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道遺跡。崤函古道遺跡位于河南省陜縣硤石鄉車壕村西南約2000米,距三門峽市36公里,為古代中原通往關中的咽喉,是東至洛陽西達長安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上一處極其珍貴的文化遺存。
崤函古道的基本走向,若以古陜州城為圓心,向西的路線是新店--靈寶(稠桑驛)--閿鄉--高柏--太要--閿底--潼關,這條路自古至今沒有大的變化。
向東的路線有三條:第一條,叫南崤道,由交口向南,走菜園,過南陵(夏后皋墓)、雁翎關、沿永昌河,到宮前一分為二:其一,沿永昌河東行,經安國寺出陜縣,過洛寧城村、楊坡、入宜陽三鄉、韓城沿洛河達洛陽。
另一條沿太子溝折上硤石,過北陵(即崤山主峰嵌釜山下的文王避風雨臺)與北崤道重合。
崤函古道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開通早。其開通時間至遲從新時期文化中期開始,約6000年左右。
二是線路長。《讀史方輿紀要》中有“自新安以西,歷澠池、硤石、陜州、靈寶、閿鄉而至潼關,凡四百八十里”的記載,在今三門峽境內,就有400華里之長。
三是使用久。崤函古道在歷史上是交通咽喉,兩京鎖鑰,險關要塞,今天仍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