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論語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論語的經典短句

這是我自己收藏的一部分. 因為比較喜歡論語. 在這跟大家分享下.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ti,敬重兄長),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這一條:弟子……,分明最對小孩子說的。

這一條教大家謹言慎行,切不能有開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條教大家當官,抬高自己的威信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抬高自己的親信(實質也是抬高自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這條前半句是真理,但后半句是教被統治的人學會忍耐。 4、剛、毅、木(樸實)、訥(ne ,慎言),近仁。

這條教大家做一個良民。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條有道理。 6、當仁,不讓于師。

這條也有道理。可惜后來被孔子自己否定了。

7、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條告訴大家反思,自我批評是有道理的。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立身社會)也。

這條告訴大家有信用,有道理,但是不通俗,不如講一個“狼來了”的故事 1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這條有意思,表面上是告訴大家進步的道理,實質上又有“必須要看別人,和別人比”的不良傾向。

11、以約(隨時自律)失(錯誤)之者鮮矣。 這條也有道理,告訴大家“要記住怎麼做是錯誤的”,讓但是這也是一個大的方向錯誤,儒家始終也是這樣,告訴大家不能怎樣做,而從來不說應該怎麼做。

1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這條有道理。

13、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講求),聞義不能徙(xi ,遷移、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這條有道理,孔子批判了“學而無用”。

14、子絕四:毋(wu)意(猜測)、毋必(絕對肯定)、毋固、毋我。 這條更絕,每一句都有道理,但又相互矛盾,試想一下,照這條說的,沒有任何正確的想法,(就是什麼也不要想),換句話就是聽上級領導的而自己什麼也別想。

1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哲理,好深啊 16、言忠信,行篤(du全心全意)敬,雖蠻貊(mo,偏遠)之邦行矣。

17、躬自厚(嚴于律己)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這條是作人的道理,不過前面的道理說得很對,最后的目標卻太世俗無聊了“則遠怨矣”,就是為了不挨罵麼 1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這條是正確的,知錯了,能改就改。 1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這條說得是孝道,不過太過份了,(幸虧孔子時代人的壽命短,死得早,要是像現在這麼長壽,子女就別干什麼大事業了) 20、不患(擔心)人之不己知(了解),患不知人也。 這條有一定道理,不過還是說“必須要看別人,和別人比”,別人的想法就那麼重要嗎? 21、放于利(私利)而行,多怨。

這條有道理,告訴大家不要太貪 2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這條有道理,告訴大家不要因為現在自己能力不行而不努力進取。

2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次于“生而知之”)。 這條告訴大家一個學習的方法就是“博學” 24、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條有道理,心胸開闊些才好 2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條是屁話,就跟算命先生說得一樣,兩頭堵,總有一頭對 26、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7、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這條有道理,少說多干是對的。

2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錯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這條所有的話都“有道理”,但再往后說,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知者”呢? 29、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條對于有些人適用,即有“大德”“大謀”的人,本來就是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大謀,就無所謂了。

30、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這條有道理,不能人云亦云,沒有實際根據就亂說 31、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3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理解)而不慍(yun ,怨恨),不亦 君子乎? 這條有道理 33、(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真啰嗦,這條和第27條一樣 3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浮飾)。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這條看似有道理,但我們能苛求所有人都是所謂的“君子”嗎?我看不如“野”“史”一點比較自在。

3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憂愁不安)。 這條說得就是我,小人嘛,沒有君子的胸懷,委委瑣瑣、每天發愁、走路靠邊、下棋占角,難當君子啊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這條有道理,要促成他人干好事,不過必須要搞清楚他干的是不是真正的好事 37、君子思不出其位。 這條也太過份了,要求行為循規蹈矩也就算了,想一想其它的也不行,真是管天管地啊 3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這條有道理,要有大仁大智大勇 39、君子矜(jin 慎重)而不爭,群而不黨。 這條告訴讀書人,有了不滿也要忍著,更不能聚伙造反 40、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不端)廢言。

這條有道理,說得好不一定做得到,犯錯誤的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不對 41、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

2. 關于論語的經典短句

這是我自己收藏的一部分. 因為比較喜歡論語. 在這跟大家分享下. 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ti,敬重兄長),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這一條:弟子……,分明最對小孩子說的。

