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重游黃鶴樓心情句子

解夢佬 0

1. 黃鶴樓表示游子悲苦心情的句子

黃鶴樓 崔顥 表現游子悲苦心情的詩句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注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賞析】:1、詩中詩句降到“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寫的雖然是繁茂、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詩人是用的是反襯手法,傳達出使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對歸宿的向往。

2、詩中出現兩次“空”,體現了詩人形單影只、悵然若失的孤單心情。

3、詩中以神話傳說開頭,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也表達了詩人悵然若失的心情。

【中心】本詩描寫了詩人等樓宇昂網的所見所想,抒發了詩人漂泊異鄉的傷感與思鄉的情懷。

2. 運用"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詩句寫一段話

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并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于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只鶴在墻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墻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愿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里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云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云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來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后來便稱為“黃鶴樓”.

另一個版本的神話故事.相傳一位仙人化作人形在黃鶴樓中飲酒,不料仙人袋中銀兩不多,但店主并沒有深究.仙人感謝店家的大度,于是在墻上畫了一只鶴.并告訴店主,為了報答店主留下只黃鶴,您只需拍手4下,黃鶴便可在空中起舞供大家娛樂,但你要切記,黃鶴只為大家而舞.說完,仙人離去.店家按仙人留下的方法一試,果然黃鶴起舞.大家紛紛欣賞.有一大官聞訊,包下整個地方,命令店家讓黃鶴起舞.無奈,店家拍手4下,黃鶴從墻上浮現出來,步履沉重的飛舞.接著,金光一現,店家看見當年那位仙人回來,仙人說道:“黃鶴起舞,不能只為獨樂.”說完,坐云離去,黃鶴也跟隨離去.

昔人就指仙人,仙人乘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3. 描寫黃鶴樓的風景的句子有哪些

1、"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

"這是黃鶴樓上,游客們津津樂道的楹聯。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洶涌奔騰的長江呼嘯而來,在三楚腹地與漢水交匯。

龜蛇兩山兀然而立,夾江相峙,山川靈氣吐納,大江氣象動蕩,黃鶴樓于是應運而生。檐角高翹,輕巧飛揚,氣勢恢宏,金碧輝煌。

這,就是"天下絕景",就是"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2、黃鶴樓因為武力而建,卻是因為文學而聞名遐邇。

三國時,吳王孫皓建造黃鶴樓,是為了三楚地區的防務,西拒劉蜀,北抗曹魏,進而逐鹿中原,以成就他千古霸業。直到唐初,黃鶴樓在歷史上的角色,一直是江邊防務的一個軍事場所,直到崔顥的到來。

崔顥讓黃鶴樓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崔顥,唐初詩人,算的上初唐文學的開創者之一。

他擅長七律,一曲《黃鶴樓》就要讓天不怕地不怕的狂野詩仙李太白驚嘆不已。黃鶴樓主樓二樓的大廳里,開篇就是《黃鶴樓》詩文: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透過回廊四下而望,夕陽下的武漢三鎮,像是籠罩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萬里長江西來東去,驚濤掠岸,煙波浩瀚,再讀詩文,崔顥筆下的景,一下子盡然清晰起來。

崔顥心中的情,盡然是那樣的熟悉。難為了崔顥,他寫出的不僅是那個年代的心情,也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心情。

崔顥一曲,絕唱千古。文學的魅力,或許就在于此。

沒有時空的限制,不會因為世事變遷而褪色。崔顥的黃鶴樓,是一個清新而又惆悵的夢。

從此,黃鶴樓成為中國文學中的一個糾結點,一定程度上,它成了中國古代仕人的某種寄托和安慰。3、黃鶴樓共有五層,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每一層都有寬大的回廊和休息室,室內布置有仿古的桌椅,墻上有古今名人的字畫。

我們登上第四層樓,進入室內,一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巨大壁畫出現在眼前。4、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

"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于斯。

"黃鶴樓簡介如是介紹!5、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

6、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國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在形勢險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長江處,修筑了歷史上最早的黃鶴樓。黃鶴樓在群雄紛爭,戰火連綿的三國時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

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7、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

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8、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

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數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

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9、登得頂層,憑欄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甚是雄偉壯觀。橫跨長江的大橋與黃鶴樓相對,那滔滔江水自西向東滾滾而去,一邊是高速線,一邊是鐵路線,把蛇山和黃鶴樓夾在中間。

可以說,腳是車水馬龍,機車轟鳴,身邊是人頭攢動,喧囂不止!面對如此情景,那只遠去的黃鶴怎能再飛回來?就是詩人重回故地,我想他也不可能再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了!吊古懷鄉,千古佳作,是要觸景生情的,沒有良好清幽的景致,哪有動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情?喧鬧和嘈雜,就是崔顥重生,李白再世,也難以有此心情來賦詩作賦了!真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紅塵滾滾在上頭啊!10、蛇山景致優美,應該說是滾滾紅塵中的一片綠洲,黃鶴樓聞名遐邇,應該是文人墨客心中的一片圣地!一首詩讓黃鶴樓聲明鵲起,一首。

4. 作文雨中游覽黃鶴樓

雨中游覽黃鶴樓

大概是十年前,我曾經去過一回黃鶴樓。那時我們在外行走了十天,最后到武漢,一群人專程去了一趟黃鶴樓。那天去黃鶴樓是一個好天氣,可登樓望遠也不是很清晰,也只覺得是匆匆走過黃鶴樓。黃鶴樓里從唐代的模型圖到現代的模型圖給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其余的,也就覺得一般般。

