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精彩片段
30年,足夠漫長;30年,又極為短暫。
但它終歸要成為一段歷史。而這段歷史,又恰恰是五千年華夏文明最輝煌的那個部分。
英雄創造的歷史,只是歷史的骨架和輪廓;民眾創造的歷史,才是歷史的筋脈和血肉。回望30年的改革開放,讓我們留在記憶里的,不應僅僅是排列整齊的數字,也不應僅僅是莊嚴肅穆的大事記,更應該是一個個寫滿夢想與希望的人生,更應該是一段段鐫刻著時代印痕的故事。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與你一起打開共同的記憶之門——發掘已經被時間深埋的記憶,激活已經處于休眠的記憶,整理像竹簡一樣散落的記憶,再把這些記憶的珍珠,用30年改革開放的紅線串起,然后,我們共同收藏。 我們將要收藏的這些人,不是偉人,甚至也不是名人,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一個時代的英雄;我們將要講述的這些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甚至是平淡無奇,但我們相信它們將會成為歷史草稿的一部分。
走過30年的我們,雖然職業不同身份各異,但我們對改革開放的記憶之根,早已“緊握在地下”,因為我們都是這段輝煌歷史的見證者。
2. 贊美改革春風的優美語句
們沒有走開故土。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到處涌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
改:
他們沒有離開故土。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每每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我總會回想起小學時代跳集體舞的我。年少懵懂的我,只看到家鄉日新月異,卻不知道變化何起。如今到了弱冠之年,才真正地意識到,原來自己活在了這麼一個奇跡的年代,這麼一個春天般的年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炫麗陽光下生活,我們是幸福一代。
我忍不住開始設想,在三十年前,那個剛剛經歷了十年動亂的中國,面對著被高喊“革命”的造反派們折騰得烏煙瘴氣的國家,面對著國人仍舊停留在意識形態斗爭上的守舊思想,面對著毫無經驗和先例可循的窘困境地,那個老人,他需要何等的勇氣與膽魄,才能作出決策,提出了導致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改革開放”?
在春天的滋潤下,我不斷地汲取社會給我的養分。長輩們經常言傳身教,要我珍惜現在學習的環境。我無法完全設身處地地去體會父輩們求知的艱辛,然而,回望十多年來的求學生涯,我的路確實如同在春風的關懷下延續。嶄新的桌椅,明亮的教室,詳盡厚重的字典,還有連接世界的電腦等等。這對比長輩們的曾經,何啻天壤云泥。掛在他們嘴邊細說的當年,像首遙遠的童謠,故事曲折而晦澀。仿佛那些落后已然百年,回望起來只剩對偉大改革開放的感慨。哪怕是現在的我,看到自己曾經的小學,也由不得心生感味:當年的學校哪有現在如此美麗和設備齊全呢?
在春天的滋潤下,王家榭家堂前偶爾才可看到的燕子,如今已經是老人手中的養鳥。“什麼是家里富裕的象征?三轉!衣車的輪子轉,手表的指針轉,還有就是收音機轉好的線圈。”這是父輩們的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衣車早就淘汰了;縫紉的工作被一再細分;手表從實用品變成了裝飾品;數字公路鋪天蓋地,網絡工程一城再下一城,虛擬生活豐富人類文化……這麼的一切一切變化,細算起來不過二三十年。這難道不是奇跡嗎?
在春天的滋潤下,身邊的細節無處不在升級。衣服變了,從以前慈母手中的線,變成了一件件華麗的衣裳,三十年前有誰會想去穿上華麗的宮廷裝拍下自己美麗的一刻呢?飯菜變了,從以往的單調的一雙筷子,變成了餐桌上完備的餐具,三十年前有誰會想人們會喜歡吃生魚片呢?茶葉變了,從往前一塊大餅似的包裝變成現在經過高溫殺毒的茶包,三十年前有誰會想茶也可以變成一罐得體的飲料呢?出行的方式變了,從以往的自行車時代變成了如今的汽車時代,便利的公共交通時代,三十年前有誰會想到公交車里面有電視看、地下有列車飛奔呢?
