出,并帶有理想主義的成分。

另一種網壇中的現實主義,容易產生記敘文式的,或者是民間快板小調。若加入了情節,轉彎,跳躍,晦澀,便可能成為了這些詩中的優秀作品。但是,深度還是不夠,因為僅僅抒發現實之苦和刻畫某種個人形象而寫,作為詩人,拘限在這個范疇是狹小的。

這種現實手法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帶動了一部分作者以現實的名義,抒發個人的陰晦,揭露現實的黑暗,發泄不良的情緒。甚至提倡下半生寫法,誤入岐途,成為下流作品。

2,紅袖網中呼嚕論壇的現實主義

這種思路是建立在唯真,唯善的基礎上,從人性的角度上出發。我們看到的賴孩兒,末代和尚,悲情文豪等作者的作品就知道,這種現實是對現實中的無奈,因為真實的表達方式帶有太多的滄桑和苦難,而從反映百姓之苦的文藝創作來講,唯真體現了樸素的人文思想,反對那種非現實的陰晦和完美夸張的虛無表象。于是這些爭議引發到與現代詩歌論壇上,但是,心靈的唯真與文字的表白應該是相結合,因為這些唯真思想在百姓中仍然有些模糊,他們仍然感受不到這種替他們說話的關懷,這只是一種心靈的現實主義。

3,榕樹下的現實主義

在榕樹下的某些駐站,其詩里的內容符合唯真思想,表現手法也很樸實,百姓也能懂。這種頌美的方式,其實就是呼嚕論壇與現代詩歌的有效結合。這種率真與平淡在榕樹下歷歷可見。

二.理想主義

這種以純幻想帶來的作品,把它們歸納為理想主義作品;這種幻想不是對某個畫面的記憶,也不是對往事的記錄,而是憑空虛擬的一種寫作手法。

另一種極端的理想主義是把世界看的完美,凌駕于生活之上,一切在虛幻之中。

這類作品相當多,包括對死亡的描寫,對愛情的浪漫等,作品反映在對事物,借物來暢發個人的理想和想像,這種夸大的手法帶有藝術色彩,觀看這類作品要看本質,不能被表象蒙住。

理想主義作品若與現實結合一點就會表現出相當優美和成熟,象現代詩歌里的刀客,王夢靈,夢蘭品雅,海鬼等作者的作品。有些要具備相當深邃的眼光來審度,去挖掘詩中的內核。

理想主義詩中,容易產生負面效果如下:

1,理想主義詩作容易引起讀者進入作者布下的內心世界而喪失了自已的主觀。有些個性倔強的讀者會產生抵觸情緒,拒絕思考,拒絕接受它人的思想。

2,完美主義作品,這種作品容易虛擬化,產生的內心思想很脆弱,而眼中又是現實,完美與非現實的思想一旦被別人否定,留給自已的是更多的苦。

3,斷點續傳,這類作品容易產生隱晦,跳躍過大,讀者跟不上作者的思想,無法達到這種理解的境界。因此,晦澀難懂就成了這類作品的犧牲品。

三.理想與現實的結合

這種作品的成就是極具思想性,其思想產生的魅力足讓讀者興奮不已,如里克爾的“豹”。我們力爭達到這一點,我看見詩友們在努力地尋找這種結合,與自我的特點在行走,當我們看到某種差距而有針對性地學習時,我相信會出現更優秀的作品。而我們自已就是自已的老師,無需別人評點,對自已的作品了如指掌。

4. 《談中國詩》中比喻句的解析

1、中國詩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平均不過兩三分鐘。

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面的輕鳶剪掠。 這兩處比喻,作者均用了暗語的手法,喻體選擇了自然現象“閃電”和借用西方的短語“輕鸞剪掠”,既輕巧自在,帶人人遐想,又拉近了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聽眾立刻就明白中國詩篇幅短小而又有力度的特點,仿佛一眨眼就過去,非常形象。

第二處是和西洋詩比較來說的,僅僅談中國的長詩也只是輕鳶剪掠給人的感覺,是動態的美,中國詩聲韻的優美,語言的簡短輕盈盡在聽眾眼前。 2、比著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

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所從事的都是微型雕刻,也是西方讀者熟悉的工藝品,是雕刻當中難度最大的,成功的微雕是精美的工藝品,在這里比喻中國詩人是技藝高超的藝術大師,就像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精巧,有韻味,令人愛不釋手。 3、中國詩的‘比重’確低于西洋詩,好比蛛絲網之于鋼絲網。

西洋詩的音調像樂隊和奏,而中國詩的音調比較單薄,只像吹著蘆管。 第一處比喻非常具體地比照了中國厚重詩在中國詩中所占的比重,與外國詩相比,就像蛛絲網和鋼絲網。

同樣是網,蛛絲網顯得單薄,鋼絲網堅硬,這樣對比,體現出中國詩的比重的確低,也符合后面對音樂的描寫。 可能西洋讀者覺得中國詩筆刀輕淡,缺乏厚重感,而作者認為中國也有厚重的詩,只不過比重略低。

