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大地名句

解夢佬 0

1. 燕趙大地 中原大地 齊魯大地

西藏 世界屋脊

安徽 江淮大地

福建 八閩大地

河南 中原大地

廣東 南粵大地

山東 齊魯大地

河北 燕趙大地

湖北 楚天大地

江西 贛鄱大地

山西 三晉大地

陜西 三秦大地

天府之國”——四川省

“西南山城”——重慶市

“壯美高原”——貴州省

“九省通衢”——湖北省

“芙蓉國度”——湖南省

“物華天寶”——江西省

“江淮之濱”——安徽省

“祖國心臟”——北京市

“天涯海角”——海南省

“錦繡壯鄉”——廣西壯族自治區

“繁華都會”——香港特別行政區

“海上花園”——澳門特別行政區

“祖國寶島”——臺灣省

“嶺南熱土”——廣東省

“錢塘江畔”——浙江省

“東南僑鄉”——福建省

“東方明珠”——上海市

“齊魯大地”——山東省

“富饒水鄉”——江蘇省

“遼海重地”——遼寧省

“燕趙沃野”——河北省

“華北門戶”——天津市

“江河之源”——青海省

“絲路咽喉”——甘肅省

“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

“古樸秦川”——陜西省

“烏金之鄉”——山西省

“中原之州”——河南省

“草原氈鄉”——內蒙古自治區

“北國糧倉”——黑龍江省

“雪原林海”——吉林省

“天山南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區

“彩云南國”——云南省

2. 求河北歷史英雄人物和名勝古跡的詩詞 或者燕趙大地歷史的詩詞&文章

001傍山冬日渡 側水夏天凝 河北張家口云泉寺 002 禮樂宗先跡 文章萃上都 宣化畿輔先哲祠 003 青松蟠戶外 白鶴舞庭前 承德:乾隆避暑山莊松鶴齋 004 他地特無地 遠天別有天 河北平山天桂山真武殿 005 雨過琴山潤 風來花木香 承德:乾隆題避暑山莊西暖閣 006 云卷千峰色 泉和萬籟吟 承德:避暑山莊萬壑松風殿,位于松鶴齋北 007 百年遺跡懷仙吏 一掬甘泉續醉翁 牛昶煦題河北河間瀛西寺 008 波含素影澄心鏡 魚躍清淵識道機 乾隆題文安左家莊行宮,位于文安東北 009 潮聲只向雨中聽 海氣都從云外來 孫鑒題河北河間潮海寺 010 春色芳菲入圖畫 化機活潑悟魚鳶 乾隆題涿州行宮,在涿州南里許 011 丹花綠樹錦繡谷 清瀾白石玻璃江 何紹基題河北何定公園灑然亭 012 殿前無燈憑月照 山門不鎖待云封 河北井陘福慶寺 013 梵天閣涌金光聚 香水瀾回珠顆圓 承德:乾隆題避暑山莊宗鏡閣,內祀如來佛像 014 國防要隘呼天塹 寰宇稱雄是此關 山海關,在秦皇島東北15公里 015 麗日和風春澹蕩 花香鳥語物昭蘇 乾隆題霸縣行宮,在霸縣城南。

澹蕩:猶蕩漾 016 兩京鎖鑰無雙地 萬里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為山海關東城門。兩京:指長安、洛陽兩古都 017 其大神通完十行 是真清凈現三身 承德:乾隆題普寧寺大乘之閣,又稱大佛寺,內供世界最大木質佛像 018 千古無義夸節義 一身有死守綱常 乾隆題山海關孟姜女廟 019 千載威名垂裕世 萬年宗社屬神靈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在趙縣城南,為我國名橋之一 020 清似釣船聞夜雨 皎如霽月在秋潭 陳希祖題河北保定公園灑然亭 021 日邊沖要無雙地 天下繁難第一州 河北涿州城樓聯 022 三秀草盛云煥彩 萬年枝茂露香凝 承德:康熙題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避暑山莊寢宮正殿 023 樹將暖旭輕籠牖 花與香風并入簾 承德:乾隆題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 北海:晴桂花韻堂 024 水從碧玉杯中去 人在蒼龍背上行 趙州橋 025 餮口狼牙嚴垛堞 刀山戟嶺插云霄 獨石口,長城一個關隘,明徐達所建 026 香裊金爐春晝永 蘭芳玉砌曉風清 承德:康熙題避暑山莊東暖閣 027 疑乘畫棹來天上 欲掛輕帆入鏡中 承德:乾隆題避暑山莊云帆月舫 028 遠比華陽編士女 豈無劉向傳賢明 張之洞題宣化畿輔先哲祠。

