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名言警句

解夢佬 0

1. 先秦的名句

先秦諸子散文名句選粹《論語》名句摘抄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7.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8. 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9.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越抬頭看,越覺得高遠;趙用勁鉆研,越覺得深邃)。

10. 以朋友交,言而有信。11. 言必信,行必果。

12.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 巧言令色,鮮矣仁。15. 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

16. 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7.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己。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 朝聞道,夕死可矣。20.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2.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3.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2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6.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27. 我欲仁,斯仁至矣。2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9.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3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年齡)31.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32. 小人之過也必文。

(掩飾)33. 民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34. 君子惡(憎恨)居下流,天下之惡(壞事)皆歸焉。35.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36.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是不值得與之談論“道”的)37.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39. 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40.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4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2.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4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4.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45.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君子貞而不諒。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

辭達而已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6.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閃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47.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8.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48.子曰:君了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9.子曰:君子不器。5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51.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中庸》選:52.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孔子)5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54.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55.言前定,則不。

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孟子》名句摘錄40. 聞過則喜,聞善則拜。

41.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42.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3.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44.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45.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47.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48.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人應有同情心和羞恥心)50.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1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52.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敢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謂也。53.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54.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55.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此。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幫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荀子》名言49.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50.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51. 時用則存,不用則亡。5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5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54. 流丸止于甌臾(洼地),流言止于知(智)者。

55. 非(批評)我而當(恰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賦《禮記》名。

2. 先秦諸子散文 中哪些名句必背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7.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8. 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9.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越抬頭看,越覺得高遠;趙用勁鉆研,越覺得深邃)。

10. 以朋友交,言而有信。11. 言必信,行必果。

12.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 巧言令色,鮮矣仁。15. 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

16. 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7.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己。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 朝聞道,夕死可矣。20.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2.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3.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2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6.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27. 我欲仁,斯仁至矣。2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9.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3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年齡)31.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32. 小人之過也必文。

(掩飾)33. 民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34. 君子惡(憎恨)居下流,天下之惡(壞事)皆歸焉。35.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36.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是不值得與之談論“道”的)37.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39. 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40.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4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2.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4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44.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當仁,不讓于師。君子貞而不諒。

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辭達而已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46.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閃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7.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8.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48.子曰:君了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49.子曰:君子不器。

5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51.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中庸》選:52.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孔子)5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54.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55.言前定,則不。事前定,則不困。

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孟子》名句摘錄40. 聞過則喜,聞善則拜。41.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42.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43.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4.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45.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47.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8.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人應有同情心和羞恥心)50.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51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52.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夫人敢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53.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54.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55.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5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此。

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幫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荀子》名言49.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

50.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51. 時用則存,不用則亡。

5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5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4. 流丸止于甌臾(洼地),流言止于知(智)者。55. 非(批評)我而當(恰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賦 《禮記》名言56.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57. 雖有。

3. 先秦文學經典語錄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2,不遷怒,不貳過。——《論語*庸也》

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8,敏于是而慎于言。——《論語*學而》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1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11,三思而后行。——《論語*公冶長》

12,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4,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5,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6,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1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求仁。——《論語*衛靈公》

2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2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22,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論語》

2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2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2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2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盡心上》

29,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3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之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4. 先秦散文中的一些精選句子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7.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8. 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9.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越抬頭看,越覺得高遠;趙用勁鉆研,越覺得深邃)。

10. 以朋友交,言而有信。11. 言必信,行必果。

12.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 巧言令色,鮮矣仁。15. 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

16. 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7.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己。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 朝聞道,夕死可矣。20.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22.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3.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2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6.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27. 我欲仁,斯仁至矣。2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9.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3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年齡)31.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32. 小人之過也必文。

(掩飾)33. 民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34. 君子惡(憎恨)居下流,天下之惡(壞事)皆歸焉。35.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36.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是不值得與之談論“道”的)37.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39. 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40.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4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2.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4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44.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當仁,不讓于師。君子貞而不諒。

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辭達而已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46.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閃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7.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8.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48.子曰:君了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49.子曰:君子不器。

5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51.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中庸》選:52.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孔子)5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54.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55.言前定,則不。事前定,則不困。

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孟子》名句摘錄40. 聞過則喜,聞善則拜。41.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42.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43.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4.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45.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47.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8.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人應有同情心和羞恥心)50.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51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52.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夫人敢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53.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54.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55.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5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此。

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幫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荀子》名言49.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

