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怎麼寫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編鐘的詩句

《冬天》 冬天是靜默的季節 爺爺總是獨自坐在冬天的墻邊 默默無言 陽光用溫和的手 撫摸著他核桃一樣蒼老的臉 像慈祥的母親 撫摸著自己心愛的孩子 冬天是落雪的季節 雪花像神秘的白蝴蝶 紛紛揚揚來自遙遠的天國 我的爺爺在靜靜的雪夜里 講起他小時候的故事 他快活得也像一個小孩子 心里充滿了無限溫暖 就像我們在憂愁的日子里 突然想起了郊游的春天 其實誰也不知道 爺爺在冬天想著什麼 但他的故事告訴了我 他離開自己的童年和老家 已經非常非常的遙遠…… —————————————————————————— 《想念冬天》姜自華 其實冬天很優美 樹林干凈簡潔 陽光隨處設置營寨 山前山后兒童嘻戲的身影 也讓人聯想起藤架下 長長絲瓜的姿態 打盹的老者陽光下 忘記設置崗哨 此刻你潛進內河 捕捉于跳動浪尖上的憂傷 而我的河床枯干龜裂 深入他祖輩的血液 編鐘演奏出晨曦 滾動著的露珠 風中荷葉清新舒展 其實冬天很優美 自然界脫去一件件外衣 露出赤裸裸的靈魂 潛伏到冬的骨髓 可以聽早春撥節的聲響 —————————————————————— 《無言的冬天》 linjian 發表于 2006-7-9 10:18:24 冬天冷酷得 像一個失去記憶的 病人。

依舊 漠然而又寧靜 毫無表情 冬天純潔得 像一只凈界里的 白天鵝。它悠然 而野逸 讓雪花 議論紛紛 麻雀從枯枝上驚起 朔風鉆進溫暖的衣縫 寒冷 孤獨對于生命 是另一種風景 在這樣冷靜的季節 所幸 風是深切的懷念 開始讓淚水一點點結晶 冬天總讓人想起了些什麼 或者懷念些什麼 爐火燃燒著 總以為可以燃盡些 往事。

許多東西正需要我們去加溫 其實 愛和生活一樣會一天天 趨于平靜 冬天是一片雪花。讓我 學會感恩。

感謝那場清風 帶給我生命的另一種美 并且 輕輕地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 2005.2.3 —————————————————————————— 《南方的冬天》 南方的農村,秋后留在野地的就是鐮刀吹過的傷痕 等到來年春風的呼喚 又開始孕育夢想 也許 我們的人生不也一樣麼 稻草人散漫地身躺一地 純粹有組織無紀律 過往的目光橫掃不出它們內心 空虛與焦慮 在風雨中逐漸老去最腐化 無須談論健康與成就 也許就這麼一個角落 你發現了它 鮮亮得有點刺眼 固執地也季節背道地而馳 可它依然點燃了你內心柔弱處 希冀剛強 平常得像你眼前飛過的一張紙 也許它不能代表什麼 至多是展示了一個蕭條的農村景象 可它給了許多人生命與希望 ———————————————————————— 〈冬夜〉特拉克 雪花在窗外輕輕拂揚 晚禱的鐘聲長長地鳴響 屋子正準備完好 餐桌上正備滿豐盛的筵席 漫游的人們,只有稀少的幾個 從幽暗道路走向大門 恩惠的樹木閃著金光 吮吸著大地之中的寒露 漫游者靜靜地跨進 痛苦已把門檻變成石頭 在澄明耀眼的光明照耀中 是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 〈我愛冬天〉湯承慧 我愛冬天, 那六瓣的小雪花, 是冬爺爺送給我們的禮物; 我愛冬天, 那小朋友堆的雪人, 是圣誕老人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我愛冬天, 那一片雪白的世界, 是小朋友們的游樂場; 我愛冬天, 那一件件五顏六色的棉襖, 給雪白的世界增添了色彩; 我愛冬天, 那潔白無暇的冬天! ———————————————————————— 〈冬天的雨〉 冬天的第一場雨 輕輕柔柔地下著 如絲若縷 把江南水鄉 揮灑成了 一幅水靈靈的畫 一首濕漉漉的詩 季節的橋頭 已望不見秋天 遠去的身影 而如煙似夢的冬雨 卻仍有秋的清麗風韻 細細密密地織一件 華麗而透明外衣 使冷漠的冬 也充滿浪漫詩意 迷迷蒙蒙的雨霧 朦朧了鏡花水月 淅淅瀝瀝的吟唱聲 浸潤了夢中 纖塵不染的綠地 盡管 季節已漸漸走向荒涼 蕭條與頹廢 正伴朔風而至 然而 我卻從這一場微涼的冬雨里 讀到了 冬季清新的序言。