在春天的滋潤下,思想也在拔節成長著。中國入世申奧、嫦娥奔月,劉翔的中國速度趕超了世界記錄,中華民族越來越因國家而自豪。長年酣睡的東方民族,在改革開放的春雷中開始蘇醒,演繹東方神起的傳奇。用世界的眼光看未來,用先進的思想自我武裝,中國人自信滿滿地走上世界的政治經濟舞臺。經濟的全球一體,文化的相互滲透,無不有國人的努力和足跡。
泡上一杯清茶,回味生活點滴,這是現在的我。如果我活在二十年前呢?恐怕就是裝上一杯開水,在臺燈下執筆伏書,為了生活在紙上默默耕耘吧。父輩們的那種生活是那樣的熟悉,卻又那樣的陌生。我們也難想象那種票證的日子,就如同我們的下一代也難想象我們怎麼能對著如此“落后”的機器去記錄自己的生活一樣。
繼往開來,我們走著一條前人未曾涉足的路。這不可能是康莊大道,甚至會滿鋪荊棘。改革開放讓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奇跡不斷延續下去,春風也將在這片名為神州的土地上獵獵不息。
停筆,涌動的思潮久久難以平息。穿越了三十年時空的斷想,回響在耳邊的是老人那濃濃的川音,“發展,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3. 關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優美散文(題目可自擬)
革開放三十周年變化 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
大國正在崛起,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迎來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盛世。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三峽工程,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壯舉。
火車第六次提速,奧運場館建設,國家大劇院落成……,我們的建設如火如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
我們探索和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道路,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更加鞏固。我們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新的宏觀調控體系框架初步形成。農村和城市的各項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我們實行對外開放的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進出口貿易、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資為我國建設開辟了廣闊的資金來源。
我國經濟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經濟舞臺。 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福利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經濟和主流文明之中。
具體而言:一是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統計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67%,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國外匯儲備從未超過十億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萬億美元。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通過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截止到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位居全球第三。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這兩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項目為例,從1978年到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都有大幅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30年間,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從2.5億下降到2148萬,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目前,中國基本成為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共識開始形成。
很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承認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委員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親身經歷者和思想推動者,同時也是這段歷史最敏銳的審視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對于改革開放,厲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三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
“第一個是農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個是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證券市場,第三個是民營經濟的興起。”農村家庭承包制這一制度變革的主要貢獻,是在當時條件下,通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來促進農民的生產,從而解放了農業生產力。
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們進行了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進,中國有了證券市場。盡管在當時它還是很不完善,但畢竟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和證券市場開辟了道路。
盡管股份制曾經受到過各種懷疑、甚至責難,但中國的股份制、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終于取得了成就。對于民營經濟,厲以寧指出,雖然當初出現時也是面臨各種責難,不過在民營企業不斷成長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營企業的確至關重要。
就業問題是誰幫助解決得最多?是民營企業,70%以上的新增勞動力崗位是在民營企業中,很多城市中的稅收主要是民營企業提供的,我們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民營經濟的興起調動了許多人創業的積極性,這對長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鎖定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開放是什麼?開放就是自主、自發地接受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則,并以此克服自身傳統的特殊規則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進國民福利的增加和國家的富強。
而真正的對外開放,不僅要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還要學習西方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學習西方文明,進行制度變革。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放的重要性有時要遠大于改革。
中國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通過相互學習,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視野更加開闊,開放意識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們已義無返顧地回歸到世。
4. 改革開放30周年格言警句
學習計算機從娃娃抓起
1.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2.發展才是硬道理.
3.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
4.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5.摸著石頭過河.
6.穩定壓倒一切.
7.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8.不爭論是為了爭論時間.
9.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0.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
1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2.讓一部分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13.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14.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
