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龍泉青瓷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贊美南宋龍泉瓷器的詩詞

晚登留槎閣

百尺留槎溪上樓,山光水色共悠悠。

龍騰寶劍無蹤跡,閑倚欄桿數釣舟。

龍泉甌江中央坐落著一座小島,而且這小島有一個神奇的名字留槎閣,而且這也是本城市中心的所在。宋代名人蘇東坡會把這個“泥石淤”命名為“留槎州”,而且還親筆題書“留槎閣”自宋代蘇軾提字后,留槎州就名揚了江浙。漸漸地,贊賞留槎州的文章也多了。如南宋進士季南壽寫的《留槎閣記》;明朝葉子奇留的《晚登留槎閣》和《留槎閣秋日懷古》及清朝季公著的《靈溪風月》……。

謝謝

2. 關于青瓷的詩詞

《送趙彥修》

年代: 宋 作者: 李呂

六月紅塵如火烈,朝來一雨炎威歇。

漸看蘋末起涼颸,推上冰輪作清絕。

王孫叱馭欲何之,直向銓曹射佳闕。

天生良才必有用,豈應付與咐等埒。

幾載低頭丐祠祿,歲寒頗獲固窮節。

儻逢佳士重薦論,平視朝紳可頏頡。

顧我幽居苦羞縮,卻掃柴門學藏拙。

每向水邊狎鷗鳥,未遑郊外習綿蕝。

君能脫略時從游,嘗鼎一臠端可別。

臨行尚作半日留,滿泛青瓷話離別。

秋風若遇南飛鴻,好寄一聲慰騷屑。

3. 青瓷作文220字

關于青瓷的作文精選篇一

《關于青瓷的制作過程》

———關于青瓷的制作過程 研究時間;2010年10月10—— 2011年 3月20

一:前言

龍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溫州經濟開發區,西接福建武夷山風景旅游區,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

龍泉于唐乾元二年(759)置縣,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世界香菇生產發源地和“中華靈芝第一鄉”,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全市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7.4萬,轄三個辦事處八鎮八鄉442個行政村,為浙江省面積第二大縣級市。1990年12月,國務院批準龍泉市撤縣設市。瓷韻繞九州,一劍傳千古。

龍泉青瓷始于10世紀前期的五代,盛于宋,以其清澈猶如秋氣爽的天空,寧靜似深海的“哥、弟”窯瓷器享譽海內外。

龍泉寶劍創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其劍以“堅韌鋒利、剛柔并寓、寒光逼人和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而成為劍中之魁,聞名天下。

全市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茂密,林木蓄積量達10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8.4%,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稱。

改革開放以來,龍泉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龍泉市實施“二次創業”和“12510”工程以來,竹木加工、醫藥化工、五金汽配、青瓷寶劍、綠色食品、小水電等支柱產業已經形成;木制玩具、太陽傘、人造板、大輸液、網球等區域特色產品有相當的市場競爭力;第三產業穩步增長。龍泉城鄉呈現市場繁榮,消費品供應豐富,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

二:階段性研究:

①走進青瓷之都:龍泉因劍而得名,憑瓷而生輝!龍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云和、景寧,西接福建浦城,素有“甌婺入閩通衢”、“驛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境內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龍泉鳳陽山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蘇)浙(江)第一高峰,山上鳳陽湖為浙江第一高湖。

龍泉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龍泉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中華靈芝第一鄉和浙江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食用菌產業強縣。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是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市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2005年底),轄三個街道辦事處八鎮八鄉442個行政村,為浙江省面積第二大縣級市。1990年12月,國務院批準龍泉市撤縣設市。 其境交通便

4. 龍泉青瓷的介紹

龍泉青瓷是中國漢族傳統制瓷珍品,南北朝時期,浙江龍泉人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制造青瓷。龍泉青瓷現階段的杰出代表早在南宋時燒制出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顛峰,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龍泉市燒制青瓷的古代窯址有500多處,龍泉市境內有360多處,史稱龍泉窯。

