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都是現在的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造者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元武宗海山,是元朝三座都城中規模最小的都城。
元中都有三重城,分別是城郭、皇城、宮城,呈回字形相套,內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360米,中城套在內城之外,面積約80萬平方米。
元中都里既有宮城建筑也有放置氈帳的空地,這顯示出這個介于元大都(北京)與草原之間的都城,兼具草原文化和中原傳統雙重特色。
元中都從建立到焚毀的歷史,可充分反映元代從鼎盛走向衰亡的過程。
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改中都為大都,元大都包括南城和北城,兩者的城墻“僅隔一水”。
元朝時的大都是現在的北京,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元朝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花費了18年的時間,城墻的周長有28公里。
元朝還有上都,城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元朝的都城隨著時間的遷移不斷地變更之后漸漸的共存,元朝以及蒙古帝國時期修建的都城一共有四處,分別是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