而今年深秋,我又到了武漢,在武漢可以呆上一周,可以好好領略武漢風光,當然,黃鶴樓必定是要去的,即使曾經去過,可畢竟江南三大名樓,也可以說是武漢標志性的建筑。

在一個雨蒙蒙的黃昏,我們來到了黃鶴樓。 這一次故地重游,我心里還是有一些期待,十年后的黃鶴樓有新變化了吧?雨中的黃鶴樓一定別有一番情致吧?撐著傘走進黃鶴樓南門,城樓式的南門,黃色琉璃瓦,飛檐翹角,掛著一塊黑色牌匾,寫著“黃鶴樓公園”幾個金色大字,下面城墻上則是飛舞著幾個綠色大字——天下江山第一樓,幾面紅旗在風雨中飄揚,古色古香,很有味道。一進門,依舊是一池綠水,這就是著名的鵝池,池邊是依依翠柳,小小拱橋架在水面,幾座亭子依水而立。最引人注目的鵝亭碑,這是座六角亭,單檐翹角,粉墻黑瓦,亭子里一塊巨大的青石碑上正是傳說中王羲之的“鵝”字。這座亭子直通一座橋,這里亭臺樓閣,非常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拾級而上,擱筆亭依舊在雨中靜立迎候著我們,”樓未起時已無鶴,筆自擱后更無詩。“這就是傳說中擱筆亭,亭子對面是李白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的《黃鶴樓》大家耳熟能詳,“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吊古懷鄉之作,正是詩人登臨黃鶴樓即景而生情,詩句的一氣呵成,自然宏麗不愧是千古絕唱。難怪連詩圣李白竟也說有景道不得!

擱筆亭下不能留步,還是直奔黃鶴樓,黃鶴樓就在眼前了, 一座五層的黃色樓閣,每一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宛如是展翅欲飛的鶴翼。頂樓的黑色牌匾寫著“楚天極目”,樓底的牌匾是“畫卷乾坤”。在樓下留下幾張照片,留下黃鶴樓全景,又在一層的花窗下搔首弄姿,這些朱紅格子花窗實在太有意境了,怎麼拍怎麼好看。主要是這次一起游覽的有情投意合的學友,一起可以擺拍各種姿態,彼此肯定,開心不已。開始登樓了,每一層不同的裝設,從黃鶴樓的傳說圖開始,到黃鶴樓的歷史,黃鶴樓里的詩詞,文人騷客,極盡黃鶴樓的前世今生未來。三國是黃鶴樓始建之時,當時是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后來成為觀賞樓,到唐代又為軍事而建,宋代曾為道場,每一層都是不同主題,在每一層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長江兩岸景色歷歷在目。只是我們是觀賞雨中景,只能說煙雨蒙蒙長江景。看不清外面風光,可里邊詩人們給黃鶴樓留下的詩詞倒是一首一首讀下來,口齒留香,從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到王世貞的《登黃鶴樓》,跟著詩人留下的詩句風雅一回。

這麼慢慢讀著詩句,倒讓我們幾個落下了。后來下樓后我去買郵票寄明信片,和同學們走散。我獨自撐傘漫步在黃鶴樓公園里,走在雨中的公園里,格外清幽。慢慢的走下去了,才想起學友們從千禧鐘那里過來能到這個門嗎?趕緊到南門入口處問工作人員,才知道黃鶴樓原來有三處門,東門、西門和南門,千禧鐘那里過來到西門。咋辦?工作人員和我說南門和西門只要走十五分鐘,還好不是太遠。那就走吧!和學友說了要在西門等我。這一下我從南門往右走,走過紫竹苑、梅落軒、紫薇苑,每一處都是綠草幽幽,樹木叢生,雨落在葉子上滴滴答答響。我一人慢慢走著,沒有游客,清凈極了!紫薇苑那很多紫薇,只是不是開花時節,我只能獨自一人看著那些紫薇樹想象著開花時的嬌艷多姿。走著走著,遇到小山,往哪里走?一邊是一座小亭子,一邊是瀑布流瀉,那水聲嘩嘩,偶爾一兩聲鳥鳴,更顯得寧靜。幸好遇到一個拎著桶的工作人員,他帶著我走到西門。運氣真好!當我走到西門,正好遇見我的學友們正要回走,原來他們走反方向了,正好和我相遇。看來,我的個人人品大爆發,雖然和大家走散了,多走一段路,但欣賞到大家沒經過的景致,又湊巧和大家相遇。

呵呵,就這麼樂著笑著,大家一起走到東門,從東門走出黃鶴樓。彼時天色全黑了,黃鶴樓的燈亮起來了,在東門看黃鶴樓,夜色中的黃鶴樓格外壯觀 ,氣勢恢宏。黃鶴樓的對面是“江山入畫”的牌坊,還有一座大白塔。天色已暗,揮揮手,告別黃鶴樓,告別雨中的黃鶴樓。突然間崔顥的詩句涌上心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心里自然又想到黃鶴一去不復返,千載光陰空悠悠。一時間浮想聯翩,空留長江水滾滾東流去。

5. 描寫黃鶴樓的句段

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

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

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筑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

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

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