5. 描寫瓷器的句子

1、我是一尊傳世的青花瓷!我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是釉料與烈火的升華,是唯美與堅強的交融。毛筆在宣紙上走出筆鋒的濃淡,瓶身的釉料染成濃艷的牡丹,高遠寧靜的潑墨山水輕輕地繪在我身上,鏤花的香爐升起的檀香的白煙縈繞在我的周圍。我就是這樣,富有靈氣的出生。那似乎是詩人在用妙言佳詞制造一個夢,一個輕柔飄逸的美夢,正是那些唯美與浪漫讓我擁有了注定不一樣的命運。

2、執一盞茶,細品,面對著素白玉胚的青花瓷,我的思緒開始瓢遠。素白玉胚如你素面無華,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側鋒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你回眸一顧的盈盈笑靨,含蓄美麗如含苞未放的花蕾。

3、先是一個瓶子,一只碗……一個個典雅的瓷器從方文山的歌詞里跳出來,浮現在我的眼前。原本雪白的瓷胚上,慢慢現出了一朵朵,一束束簇擁的青花,它們盡情地盛開在素胚上,它們生長地很快,一片連著一片,將整塊素胚快占滿了,只留下一點點空隙,青色的牡丹,青色的葫蘆葉,無風卻飛揚著張開懷抱,迎接我驚詫的目光。牡丹的花瓣慵懶地張開著,花藤擁抱著牡丹,小小的牡丹葉隨水波輕輕蕩漾,在靜止的青花瓷瓶上,飛揚著、輕舞著、蕩漾著。

6. 寫龍泉特產的作文開頭

我的家鄉在龍泉位于浙江西南部。這里林木茂密,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我們省內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空氣清新,被被譽為“天然的氧吧”,如果你深吸一口,就會感覺這里的空氣是甜甜的。這里有連綿起伏的群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江浙第一高峰-黃茅尖就在我家鄉境內。

家鄉龍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青瓷和寶劍就是其中之一。龍泉青瓷已有一千多年的生產歷史,它外形清麗,造型優美,釉色如碧玉,青瓷分為“哥窯”和“弟窯”,“哥窯”有自然開裂的紋理,古樸自然,而“弟窯”青如玉般,“哥窯”又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龍泉寶劍又稱“七星劍”相傳歐冶子在秦溪山下鑄造,它鋒利無比,寒光逼人,柔韌如弓,以獨特的傳統工藝而名揚天下。家鄉不愧為“青瓷之都”“寶劍之邦”

另外特產豐富,盛產香菇、木耳還有靈芝。我愛我的家鄉,愛這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愛這里值是我愛的一切。

7. 粉青的龍泉青瓷

現代的龍泉青瓷忠實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未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

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哥弟窯結合”等。龍泉青瓷蜚聲海內外,不愧為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是中國瓷器史上一顆燦爍的“瓷國明珠”。 龍泉縣南七十里曰琉華山……山下琉田,居民多以陶為業。

相傳舊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未詳何時人,主琉田窯造青瓷,粹美冠絕當世,兄曰哥窯,弟曰生二窯……。《七修類稿續編》:“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

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

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

惟土脈細薄、釉色純粹者最貴。哥窯則多斷紋,號曰百圾碎。”

光緒《龍泉縣志》生二章青器條載:“凡瓷器之出于生二窯者,極其精瑩、純粹、無瑕,如美玉然。今人家鮮存者,或一瓶一缽,動博數十金。

厥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窯,其器皆淺白斷紋,號百圾碎亦冠色當前世,今人家藏者尤為難者。世人稱兄之器曰哥哥窯,稱其弟之器曰生二章云。”

《稗史類編》、《南窯筆記》、《遵生八箋》、《陶說》、《景德鎮陶錄》、《燕閑清賞》、《博物要覽》等書不僅有哥、弟窯詳實記載,且說:“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朱伯謙著《龍泉青瓷簡史》稱:“證之以實物,南宋官窯和龍泉黑胎青瓷確有許多共同點,特別是那種粉青釉瓷器,真是形神相似,難分‘官’、‘哥’”。

