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優美的句子賞析

解夢佬 0

1. 長恨歌中句子賞析

(1)馬嵬兵變,楊妃被逼自縊。唐明皇先去皇權又失去愛妃,心中無限悲愁,因此蜀地的青山綠水、月色鈴聲不但不能使他賞心悅目,反而使他觸景傷情,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在寫作上,這種透過美景來寫哀情的方法叫反襯,以主觀感受加入客觀景物的方法叫融情入景。這些手法的運用,可使所表現的感情更深一層,使人覺得回腸蕩氣。

(2)熬過了春風拂面、桃李盛開的夜晚,卻難度秋風秋雨吹打梧桐落葉的時日。上句呼應前文“春從春游夜專夜”等句,暗示李、楊昔日形影相隨纏綿甜蜜的愛情;下句開啟下文“西宮南內多秋草”等句,點出李隆基目前形影相吊思戀欲絕的處境。詩人以時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天與春天進行近距離地觀照、對比,使李、楊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為鮮明地表現出來,給讀者以更強烈的心靈震撼。

(3):有反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敘事見情、觸景生情等,詳解如下。

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凄涼,這是以悲涼的景色來烘托人物的悲思。表現了漢皇心中纏綿悱惻、揪心裂肺的“恨”。及行程和內心更顯凄涼與落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景色愈麗,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愁苦凄清,這又是一層。行宮見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圓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啊。夜雨聞鈴,定然有風,有風而鈴聲聞,可見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涼。風聲,雨聲,鈴聲,清晰入耳,聲聲擾人心緒,撩人愁思。——借景抒情

“天旋地轉回龍馭,至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還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于快樂中寫悲情,愈見情悲。躊躇,信馬,不忍離去,不想離去又不能不去,只好信馬由韁緩緩去,心無著落之凄涼可見。風景依稀似去年,同來望月人何在? ——敘事見情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回長安后,白日里,由于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發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觸景生情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直接描摹漢皇的輾轉反側,徹夜不眠。想要入眠做夢夢見故人竟不能入眠,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見麗人的影子。——敘事見情

2. 《長恨歌》中的名句和名句的賞析

詩歌原文 詩的主題是“長恨” 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一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終于得到了楊氏。

而楊氏由于得寵,雞犬升天。并反復渲染玄宗之縱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

這是悲劇的基礎,也是“長恨”的內因; “六軍不發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后,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蛾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成。這是故事的關鍵情節。

楊氏歸陰后,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詩以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 “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于虛無縹緲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

在仙景中再現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題。結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

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文字哀艷動人,聲調悠揚宛轉,千古名篇,常讀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長恨歌)評價管窺》一文中認為,此詩是白居易借對歷史人物的詠嘆,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說,詩人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于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

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后期”的沉痛詩句。文章指出,《長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

最成功處就是抒情 相當復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細致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后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

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

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像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

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

隨后,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并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

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

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一篇《長恨》有風情! 白樂天如是說。可見詩人的內心。

3. 求對《長恨歌》中名句的賞析

在天愿作比翼鳥 在地愿為連理枝 是我國古代文人歌頌忠貞不渝愛情的著名詩句,古往今來,人們都將比翼鳥作為恩愛夫妻的最好比喻.這里的比翼鳥很可能就是現今的相思鳥,比翼鳥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鳥名.又名鶼鶼、蠻蠻.此鳥僅一目一翼,雌雄須并翼飛行,故常比喻恩愛夫妻,亦比喻情深誼厚、形影不離的朋友.《山海經.海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又《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郭璞注:“似鳧,青赤色.”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唐自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魯迅《準風月談.談蝙蝠》:“有情的愿作比翼鳥兒.”連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作《長恨歌》中的名句.連理枝是指兩棵樹的枝干合生在一起.北京故宮御花園里欽安殿、浮碧亭的旁邊都有這樣合生的樹.連理枝在自然界中是罕見的.相鄰的兩棵樹的枝干為什麼可以長得相依在一起呢?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有一層細胞叫做形成層,這一層細胞有很強烈的向外和向內的分裂作用,細胞分裂,增生了許多新的細胞,就會使樹干長粗.如果兩棵樹在有風的天氣里,樹干互相磨擦,把樹皮磨光了,到無風的時候,兩條樹枝挨近,形成層就密接在一起,互相增生的新細胞,就會長在一起,越是靠得緊,就越容易長在一起.。

4. 【長恨歌詩句賞析中考題型類要求是全文最后兩句就是"無絕期"前后

蓬萊宮:指楊玉環在仙府的居室。

蓬萊 , 傳說中海上三仙山之一。鈿(diàn)盒:鑲嵌有金花的盒子。

寄將去 : 指托道士捎去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 , 大致可分四段來看。第一段從開頭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寫李、楊會合經過及李對楊的寵幸。

