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廣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地。花燈戲是廣泛流行于中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曲藝,其突出特征是手不離扇、帕,載歌載舞,唱與做緊密結合。花燈戲源于民間花燈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形式。
花燈戲來自民間,劇本人物少,情節比較簡單,唱詞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調的特點,歡快明朗,表演動作活潑風趣,歌舞味很濃,多以表現生活的小喜劇見長,充滿了泥土的芬芳。
音樂方面,湘西花燈戲聲腔主要來源是燈調,同時,也大量運用民歌小調為戲中的唱腔。
本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專業劇團的相繼建立,劇目空前豐富,音樂也從主要為曲牌體發展為曲牌體、板腔體和綜合體三者并存的音樂體制,吸收豐富了打擊樂,增強了音樂表現力,使戲曲化程度得到新的提高。
花燈戲由民間歌舞花燈、茶燈、地花鼓和“調子”發展而成。主要包括湘西花燈戲、以平江花燈戲為代表的湘北花燈戲和以嘉禾花燈戲為代表的湘南花燈戲。
花燈戲的劇目多取材于舊小說、民間故事和民間小調等。傳統劇目有《劉三妹挑水》(獲1956年貴州省第一屆工農業余藝術匯演二等獎)、《拜年》、《放牛攔妻》、《替嫁》、《王二編誆》、《洗褲玩燈》、《幺爹勸賭》、《姊妹觀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