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故事優美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臥薪嘗膽的完整句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解釋: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會成功,就像項羽破釜沉舟,最終使百二秦關歸楚所有;苦勵心志的人,上天不會辜負他,就像勾踐臥薪嘗膽,僅用三千兵馬,就滅亡了吳國。

臥薪嘗膽的故事:

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因戰爭結下仇怨。吳王夫差為父報仇, 在伍子胥的輔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時的勾踐鑄成"王者之劍",欲滅吳國而后快。不想,夫差已攻進"劍廬",伍子胥領兵已渡過大江。勾踐大敗。

為保留一線復國的機會,勾踐接受了范蠡的意見,降吳為奴。勾踐從此為吳王養馬、拉車,為了復國的大志受盡屈辱。茍且偷生中,默默等待著。勾踐的謹慎行事,使得吳王漸漸地放松了警惕。勾踐和范蠡在暗中逐漸得到了轉機,并被夫差準予回越國。

回國后勾踐仍然謹慎從事,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休養生息 。伍子胥一再阻攔意欲北進做霸主的吳王,最終卻被夫差賜死。吳國實力頓時削弱。勾踐終于得到了機會,舉兵復國。

這就是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勾踐的傳奇,因其"臥薪嘗膽"的典故,勾踐如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2. 文中解釋臥薪嘗膽的故事句子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帶兵進攻越國,在戰斗中被越國大將砍中由腳,傷重不治而死。

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他的王位。三年后,夫差為報父仇,帶兵攻打越國,一舉攻下越國的都城會稽,迫使越王勾踐投降。

夫差把勾踐夫婦押解到吳國,關在闔閭墓旁的石屋里,為他的父親看墓和養馬。勾踐忍受了許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吳王夫差釋放出回國。

他一心報仇雪恨,帶頭日夜苦干,重新積聚力量。為了激勵自己,他在日常生活里特別定了兩條措施。

一是“臥薪”,晚上睡覺時不用墊褥,就躺在柴鋪上,提醒自己,國恥末報,不能貪圖舒服;二是“嘗膽”,在起居的地方掛著一個苦膽,出人和睡覺前,都拿到嘴里嘗一嘗,提醒自己不能忘記會稽被俘的痛苦和恥辱。這就是“臥漸嘗膽”一詞的由來。

勾踐不僅“臥薪嘗膽”,還常常扛著鋤頭掌著犁,下田勞動,他的妻子也親自織布,在吃穿上都很樸素,和百姓同甘共苦。經過長期艱苦奮斗,上下一心,越國終于翻了身,利用時機起兵滅了吳國。

3. 描寫臥薪嘗膽的故事片段

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吳王闔廬聽說允常逝世,就舉兵討伐越國。

越王勾踐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勇士們排成三行,沖入吳軍陣地,大呼著自刎身亡。吳兵看得目瞪口呆,越軍趁機襲擊了吳軍,在檇李大敗吳軍,射傷吳王闔廬。

闔廬在彌留之際告誡兒子夫差說:“千萬不能忘記越國。” 三年(前496),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士兵,將報復越國一箭之仇,便打算先發制人,在吳未發兵前去攻打吳。

范蠡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兵器是兇器,攻戰是背德,爭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陰謀去做背德的事,喜愛使用兇器,親身參與下等事,定會遭到天帝的反對,這樣做絕對不利。”

越王說:“我已經做出了決定。”于是舉兵進軍吳國。

吳王聽到消息后,動用全國精銳部隊迎擊越軍,在夫椒大敗越軍。越王只聚攏起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守會稽。

吳王乘勝追擊包圍了會稽。 越王對范蠡說:“因為沒聽您的勸告才落到這個地步,那該怎麼辦呢?”范蠡回答說:“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的;能夠節制事理的人,就會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

現在,您對吳王要謙卑有禮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如果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給吳國。”勾踐說:“好吧!”于是派大夫種去向吳求和,種跪在地上邊向前行邊叩頭說:“君王的亡國臣民句踐讓我大膽的告訴您的辦事人員:勾踐請您允許他做您的奴仆,允許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

吳王將要答應種。子胥對吳王說:“天帝把越國賞賜給吳國,不要答應他。”

種回越后,將情況告訴了句踐。句踐想殺死妻子兒女,焚燒寶器,親赴疆場拼一死戰。

種阻止句踐說:“吳國的太宰嚭(pī,坯)十分貪婪,我們可以用重財誘惑他,請您允許我暗中去吳通融他。”于是勾踐便讓種給太宰嚭獻上美女珠寶玉器。

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種引見給吳王。種叩頭說:“希望大王能赦免句踐的罪過,我們越國將把世傳的寶器全部送給您。

