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刺史制度是漢武帝在秦御史監郡和漢初丞相史出刺基礎上的獨創,是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漢代刺史制度的形成、發展與演變都有著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刺史、州牧的地方官化是東漢政權瓦解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漢朝(公元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后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公元25年,漢朝宗室后裔劉秀統一天下匡復漢室,后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漢朝的土地所有制與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算賦是丁稅,十五至五十六歲的男女每年每人納一百二十錢。
西漢早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時期,商人競買爵位,擴大貿易領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
兩漢時期文化科學異常活躍,對外交流意義重大。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