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頂碗舞是蒙古族從元代承傳下來的民間舞蹈,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的規律之后,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豐富多彩,充分展現蒙古族舞蹈的技藝,智慧和豐富靈活,多變的特點。
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2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里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頂碗舞對舞蹈演員的要求極高,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演員們不但要練就過硬的舞藝,更要具備高超的頂技。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及吉林、黑龍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區的民間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與他們的狩獵、游牧生活有密切聯系。
由于長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自古以來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鷹圖騰,牧民們在生活中創造了大量的音樂舞蹈。蒙古民族祖先的原始舞蹈形態,在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鑿刻的陰山崖畫、烏蘭察布崖畫中,有著生動真實的表現。在古代,蒙古族還有很多模仿兇猛動物的舞蹈,如白鷹舞、熊舞、獅子舞、鹿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