2. 寫編鐘的作文結尾怎麼寫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編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隨縣的一座戰國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時,整套編鐘聳立如

故.鐘在我國商朝時就已出現,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戰國時發展成 61

枚.人們按鐘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鐘編成組,制成編鐘,演奏悠揚悅耳的樂曲.曾侯乙編鐘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戰國時楚惠王贈送的镈.編鐘分八組,共分三層懸掛在銅、木做成的鐘架上.包括鈕鐘十九件,甬鐘四十五件及一件镈鐘,共六十五件,總重量達2.5噸.鐘

架全長10.79米,高2.73米,由六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托著.六十五枚編鐘的總重量達3500千克,它的重量、體積在編鐘中是罕見的.鐘上

大多刻有銘文,上層十九枚鐘的銘文較少,只標示著音名,中下層四十五枚鐘上不權標著音名,還有較長的樂律銘文,詳細地記載著該鐘的律名、階名和變化音名

等.這些銘文,便于人們敲擊演奏.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有五個八度,比現代鋼琴只少一個八度.鐘的音色優美,音質純正,基調與現代的C大調相同.考古工作

者與文藝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鐘演奏出各種中外名曲,無不驚嘆.曾侯乙編鐘是我國古代音樂史上的一個光輝成就,為今天古音律和編鐘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貴

的實物資料.最大的編鐘

一九七八年發掘的舉世聞名的我國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我國古代最龐大的樂器,它共六十四件,(計鈕鐘十九件,角鐘四十五件),分三層懸掛在滿

飾彩繪花紋的銅木結構的鐘架上,每層的立柱是一個青銅佩劍武士.它們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最小的一件重二點四公斤,高二十點二厘

米;最大的一件重二百零三點六公斤,高一百五十三點四厘米.它們的總重量在二千五百公斤以上.鐘架通長十一點八三米;高達二點七三米.氣魄宏大,場面相當

壯觀.這座墓的下葬年代為公元前四三三年,距今二千四百一十余年.它的出土引起國內外的重視,被認為是世界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

3. 贊美編鐘的詩句

贊美“編鐘”的詩句有

1. 、

《警齋吳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詩各次韻》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朝陽鳳咮更誰同,回首啾啾笑候蟲。

洛下二龍閑馬呂,建中兩豸數鄒龔。

呼來伯雅聊排悶,叱去奴星莫送窮。

華發未交衰颯甚,敢鳴破釜答編鐘。

2.

《用強甫蒙仲韻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絕無上足擔簦至,僅有長須荷鍤從。

乍可沙邊狎蟲鳥,誰能池上送夔龍。

入耆英社老能幾,舉力田科今不逢。

翠管檀槽方迭奏,未應考擊到編鐘。

3.

《蠟梅四絕》

年代: 宋 作者: 楊冠卿

枝上編鐘萬顆垂,凌寒傲視雪霜姿。

從今疏影暗香句,不數西湖處士詩。

4. 編鐘簡介怎麼寫

編鐘 百科名片 編鐘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目錄 原理介紹 曾侯乙編鐘 評價 展開 編輯本段 原理介紹 編鐘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編鐘的鐘體小,音調就高,音量也小;鐘體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 編鐘圖片2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響太空。1978年,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鐘之大,足以占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臺。

曾侯乙墓編鐘由19個鈕鐘、45個甬鐘,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鐘共65件組成。這些鐘分3層8組掛在鐘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鐘,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鐘,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鐘高20.4厘米、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鐘高達153.4厘米、質量為203.6千克,全套編鐘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鐘架是銅木結構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全長10米以上,上下3層,高273厘米,由6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托。整套編鐘和梁架氣勢宏大、壯觀無比。

演奏時樂隊由幾個人組成,用6只丁字形木錘敲高、中音,用兩根長形棒撞低音。經聲學專家研究,編鐘中的每只鐘都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只要準確地敲擊鐘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頻率的樂音,整套編鐘能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

這套編鐘的定音頻率為256.4赫,與現在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1] 材料 曾侯乙編鐘用料是銅、錫、鋁合金,全套編鐘上裝飾有人、獸、龍等花紋,鑄制精美,花紋細致清晰,并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鐘的發音音調,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實物。

可見,遠在2400多年以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它比歐洲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的出現要早將近2000年。

起源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鐘的個數也不斷增加。

古代的編鐘多用于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鐘。 象征 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征。

近代,在中國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貴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許多古代的編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現的曾侯乙編鐘。