這一條教大家謹言慎行,切不能有開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條教大家當官,抬高自己的威信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抬高自己的親信(實質也是抬高自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這條前半句是真理,但后半句是教被統治的人學會忍耐。 4、剛、毅、木(樸實)、訥(ne ,慎言),近仁。

這條教大家做一個良民。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條有道理。 6、當仁,不讓于師。

這條也有道理。可惜后來被孔子自己否定了。

7、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條告訴大家反思,自我批評是有道理的。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立身社會)也。

這條告訴大家有信用,有道理,但是不通俗,不如講一個“狼來了”的故事 1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這條有意思,表面上是告訴大家進步的道理,實質上又有“必須要看別人,和別人比”的不良傾向。

11、以約(隨時自律)失(錯誤)之者鮮矣。 這條也有道理,告訴大家“要記住怎麼做是錯誤的”,讓但是這也是一個大的方向錯誤,儒家始終也是這樣,告訴大家不能怎樣做,而從來不說應該怎麼做。

1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這條有道理。

13、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講求),聞義不能徙(xi ,遷移、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這條有道理,孔子批判了“學而無用”。

14、子絕四:毋(wu)意(猜測)、毋必(絕對肯定)、毋固、毋我。 這條更絕,每一句都有道理,但又相互矛盾,試想一下,照這條說的,沒有任何正確的想法,(就是什麼也不要想),換句話就是聽上級領導的而自己什麼也別想。

1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哲理,好深啊 16、言忠信,行篤(du全心全意)敬,雖蠻貊(mo,偏遠)之邦行矣。

17、躬自厚(嚴于律己)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這條是作人的道理,不過前面的道理說得很對,最后的目標卻太世俗無聊了“則遠怨矣”,就是為了不挨罵麼 1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這條是正確的,知錯了,能改就改。 1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這條說得是孝道,不過太過份了,(幸虧孔子時代人的壽命短,死得早,要是像現在這麼長壽,子女就別干什麼大事業了) 20、不患(擔心)人之不己知(了解),患不知人也。 這條有一定道理,不過還是說“必須要看別人,和別人比”,別人的想法就那麼重要嗎? 21、放于利(私利)而行,多怨。

這條有道理,告訴大家不要太貪 2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這條有道理,告訴大家不要因為現在自己能力不行而不努力進取。

2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次于“生而知之”)。 這條告訴大家一個學習的方法就是“博學” 24、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條有道理,心胸開闊些才好 2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條是屁話,就跟算命先生說得一樣,兩頭堵,總有一頭對 26、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7、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這條有道理,少說多干是對的。

2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錯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這條所有的話都“有道理”,但再往后說,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知者”呢? 29、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條對于有些人適用,即有“大德”“大謀”的人,本來就是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大謀,就無所謂了。

30、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這條有道理,不能人云亦云,沒有實際根據就亂說 31、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3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理解)而不慍(yun ,怨恨),不亦 君子乎? 這條有道理 33、(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真啰嗦,這條和第27條一樣 3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浮飾)。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這條看似有道理,但我們能苛求所有人都是所謂的“君子”嗎?我看不如“野”“史”一點比較自在。

3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憂愁不安)。 這條說得就是我,小人嘛,沒有君子的胸懷,委委瑣瑣、每天發愁、走路靠邊、下棋占角,難當君子啊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這條有道理,要促成他人干好事,不過必須要搞清楚他干的是不是真正的好事 37、君子思不出其位。 這條也太過份了,要求行為循規蹈矩也就算了,想一想其它的也不行,真是管天管地啊 3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這條有道理,要有大仁大智大勇 39、君子矜(jin 慎重)而不爭,群而不黨。 這條告訴讀書人,有了不滿也要忍著,更不能聚伙造反 40、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不端)廢言。

這條有道理,說得好不一定做得到,犯錯誤的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不對 41、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

3. 《論語》的精美語句有哪些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君子不器。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遜)。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見得思義。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系,遠之則怨。

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4. 關于論語的句子

論語 學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0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1.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5. 《論語》的經典語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

(《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衛靈公》)。

6. 論語中關于修身養性的句子

論語》之論仁、論修身 論仁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8.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9.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3.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14.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5.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16.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0.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