第二處用比喻的手法比較中西詩音調的不同,用西洋人熟悉的樂隊合奏和吹蘆管,一個渾厚,聲音雄壯,一個單調,聲音低沉,讓人一目了然。 4、仿佛病人上了床。

浪蕩子回到家。 語言淺顯,生活氣息濃厚,讓人一看就明白作者的用意,只要注意這一句前面“客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有個安頓房”,看出這一句比喻研究外國詩歌的就是為了研究本國詩歌,就像病人需上床休息,浪蕩子要回家過正常日子一樣,沒有什麼奇怪的。

點破了比較文學與研究者的關系,語言溫馨親切,間接地說出了對方聽演講的真正用意,就是回去更好地詳細了解本國詩歌,熱愛本國詩歌。 5、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

將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比喻成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說出了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的高不可攀,是凌云之中的空中樓閣,華而不實,不切實際,后面立即解釋這是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諷刺了中國人長期以來的自欺欺人的流毒,害人不淺。

5. 談中國詩的文意解讀

談中國詩的文意解讀 1.理解錢氏的通作為學者散文的一家,錢鐘書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袁良駿《戰時學者散文三大家:梁實秋、錢鐘書、王了一》(北社會科學199801)認為學者散文主要不是用來表情,而是用來達意。學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啟人。

第二個主要特點是它的極強的邏輯性。它要靠分析、判斷、推理、論證來達到服人、啟人的目的。

它之所以不是論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說理議論不是枯燥的三段論法,而是藝術的談笑風生。所以,學者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幽默風趣,甚至機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

學者散文往往自稱或被稱為小品文,正因為它的幽默風趣使然。這種幽默風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風趣,品味比較高雅,絕無那種插科打諢的俗氣。

以上的三個特點,正是學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區別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點。傅德岷《世紀之交:中國散文的風景》(當代文壇199704)說,學者散文有著豐厚的學識、卓越的識見、高超的文字功底。

這類散文熔歷史、哲學、音樂、藝術等各方面的知識于一爐,但又不是“掉書袋”,而是把典故資料融于行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識和深邃的歷史感。并且學者散文還具有強烈的思辨色彩。

即用現代眼光、現代觀念、現代意識去追溯歷史文化的足跡,思考當今,從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見解來。如果我們用以上的觀點來評述錢鐘書的《談中國詩》,那是最恰當不過的,可以說,錢氏散文對于以上的每一條都十分符合。

對于這樣的特點,我們給他概括了一個“通”字。一是通古今。

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學理。

(1)通古今。從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錢鐘書的視野是十分開闊的。

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中國詩人成長的特點,中國詩的本質特征,中國詩人心目中的詩是什麼,中國詩人是怎樣寫詩的等等問題,錢鐘書都明了于心,充分顯示出一位大學者的文化素養。如關于詩的歷史,錢鐘書的看法與其他人就不同。

他認為中國沒有史詩,而戲劇詩產生遠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以后。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得異常之早。

對于這樣的結論,如果沒有對中國詩相當熟稔,那是不可能的。談到中國詩的深厚意韻之時,錢鐘書引了“此時無聲勝有聲”,“解識無聲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等語(前后引文在16條)加以證明。

而在談到中國詩的表達方式時,錢鐘書也是信手揮出,“壯士皆盡死,余人安在哉”;“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人誰在”;“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象這樣的例子文中還有很多。

(2)通中外。錢鐘書在中國近代學人中,對于中西文化了解最為透徹的一個人。

有人稱之為文化昆侖,恐怕原因即在于此。從此文中,我們也可一斑。

在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駕馭著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資料。下面我們僅以引用外國的文史資料為例:1)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他會牢記詩人勃萊克快語:“作概論就是傻瓜”(英一次)2)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因為他沒法“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有居高臨遠的觀點。

(拉丁一次)3)中國沒有史詩,中國人缺乏伏爾泰所謂“史詩頭腦”。(法一次)4)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

(印一次)5)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美一次)6)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而的輕鳶剪掠。

(英一次)7)外國的短詩貴乎尖刻斬截。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英一次)8)用最精細的確定的形式來逗出不可名言、難于湊泊的境界,恰符合魏爾蘭論詩的條件。(法一次)9)西洋中世紀拉丁詩里有個“何處是”的公式,來慨嘆死亡的不繞恕人。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國詩都利用過這個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維榮的《古美人歌》(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10)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許要說。(英一次)11)中國詩人呢,他們都像拜倫《哀希臘》般的問。

(英一次)12)西洋詩的音調像樂團合奏,而中國詩的音調比較單薄,只吹著蘆管。(英一次)13)法國詩調就比不上英國和德國詩調雄厚,而英國和德國詩調比了拉丁詩調的沉重,又見得輕了。

我們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們的還是斯文;中國詩人狂得不過有凌風出塵的仙意。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犬吠”,而是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

(英、德、法、美各一次)14)中國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如是而已。(拉丁一次)15)不過自從羅馬霍瑞斯《諷訓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國田園詩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詩卓然自成會風。

(意一次)16)我試舉兩首極普通的外國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