萬一不能僥幸得到赦免,勾踐將把妻子兒女全部殺死,燒毀寶器,率領他的五千名士兵與您決一死戰,您也將付出相當的代價。”太宰嚭借機勸說吳王:“越王已經服服貼貼地當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將對我國有利。”

吳王又要答應種。子胥又進諫說:“今天不滅亡越國,必定后悔莫及。

句踐是賢明的君主,大夫種、范蠡都是賢能的大臣,如果句踐能夠返回越國,必將作亂。”吳王不聽子胥的諫言,終于赦免了越王,撤軍回國。

勾踐被困在會稽時,曾喟(kuì,潰)然嘆息說:“我將在此了結一生嗎?”種說:“商湯被囚禁在夏臺,周文王被圍困在羑(yǒu,有)里,晉國重耳逃到翟,齊國小白逃到莒,他們都終于稱王稱霸天下。由此觀之,我們今日的處境何嘗不可能成為福分呢?” 吳王赦免了越王,勾踐回國后,深思熟慮,苦心經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嘗苦膽。

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層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屈求全,招待賓客熱情城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

越王想讓范蠡管理國家政務,范蠡回答說:“用兵打仗之事,種不如我;鎮定安撫國家,讓百姓親近歸附,我不如種。”于是把國家政務委托給大夫種,讓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吳國作人質。

兩年后吳國才讓范蠡回國。 勾踐從會稽回國后七年,始終撫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報仇吳國。

大夫逢(páng,旁)同進諫說:“國家剛剛流亡,今天才又殷實富裕,如果我們整頓軍備,吳國一定懼怕,它懼怕,災難必然降臨。再說,兇猛的大鳥襲擊目標時,一定先隱藏起來。

現在,吳軍壓在齊、晉國境上,對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雖名聲顯赫,實際危害周王室。吳缺乏道德而功勞不少,一定驕橫狂妄。

真為越國著想的話,那越國不如結交齊國,親近楚國,歸附晉國,厚待吳國。吳國志向高遠,對待戰爭一定很輕視,這樣我國可以聯絡三國的勢力,讓三國攻打吳國,越國便趁它的疲憊可以攻克它了。”

勾踐說:“好。” 過了兩年,吳王將要討伐齊國。

子胥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句踐吃從不炒兩樣好菜,與百姓同甘共苦。

此人不死,一定成為我國的憂患。吳國有了越國,那是心腹之患,而齊對吳來說,只象一塊疥癬。

希望君王放棄攻齊,先伐越國。”吳王不聽,就出兵攻打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俘虜了齊國的高、國氏回吳。

吳王責備子胥,子胥說:“您不要太高興!”吳王很生氣,子胥想自殺,吳王聽到制止了他。越國大夫種說:“我觀察吳王當政太驕橫了,請您允許我試探一下,向他借糧,來揣度一下吳王對越國的態度。”

種向吳王請求借糧。吳王想借予,子胥建議不借,吳王還是借給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悅。

子胥說:“君王不聽我的勸諫,再過三年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太宰嚭聽到這話后,就多次與子胥爭論對付越國的計策,借機誹謗子胥說:“伍員表面忠厚,實際很殘忍,他連自己的父兄都不顧惜,怎麼能顧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齊國,伍員強勁地進諫,后來您作戰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

4. 用優美的,有文學韻味的語言敘述勾踐臥薪嘗膽的事,100~200字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夫差便成為新的吳王。此后,勾踐聽說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要出兵滅掉這個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意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

越王勾踐夫婦在吳國,對夫差恭恭敬敬,相傳他在吳3年,為吳王夫差駕車養馬,夫人打掃宮室,住在潮濕的囚室,極盡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議吳王夫差將勾踐殺掉,勾踐夫婦靠著伯嚭的保護,才免于被殺,終于得到赦免歸國。

勾踐歸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一方面,對內加強國家的治理;另一方面,對外使用種種外交手段,造成對己有利之勢。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織布而衣,節省開支,以增強國力。

越國經過多年的準備,兵強馬壯,只等有利時機,向吳發起攻擊,以雪國恥。一次夫差帶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假裝赴會,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當初未聽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踐,死前他只求,不要傷害吳國百姓。

5. 臥薪嘗膽故事短一點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于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后自殺。后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6. 臥薪嘗膽所代表的故事一句話

臥薪嘗膽后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最后果真可以苦盡甘來。

出處

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于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里僅有“嘗膽”,沒有提到“臥薪”,這是蘇軾發揮想象,戲說孫權“臥薪嘗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