通過古窯址發掘,確證文獻所載,龍泉境內窯址中不僅有“哥窯”產品存在,而且可分二路:一是如文獻所描述“胎薄如紙,釉厚如玉,釉面布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一是胎厚釉薄,釉面布滿紋片,胎色黑。前者多出于縣南區,為南宋中期至元初產品,與南宋“官窯”難分彼此;后者多出于縣東北,多為元代產品。

龍泉窯系其他縣份的窯址中不存在“哥窯”產品。此外,還有所謂“傳世哥窯”器,雖有紋片,但釉色呈米黃色或蟹殼青,與龍泉“哥窯”釉色碧青或淡青不同,胎骨較厚,呈米黃或赭紅色。

此非龍泉產品。“弟窯”又稱“龍泉窯”。

其基本特征是:釉面無紋片,胎白或底足呈朱紅,釉色青潤如玉,在器物邊緣或有棱線部位影露白痕(稱“出筋”)。釉色以梅子青和粉青為極品。

梅子正青,色如掛枝初梅,青翠碧綠,瑩澈剔透;粉青,色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凈。 龍泉青瓷始于晉代,北宋時初具規模,宋元之際進入鼎盛時期,制瓷規模空前絕后,技藝登峰造極,龍泉因此成為全國著名的瓷業中心,至清代逐漸衰落。

建國后,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恢復生產,龍泉青瓷重振雄風,再度輝煌。龍泉青瓷傳統有“哥窯”和“弟窯”。

哥窯與著名的官、汝、定、鈞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其產品“胎薄如紙,釉厚如玉,釉面布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古雅端莊”;弟窯胎白釉青,以粉青、梅子青為最,豆青次之,清麗淳厚。龍泉青瓷歷代行銷全國各地及供宮廷御用,并從宋代起遠銷亞、非、歐三大洲。

現代龍泉青瓷繼承了古代產品特色,并有所突破和發展,歷年來在各類全國性評比中奪魁,其精品被譽為“國寶”,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所陳列和收藏。1998年10月13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一套四枚。

龍泉青瓷制瓷業十分興旺,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龍泉瓷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種種獨特的習俗。

拜祖師爺:在龍泉,哥窯弟窯的創始人章生一、章生二被后人尊為窯業祖師爺。過去在燒瓷的龍窯、鯉魚窯的窯頭,都張貼有“師父榜”。

師父榜除祀師神位外,并附祀山神、土地、搬水章子、運水郎君。每逢農歷初二、十六兩日,瓷匠必須置辦酒肉、茶飯、點香燭在窯頭師父榜前祭祀,磕頭膜拜,然后分食祭品,俗稱“過日”。

擇基建窯:建窯首先請風水先生擇定吉地和黃道吉日才能開工建窯。開工時,要在窯地設祭禮神,以求燒出好瓷器。

建窯日嚴禁兒童、孕婦入窯池,也不許有人挑糞桶從窯地前經過,以防觸犯神靈,降禍于窯。祭窯:農歷七月十八日為祭窯日,俗傳這一天是哥窯祖師章生一“窯變瓷器”制成的日期。

屆時窯匠要沐浴齋戒,在祖師爺的香案上放置用面捏成的童男童女,在窯頭師爺榜前設祭,點香燭跪拜,祈求祖師保佑燒出優美瓷器。窯場用膳:窯工在窯場用膳不能說話,用膳時碗筷不能碰響桌子,也不能把筷子架在碗上。

入窯:入窯要擇三、六、九的日期,并要祭祀祖師、山神、土地。在入窯的整個過程中要講吉祥語,要嚴禁穢物經過,防止穢氣入窯,影響燒窯。

做窯福:在龍泉不管是建瓷窯、瓦窯、炭窯時,在窯旁都要立“窯公”。開窯點火必先祭祀“窯公”,并備酒肴請師傅,即做窯福。

龍泉青瓷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境內山嶺連綿,森林茂密,瓷石等礦藏資源極為豐富,又是甌江的重要發源地,所以不僅為制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