這套編鐘工藝精美,音域可以達到五個八度,音階結構接近于現代的C大調七聲音階。另外,編鐘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

曾侯乙編鐘是目前中國出土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編鐘,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跡。 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用曾侯乙編鐘演奏的樂曲《楚殤》。樂曲表現了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被流放時的悲憤之情。

西周時期編鐘 1985年8月25日楊家村出土了西周時期編鐘一架。這架大型編鐘,總重量為340公斤。

它在西周考古發現中是不多見的稀世文物。 西周青銅編鐘這架樂器,共為4組,鑄造的時間各不同,可能為一個家族數代人的制品。

它對我們研究西周“鐘”,“”的演變規律將有很大的幫助。從器物的用途看,既有編組使用的,又有單獨使用的。

從“”來看,以前出土實物不多,傳世的有“克”,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四虎”等,但都是單個出現。楊家村“編”,屬于西周晚期遺物,是目前已知資料中最早最完整的一套。

另外,從“鐘”的銘文看,對研究西周社會史和官職制度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同時充分證明編鐘無愧為我國古代眾樂之首,擊之耳邊蕩漾著雄渾凝重的“金石之聲”,形象地再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充分顯示了我們祖先偉大的創造力,使人大開眼界,驚嘆不已![2] 被譽為“國寶”的編鐘古樂器,從1954以來,在我省出土過多次。《隋書·音樂志》載:編鐘“各應律呂,大小以次,編而懸之。”

編懸的木架,西周時叫“(xuān)”,呈“月”形。演奏時用小木槌敲擊,音色純凈,旋律優雅,音域寬廣,表現力豐富。

高音昂揚,驚天動地;低音渾厚,沉雄飛揚,演奏起來八音齊鳴,古音神韻娓娓動聽。 編鐘是西周時代祭祀、朝聘、宴享、歌伎的主要和聲樂器,尤其適合于伴奏,富有中國古樂的獨特風貌。

西周時還以此禮樂制度規定名位、等級。編鐘是王公貴族權勢的標志。

西周編鐘,距今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那時候,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還是荒無。

5. 贊美曾候乙編鐘的一句話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鐘是一種打擊樂器,用于祭祀或宴飲時。最初的鐘是由商代的銅鐃演變而來,按其形制和懸掛方式又有甬鐘、鈕鐘、镈鐘等不同稱呼。

頻率不同的鐘依大小次序成組懸掛在鐘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階,稱之為編鐘。鐘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關。

商代的鐘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東周時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和其它樂器如琴、笙、鼓、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

這套編鐘出自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戰國早期曾國的國君,同期出土的還有其它樂器近百件。

曾侯乙編鐘數量巨大,完整無缺。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鐘架上。

最上層3組19件為鈕鐘,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注音名。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鐘,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細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鐘共65枚。

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關于音樂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標出不同音高如宮、羽、宮曾等22個名稱,另一面鑄有律名、調式和高音名稱以及曾國與楚、周、齊、晉的律名和音階名稱的對應關系。

另有一件镈鐘,位于下層甬鐘中間,形體碩大,鈕呈雙龍蛇形,龍體卷曲,回首后顧,蛇位于龍首之上,盤繞相對,動勢躍然浮現。器表亦作蟠虺裝飾,枚扁平。

镈鐘上有銘文,記述此镈鐘乃楚惠王贈送的殉葬品)。 此外,更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體只能發出一個樂音,但是編鐘的每件種都能發出兩個樂音,并且互不干擾。

鐘架為銅木結構,呈曲尺形。橫梁木質,繪飾以漆,橫梁兩端有雕飾龍紋的青銅套。

中下層橫梁各有三個佩劍銅人,以頭、手托頂梁架,中部還有銅柱加固。銅人著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是青銅人像中難得的佳作。

以之作為鐘座,使編鐘更顯華貴。 這套編鐘深埋地下二千四百余年,至今仍能演奏樂曲,音律準確,音色優美,是我們研究先秦音樂的重要資料。

春秋戰國編鐘氣勢恢宏,后世多有仿制。宋徽宗崇古尚古,仿照當時出土的六件春秋時期宋成鐘鑄造了一組編鐘,稱“大晟”編鐘。

鐘為橢圓形,扁體雙夔鈕,飾多層蟠虺紋,其形制呆板,紋飾模糊,是典型的宋仿銅器。后因戰事,這套鐘散落民間,至今可知有十余件流傳于國內外,故宮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館和遼寧省博物館都有收藏。