15.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是要統一的.
希望能幫到你!
謝謝!
5. 慶祝70周年的摘抄句子50個字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中國已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處在這個關鍵節點的我們,應不負前賢之努力,繼往開來,在新節點上敢于作為,共同鑄就偉大的中國夢! 七十年來,新中國以令世界驚嘆的速度從雨后初生,到如今的枝繁葉茂。在這一中國速度的背后,是幾代青年人的青春,是他們的無私奉獻,是他們的勇敢創新,是他們的棄小家以成大家的精神。
所以,處在新時期節點上的我們,不應故步自封,而要將自己的夢想與中國夢緊密相連,勇于作為,共鑄中國夢! 新時代青年,當求真務實,勇于反思,勇于改錯,彰顯復興決心。祖國的七十年歲月并非一帆風順,亦有過迷茫和徘徊,但終于在反思中開始了改革的陣痛。
一九七八年開始的平反冤假錯案,吸取經驗教訓,便是體現大國風范;1979年改革開放開始了改變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的偉大壯舉;新時期來臨前夕,開始了大規模的反貪反腐的行動;“求真務實”是從那之后的座右銘,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這一切的一切都只為一個目標——中華復興! 處于新時期的我們更應繼承這種求真務實、勇敢反思的精神,在實現夢想途中不斷反思,不空談,要實干。要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勇立潮頭,敢于創新;大國青年,應勇敢地站在時代的潮頭,樹立創新精神。“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站在祖國七十年華誕的節點上回望先前的奮斗者,不難發現他們所共有的品質——創新。三峽工程,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全球關注;二十年青絲白發的“天眼之父”南仁東,幾十年隱姓埋名的“兩彈元勛”“氫彈之父”于敏……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科技成就強國,創新鑄就未來。
故,處于新節點的我們應該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勇于創新。運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攻破夢想之路上,乃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
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應腳踏大地,走好新一代的長征路。在泥濘之中,也要堅定求真務實、敢于創新的信念。
這必將給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人生,而這樣的人生也必將與我們的時代交相輝映。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新青年,敢作為,共鑄中國夢。
6. 改革開放家鄉的巨變,要求寫作文,50分,好再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到處高樓林立,寬闊平坦的柏油路車水馬龍。市場上的商品真是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真可謂“城鄉一體化了”了。
遠的不說,就拿我的家鄉——下達河來說吧,在我的記憶中,讀小學時,連一個騎自行車上學的都沒有,更不用提坐公共汽車了,不管路途多遠,完全都是步行,午飯都是從家里帶的,那時我們的手里根本沒有零花錢,吃穿方面就更談不上講究,一套衣服一穿就是一個星期,到了星期天就得趕緊洗了,星期一再接著穿,就這樣,一套衣服一直穿到不能再穿才能換件新的。吃的方面,在當時大米、白面只能在過年、過節時才吃上一頓,平時就只能以高粱米為主,高粱米也是很緊張,大部分人家糧食都不夠吃,每頓飯大人們只是先讓孩子吃,然后他們才肯吃,生怕孩子們的肚子餓著,看著孩子們能吃上飽飯,他們就已經感到很滿足了。
該上初中了,雖然大多數學生已經騎上了自行車,但新的自行車還是寥寥無幾。那時的馬路不但狹窄,而且還坑坑洼洼,我們每天上學,一個來回要行三十多里,尤其到了冬天,大雪紛飛,路特別滑,前面如果有人摔倒,后面就緊跟著跌倒一大片,有的手跌破了,有的自行車摔壞了,可是同學們沒有因為這樣那樣的困難而退縮,同學們越發顯得堅強了,是什麼力量在鼓舞著我們呢?那就是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信念——刻苦學習,掌握本領,改變家鄉落后面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初中快畢業了,我們的生活漸漸好起來了,爸爸又重新給我買來了一臺嶄新的梅花牌自行車,而縣里又給家里買了一臺17寸黑白電視機,可別小看這臺黑白電視機,在當時真令人羨慕,它使我們家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溫馨。
隨著經濟的騰飛,小城鎮建設進展迅速,過去狹窄、破舊、低洼、骯臟的路面再也見不到了,現在都是寬闊平坦的柏油路,特別是我們鄉政府門前的中心路段,在今年又進行了徹底改造。現在路面已達12米寬,同時安裝了高標準路燈24盞。這條中心路已成為全縣鄉鎮示范路,現在一座座二層小樓正拔地而起,你看,樓外的白瓷磚,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多鄉高雅、潔凈,每當夜晚路燈亮起,整個街道燈光閃耀,各種顏色交相輝映,顯得富麗堂皇,馬路兩旁的小柳樹顯得更加翠綠,綠得發光,綠得發亮。那景色簡直比過去的皇宮還要漂亮。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設備更是一應俱全,組合柜、沙發,還有洗衣機、電扇、冰柜、冰箱、大彩電、電話“來”到了千家萬戶,人們高興得奔走相告:“這都是黨的政策好啊!”
現如今,我們的家鄉文化用品商店、食品店、服裝店、旅店……應有盡有,特別是龍峰寺風景區更是您假日旅游的好去處。
我們的家鄉依山傍水,人們都說是“魚米之鄉”,這話一點不假,家鄉的巨大變化,充分展示了家鄉人民的奮斗精神。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城市變了,鄉村也變了,望著這一切一切的變化,我深感作為一名教師責任的重大,我一定努力工作,將來讓我們的家鄉更加燦爛輝煌。
你再把下面關于青島的一些資料適當的加進去即可!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三次登臨現位于青島膠南市的瑯琊臺。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瑯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門宮”,并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占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7. 中國的滄桑巨變 作文 50字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又一個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當今中國到處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我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中華民族的一步步強大感到驕傲和自豪。
六十年里,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2008年,南方特大冰災,阻礙人們回家的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的決心;同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再一次牽動了我們的心,一座座震倒的樓房前,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顆顆震碎的心后,有一份份能突破重重困難的熱情。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胡主席的一番話: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微不足道。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心連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
六十年來,這個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科技發達的大國。2003年,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楊利偉叔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嫦娥一號”習上太空,科技人員實現了“嫦娥奔月”的美好傳說;2011年“天宮一號”與“神八”順利對接,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太空站。
六十年來,這個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智慧大國。1978年以來,我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來普及教育。以前,農村人知識很少。現在,“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上了大學,甚至考研,考博的都已經屢見不鮮,成為了建設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
我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堅信,中國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因為我愛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