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嗩吶在民間一直被稱為樂器之王,這是因為嗩吶的音色和音量與其它樂器不同,而且穿透力非常強,吹嗩吶的時候,其它樂器的聲音都會被蓋住,嗩吶的音色偏亮,音量也比較大,它的聲音頻率比鋼琴大一倍,音響也比鋼琴響三倍。
嗩吶是在公元3世紀,從波斯、阿拉伯等地傳入中國的。它流行于我國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區等地,像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地都有很多吹奏嗩吶的人。
嗩吶是由哨、氣牌、侵子、桿和碗五部分組成的,嗩吶是木質的錐形管、細銅管、碗狀擴音器構成的,錐形管上一般有八個孔,細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連接著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的八個孔中,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個孔的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芯子是嗩吶中很重要的一個零件,上面一般裝著哨片,下面連接主體管,最開始的嗩吶芯子是單管的,活芯是活動套式,可以伸縮改變長度,不過這種芯子需要靠彈簧復位。
大家在吹嗩吶的時候,兩只手向上壓進活芯,就能吹出臨時變化半音或半音階兩只手把活芯推進卡死,就可以當做高半音的移調樂器,而且演奏時的手法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