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隸書的演變過程稱為“隸變”。由于篆書、包括李斯所創立的小篆,作為官方文字有一個很大的不便之處,就是書寫速度較慢。所以在秦統一六國前后, 隸變的過程已經開始。
隸書又名佐書、分書、八分,創立于秦,得名于漢并盛行于漢,在漢代達到高峰,所以隸書又被稱為“漢隸”。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 又分為“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 (也叫“今隸”)。
隸書最初體現在篆書用筆方法的轉化,即由圓轉婉通而演變為方折,隨之,隸書的字形也由篆書的修長而演變為扁方,上下收斂而左右舒展。與篆書比較,隸書的運筆更短更快,字跡更為活潑,書寫更加便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 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 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于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
在結構上,隸書由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字距更寬,行距更窄,章法特點的變化也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