第二段從“驪宮高處入青云”至“不見玉顏空死處”, 寫變亂爆發,貴妃殞命,玄宗傷痛不已。第三段從“君臣相顧盡沾衣”至“魂魄不曾來入夢”,寫李重歸長安后對楊的無窮思念。

第四段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結尾,寫楊對李的忠貞不渝之情。全詩對李、楊情事的描述,雖依據一定的史實與傳說,但已融進了作者的藝術想象和思想感情,因而這首敘事長詩具有浪漫的傳奇色彩和濃郁的抒情氣氛。

詩歌敘述的是一出美化了的宮廷愛情悲劇。對李早先的耽樂誤國,作者不無譏刺。

對李、楊后來的生死相隔,作者懷有憐憫。對李、楊不顧人天阻隔、依然苦苦相愛的那份深情,作者則深表同情。

盡管此詩內容也有所“諷刺”,但基調顯然還是同情和欣賞。 本詩情節曲折生動,這既歸因于李、楊情事本身的離奇,也緣于詩人的精心構撰。

按理 , 至貴妃身死,悲劇已經完成 ,而作者卻匠心獨運,大肆鋪寫玄宗在幸蜀途中、還京路上以及回長安后對楊的苦苦思念,細致地寫出了人物的情感活動,推動情節繼續深入發展。這不僅生發出了整個第四段的一系列情節,使詩波瀾再起,生面別開,而且還在皇帝身上寫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感情,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劇氣氛,強化了“長恨”的主題。

作者用力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對唐玄宗,主要突出了他早先的耽樂誤國和晚來對楊的苦苦相思;對楊貴妃,則著重描繪了她的美麗風姿和身登仙界后依然對玄宗忠貞不渝。

作者將筆觸深入到兩個人物的內心世界,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如第三段,“夕殿螢飛思悄然”以下幾句 , 寫玄宗從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的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動;再如第四段“聞道漢家天子使”以下諸句,寫貴妃的震驚、激動、惶惑、急切、委屈、悲楚、感激等諸般感觸,詩人都盡力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 又充分發揮藝術想象,故寫得頗合情理。

此詩敘事有致,張弛自如,抒情深摯,纏綿細膩,章法上下貫通,前后鉤連,語言優美明麗,自然流暢;運用對偶、排比、頂針等修辭手法嫻熟圓美。這些藝術表現上的特長,會同前述種種,使此詩被后人奉為古代長篇歌行中的絕唱。

不知你要啥?。

5. 求長恨歌的名句賞析和相關歷史

詩的主題是“長恨”“六軍不發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后,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蛾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成。

這是故事的關鍵情節。楊氏歸陰后,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

詩以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于虛無縹緲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題。

結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 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

文字哀艷動人,聲調悠揚宛轉,千古名篇,常讀常新。今人丁毅、方超在《(長恨歌)評價管窺》一文中認為,此詩是白居易借對歷史人物的詠嘆,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

文章說,詩人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于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后期”的沉痛詩句。

文章指出,《長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最成功處就是抒情 相當復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細致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后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像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

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后,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并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

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

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

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

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

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一篇《長恨》有風情! 白樂天如是說。

可見詩人的內心里,實在給《長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在天原作比翼鳥,在地原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即使是天長地久,總會有終了之時;唯有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

6. 求對《長恨歌》中名句的賞析

在天愿作比翼鳥 在地愿為連理枝 是我國古代文人歌頌忠貞不渝愛情的著名詩句,古往今來,人們都將比翼鳥作為恩愛夫妻的最好比喻.這里的比翼鳥很可能就是現今的相思鳥,比翼鳥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鳥名.又名鶼鶼、蠻蠻.此鳥僅一目一翼,雌雄須并翼飛行,故常比喻恩愛夫妻,亦比喻情深誼厚、形影不離的朋友.《山海經.海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又《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郭璞注:“似鳧,青赤色.”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唐自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魯迅《準風月談.談蝙蝠》:“有情的愿作比翼鳥兒.”連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作《長恨歌》中的名句.連理枝是指兩棵樹的枝干合生在一起.北京故宮御花園里欽安殿、浮碧亭的旁邊都有這樣合生的樹.連理枝在自然界中是罕見的.相鄰的兩棵樹的枝干為什麼可以長得相依在一起呢?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有一層細胞叫做形成層,這一層細胞有很強烈的向外和向內的分裂作用,細胞分裂,增生了許多新的細胞,就會使樹干長粗.如果兩棵樹在有風的天氣里,樹干互相磨擦,把樹皮磨光了,到無風的時候,兩條樹枝挨近,形成層就密接在一起,互相增生的新細胞,就會長在一起,越是靠得緊,就越容易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