50. 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51. 時用則存,不用則亡。

5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5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4. 流丸止于甌臾(洼地),流言止于知(智)者。55. 非(批評)我而當(恰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賦《禮記》名言56.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57. 雖有。

5. 先秦諸子百家名句

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學術流派的代表家。諸子百家是后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春秋后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許多學派紛呈,眾多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中國術語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或百家爭鳴時期。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左傳·隱公三年》

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

太多了,寫這些吧

6. 誰有先秦兩漢的名言警句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孟子〉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楚辭〉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諫逐客書〉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禮記》 富潤屋,德潤身。

《禮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荀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禮記》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孟子》 士可殺不可辱。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 《孟子》 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

《孟子》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詩言志,歌永言。 《尚書》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論語》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幼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禮記》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周易》 順天則昌,逆天則亡。

《孟子》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后漢書》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后漢書》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古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 精誠所致,金石為開。 《后漢書》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說苑。

7. 求先秦經典名句的賞析、讀后感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于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

這關系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于聲,不在于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

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并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

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此后,人們評《關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鄭玄從文義上將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現在用鄭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傳》訓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愿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

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恒《詩經通論》評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

今夾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

若無此,則上之云‘求’,下之云‘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別。”

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

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

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淫”。

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

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

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

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

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

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

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

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

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

《周禮·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

8. 先秦名言明句(好簡單,不過我不明白意思)

1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出自《詩經·小雅·伐木》,嚶:鳥叫聲。

鳥兒在嚶嚶的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頻之厚矣 出自《詩經·小雅·巧言》,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巧言像鼓簧,臉皮像城墻。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

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琢磨成玉器現在大都是暗指:有助自己改正缺點或攻破難題的人或意見。4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出自《詩經·鄭風·風雨》,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

它描寫一個女子在風雨交加、天色陰沉、雞鳴不已的時刻,更加強烈地思念她的丈夫。思而不見,使她痛苦、凄涼、悵惘。

正在此時,久別的丈夫突然回到了家里,自然使女子喜出望外。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君子衣領青又青,悠悠思君傷我心。

6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出自《詩經·鄘風·相鼠》,人活著如果不重視禮儀,那麼就如同死人,表明人一定要重視禮儀。7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出自《詩經·王風·黍離》。

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要求呢! 8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出自《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這是一首情歌,“采葛”指的是一位采葛姑娘,也就是那個小伙子所喜愛的人。“采蕭”、“采艾”和“采葛”的意思相同。

那個小伙子和他所愛的姑娘分手剛剛一天,他就感到無比的念,似乎“三月(三秋、三歲)”沒見面了。現代成語中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句,源出于本詩。

9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出自《詩經·秦風·蒹葭》,有位麗人真可愛,站在河水那一方,形容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10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殷鍳不遠,在夏后之世 出自《詩經·大雅·蕩》,意思是人們辦事情開頭往往都不錯(有初),但能夠善始善終的卻很少,殷商之鑒并不遠,在那夏桀王朝間。

11投我之桃,報之以李. 出自《詩經·大雅·抑》,別人送我一紅桃,我用李子相回報。1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出自《易經》。

認為世間的萬物的變化都符合這麼一個規律,不管我們從歷史角度還是我們身邊息息相關的一些事情來看也不能脫離這麼一個規律。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出自《易經》,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1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出自《戰國策·齊策三》《惆易·系辭上》 意思是說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現在多比喻壞人相互勾結在一起。1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選自《離騷》,長聲嘆息而掩面流淚,哀傷人民生活多災多難。

16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渥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選自《離騷》,滄浪之水比喻這個社會,水的清濁隱喻時世的治亂,水清時濯衣,水濁時濯足,則是說人的行為應該隨從事宜,不能執于一端。作為一名士君子,處于治世,就應該顯露自己的正直本性、直言敢諫,為國為民,不惜死亡(所謂濯衣);而處于亂世,小人得勢,賢人就應該“明哲保身”,而不應該顯露自己的正直高尚、聰明才智(所謂濯足),不然有害無益。

17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選自《離騷》,我要與天地啊同壽,我要和日月啊同樣光明18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選自《九歌·國殤》,作為祭歌,《國殤》和九歌里的其他祭神的詩不一樣,因為它寫的是對陣亡的戰士的紀念。《國殤》寫了戰爭的慘烈場面,寫了對因國而殤的戰士的贊美:“子魂魄兮為鬼雄”可謂是高度的贊美。

19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兩雪霏霏 出自《詩經·小雅·采薇》,回想當初上征途,楊柳依依隨風舞,如今回家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20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選自《楚辭·九歌》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著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先秦文學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