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名句賞析

解夢佬 0

1. 蒹葭 名句賞析 及主題

《蒹葭》詩文主題:這首詩詞寫出了蘆葦非常茂盛的狀態,描寫了愛情道路曲折綿長,伊人雖然近在咫尺,但卻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這首詩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和追求。

名句賞析: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這句詩從物象和色澤上點明了時間與環境,那生長在河邊茂密的蘆葦,顏色優青翠綠,那晶瑩的透亮的露珠早已凝結成了白刷刷的濃霜,在這一蒼涼的深秋清晨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于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 2、“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這句詩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和伊人所在地點,表現出詩人的思見心切,詩人早已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和尋求。

“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 擴展資料: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風·秦風·蒹葭》。

2. 【蒹葭名句賞析及主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于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主題:《蒹葭》全篇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

3. 【《蒹葭》賞析《蒹葭》這首詩與《詩經》中其它詩篇一樣,各章有

《詩經》的表現手法運用了“賦”、“比”、“興”三種.所謂“賦”就是鋪陳途述的意思,是一種直接敘事物而不假比興的表現手法;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用彼一事物來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鮮明突出,使讀者獲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謂“興”,就是起興的意思,詩人借助別的事物作個開頭,以引起下面的所詠之詞.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此外,本詩在結構上重復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數相等,只是在少數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復呆滯之感.。

4. 古詩詞中哪些化用了蒹葭中的詩句

吳文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里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凄苦的心情.《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發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孟郊《古別離》“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5. 蒹葭賞析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譯文 河畔蘆葦蒼蒼碧色,那是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卻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蘆葦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塊陸地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阻彎曲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中的灘地。

寫作背景 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

《毛詩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

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中闡(chan 三聲)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

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

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

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

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

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

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

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簡評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間。

吾嘗聞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

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

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

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

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

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者,所謂伊人。

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于“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云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

每讀到此,不由喜之,嘆之,怨之,哭之! 層次結構 此詩三章重疊,各章均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著追求,但“伊人”都飄渺阻隔。

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蕩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惆悵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

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揮了重章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