北京市文物工作隊曾從廢銅中挑選出一件宋代小鐘,鐘鈕明顯是后續的,乃“大晟”編鐘之鈕,此鐘則可能是制假之人拼湊而成的一件偽器。

6. 贊美曾候乙編鐘的一句話

各位觀眾,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編鐘。中國戰國早期的曾國青銅樂鐘。

1978年在湖北隨州曾侯乙墓中出土。因有“曾侯乙”銘文而得名。

包括甬鐘45件,鈕鐘19件,及楚惠王所贈鏄鐘1件 ,共計65件。按形制不同,以大小及音的高低為序組成8組,懸掛在銅木結構的3層鐘架上。

鐘架平面作曲尺形,全長10.79米,高2.67米,表面髹漆彩繪,架旁有漆木錘8個、漆木棒2根。鐘上均有篆體字銘,除“曾侯乙”銘外,還有標音銘文及樂律銘文。

經實測,每鐘都能敲出兩個樂音,音律曾侯乙編鐘準確,音色優美。總音域包括5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備。

迄今仍可演奏出各種曲調。該編鐘設計精巧,工藝水平極高,是研究先秦音樂史與青銅鑄造工藝的珍品。

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現在開始! 民歌是勞動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那麼,勞動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便可以利用這種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一切符合歷史規律的思想感情。《東方紅》正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人民用以表達對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中國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創作的頌歌。

多少年來,這一頌歌,隨著全中國的解放,隨著新中國的逐步繁榮、富強、隨著人民對毛主席、熱愛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首先請欣賞《東方紅》。

接下來請欣賞古曲《楚殤》。 曾侯乙編鐘不僅能演奏出動聽的古代音樂,還能演奏出好聽的外國名曲呢!現在就請欣賞外國名曲《一路平安》。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要是有人來問我,這是什麼地方,我就驕傲地告訴他,這是我的家鄉。”

這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是蒙古族作曲家美麗其格于1952年 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結業時的作品。這首詞曲悠揚的旋律,傳唱了幾代人,聽到這首歌每個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藍天、白云、草原、駿馬,美不勝收。

請欣賞民族歌曲《草原上升期不落的太陽》。 《國際歌》是一首無產階級的不朽戰歌。

這首歌為行板,降B大調,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貫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詞。

這里選用的是管樂改編版。悲壯的前奏過后,深沉的第一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志士們不屈的氣節;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莊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后,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雄壯而嘹亮的氣氛中結束。

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這是全曲的主題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譯文都完全按照音譯的一句:“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那麼,就請盡情欣賞《國際歌》。

7. 描寫編鐘的詩詞

《警齋吳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詩各次韻》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朝陽鳳咮更誰同,回首啾啾笑候蟲。

洛下二龍閑馬呂,建中兩豸數鄒龔。呼來伯雅聊排悶,叱去奴星莫送窮。

華發未交衰颯甚,敢鳴破釜答編鐘。《用強甫蒙仲韻十首》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絕無上足擔簦至,僅有長須荷鍤從。

乍可沙邊狎蟲鳥,誰能池上送夔龍。入耆英社老能幾,舉力田科今不逢。

翠管檀槽方迭奏,未應考擊到編鐘。《蠟梅四絕》年代: 宋 作者: 楊冠卿枝上編鐘萬顆垂,凌寒傲視雪霜姿。

從今疏影暗香句,不數西湖處士詩。

8. 用一句話贊美曾候乙編鐘

七絕·觀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編鐘

時隔十三年,再次去湖北省博物館看曾侯乙墓文物展覽,面對尊盤、建鼓座、大鑒缶和編鐘,震撼依舊,呼吸幾乎凝滯.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真的為老祖宗驕傲!館內同時在舉辦意大利羅馬前文明展,不由人心中暗笑,班門弄斧啊.

塵沙已掩兩千秋,驚世黃鐘出隨州.(1)

一曲東方傳宇宙,欲書樂史問曾侯.(2)

⊙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水韻,平起入韻,十一尤韻)

注釋:

(1)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1978年發掘,距今約2400多年,此處取其約數,故言“兩千秋”.

黃鐘,語出“黃鐘大呂”,黃鐘原指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十二律中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常連用形容音樂或文辭莊嚴正大、和諧高妙.此處“黃鐘”一語雙關,既指曾侯乙編鐘的音律嚴整、科學高妙,也指編鐘本身即是皇皇之鐘.

(2)一曲東方,亦是一語雙關.一是指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編鐘第一次正式演奏樂曲,第一支曲子是《東方紅》.同時也指來自東方古國的音樂.

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八度,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其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具有12個半音的樂器.它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所以“欲書樂史”,要“問曾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