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教育經典語錄之怎樣進行幼兒教育
幼兒健康的標準應當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生長發育正常,體格健壯;另一方面是獲得正常的心理和精神的發展,并且具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兩方面缺一不可。
因作為父母者要了解幼兒的發展。 幼兒教育經典語錄 ,以下談談幼兒對事物認識的發展過程。
幼兒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通過眼、耳、鼻、舌、皮膚五個感官反映,同時客觀世界不斷地給以新鮮刺激,促進他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并逐步走向完善。 在幼兒期,正是感覺、知覺、注意力、記憶力發展較快的階段,也是思維和想象能力發生的時期。
(1)1歲半以前,視覺占主要地位。2、3歲時已能識別物體的大小、距離、方向和位置,在戶外散步時也能認識回家的道路,能觀察畫中的人物,周圍出現的不同事物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并且開始注意成人的語言。
(2)隨著幼兒動作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詞的概念功能形成,這時候就出現了思維形式,對事物有了概括的認識,如把女性叫做阿姨,把男性叫做叔叔。 (3)在概括形成發展的同時,判斷能力也隨著發展起來,例如當他看到爸爸的鞋時,就會指著鞋說:這是爸爸的。
漸漸地能判斷數量、類屬,并會找出物體相同的和不同的特征。(4)想像能力在2歲左右出現,隨著幼兒大腦皮層的發育,想像能力獲得了進一步發展。
2歲時,說話用的詞一般已達500個左右,3歲時可達1000個左右,已能將詞連接成有次序的語言,能把許多詞接通或形成詞的鏈鎖,然后牢固地記住。(5)情感的發展、情緒的飽滿與否,在幼兒的健康及心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活動中,應使糾兒保持著積極和愉快的情緒。周圍人或事物的影響,促使幼兒的情感日益復雜化。
(1)幼兒的行為和情緒很大程度取決于周圍環境和成人對他的影響,成人的一舉一動影響著他們的語言、行動和思想意識,所以,不論是在家庭或是在托兒機構中,成人都要以正確態度對待幼兒。 (2)成人的態度對幼兒的影響 (3)3歲左右的幼兒,需要進行說理教育。
例如當孩子正在興高采烈地做游戲的時刻,忽然要他回去,他不愿意離開,便硬性地拉著他走,孩子必然大哭大鬧。正確的態度是,最好不要中斷他的活動。
如果必須結束的話,應當允許他告一段落,或勸他回去一會,再繼續來玩。 (5)幼兒另一個特點是好勝心強,有好勝心是進取心理的表現,但對此必須正確引導,否則就會遇到一點不滿意就鬧。
對幼兒哭鬧要分析原因,是因為沒有滿足要求,還是因病,如果是前者而不是后者,那麼,父母要態度一致地幫助孩子,耐心地向他講道理。 萬一壞習慣已經形成,不是一下子能糾正的;成人要更加耐心地引導,才能慢慢地改掉。
每當發現他有一點改進時,都要給以鼓勵,使之鞏固,并繼續耐心地幫助,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總之,幼兒時期是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開始形成的階段。在這階段中父母和保教工作者的一切言行,對兒童都有著直接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會很深遠。
因此,成人一定要注意給孩子以好的影響。第一點: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必須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研究證明,孩子的發展能不能成功,不完全決定于智力因素。
第二點:面向未來。我們家長培養小孩子要面向二十一世紀。
有的家長寫文章說:我不能復制自己,不能把孩子復制的跟我一個樣,因為時代在發展,孩子必然要超過我,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
讓孩子關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朋友、花草動物,關心大自然。就是說良好的情感教育,是讓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合作。
這是未來人才的需要,合作的需要。 現在的家庭不同于過去,過去家庭中有姊妹兄弟,有手足之情。
現在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處在一個孤獨的環境,而且成為全家關注的重心,很容易被捧到一個獨特的位置上。一切為了他,大家圍著他轉。
成為社會上的小公主、小皇帝。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很可能是心中無他人,只知道自己,不知道關心別人。
所以現在有些孩子對人對事淡漠無情,一個對父母都不知道愛的人,他將來也不會愛社會,愛伙伴,長大了以后,做工作也不會有責任心。 我們不能培養淡漠無情的人,所以我們在家庭中要非常注意對孩子的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是良好人格的基礎, 要教育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學會合作。現在是競爭日益激烈的年代,不少的家長鼓勵孩子競爭,而不合作,所以現在的孩子都很極端。
第二點是良好習慣的養成。我們常常講塑造容易,改造難。
幼兒期屬于塑造期,塑造是容易的。所以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點是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培養。我們年輕的留學生到國外去,感受最深的不足是獨立生活能力和獨立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