華陽:指東晉常璩所撰《華陽國志》 029 云籠夜月原無礙 鳥宿秋林亦放參 李基和題題河北正定隆興寺雨花堂。無礙:佛教術語,即"無掛礙" 030 自有山川開北極 天然風景勝西湖 承德:康熙題避暑山莊水芳巖秀,康熙第五景,乾隆時改為樂壽堂 031 山靜塵清水參如是觀 天高云浮月喻本來心 河北承德水月庵 032 石劍攢青千林天杖合 水衣索碧一鑒月槎橫 承德:乾隆題避暑山莊延薰山館,在如意洲中部 033 一覽眾山空無所依傍 千秋萬歲最苦此夫妻 吳恭亨題山海關孟姜女廟 034 震旦現香林人天歡喜 耆阇開寶綱龍象總持 承德:乾隆題妙高莊嚴殿,在避暑山莊北。

震旦:古印度稱中國為震旦 035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山海關孟姜女廟。此聯有多種斷句方式,據方舟文,有10數種之多 036 曲徑通幽罕到彌勒內院 高峰入妙巍然兜率天宮 河北蔚縣千佛洞(彌勒宮) 037 野外黃花猶似金釘釘地 城內寶塔好比玉鉆鉆天 河北定縣寶塔 038 殿座輝彩千幅畫像呼欲出 壁上生花萬古忠賢栩如生 高孝德題河北正定隆興寺毗盧殿 039 福溥人間阿耨耆阇開紫寒 妙函空有栴檀薝卜護金繩 承德:乾隆題普寧寺大雄寶殿,位于避暑山莊北。

溥:廣大,普遍 040 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文天祥題山海關孟姜女廟,位于山海關東13里望夫石之巔 041 使君乃天下英雄誼同骨肉 壽侯為人中神圣美并勛名 方葆巖題涿州張桓侯廟,在河北涿郡張飛莊園,傳為劉、關、張結拜 042 頌紀華封多福多壽多男子 美觀帝典乃武乃文乃圣神 唐縣堯廟,位于唐縣東北都香山南麓,相傳堯受封于此,名唐堯 043 萬井濃煙人間正熟黃粱飯 四山云起天上應開白奈花 百文敏(齡)邯鄲黃粱店呂公祠聯 044 萬井煙濃人間正熟黃粱飯 四山云起天上應開白茶花 河北邯鄲呂仙祠鐘離殿 045 下筆千言擷滹水沱山之勝 停軺一望載清風明月而歸 汪元方題定州試院攬勝樓。滹水:即滹沱河。

軺:古代輕小便捷的馬車 046 放眼望乾坤身行萬里半天下 偷閑談風月我生百事常隨緣 陳鐘祥題滄州渤海郡署堂 047 民氣漸皆春社鼠城狐知斂跡 臣心常似水帶牛佩犢想成風 陳鐘祥題滄州渤海郡署堂。社鼠城狐:指壞人 048 月上斗圓光示教禪心兼法味 風吹清梵樂歸誠景福應真言 梁清標題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斗圓光:佛像頭部所放出的光環 049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承德:彭元瑞、紀昀題避暑山莊萬壑松風殿。八十:即"木" 050 三摩印證喻恒河人天皆大歡喜 七寶莊嚴觀香界廣輪遍緒吉祥 承德:乾隆題普樂寺天王殿,位于武烈河東,磬錘峰西岡上 1、堯,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

后人稱其為唐堯。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3、叔齊,伯夷之弟,與其兄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4、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 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

3. 關于土地的名言名句

大地

●大地,你是萬物之母(墨勒阿格)

●大地是最好的避難所(詹·豪厄爾)

●大地所育,終歸大地(喬·皮爾)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卻永遠長存(圣經)

●陸地、海洋、天空,三者如兄弟(雪萊)

●大地養活人民,英雄保衛祖國(哈薩克族)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唐·杜甫)

●曠野看人小,長空共鳥齊(唐·岑參)

●平蕪萬里無人去,落日千山空鳥飛(唐·劉長卿)

●吳楚青蒼分極浦,江山平遠入新秋(清·王士禎)

●地無一片登臨處,天送滿城風雨來(清·黃景仁)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宋·蘇軾)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三國·阮籍)

4. 燕趙大地的文人墨客和將軍.

文人墨客著名的有儒家代表人物荀子,還有元代的馬致遠將軍有戰國時期的樂毅,三國時期的袁紹都比較有名。

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深得趙人推崇。

趙武靈王時,因避沙丘之亂來到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當了大夫。 此時,燕昭王因為子之之亂而被齊國打得大敗,燕昭王時刻不忘為燕國雪恥。

但燕國弱小又地處僻遠,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敵致勝,于是便屈己禮賢,延聘賢能之士相佐。首先禮待郭隗,借此招攬天下英才。

樂毅適于此時替魏出使到燕國,燕昭王用客禮厚待樂毅。樂毅謙辭退讓,最后終于被昭王誠意所動,答應委身為臣,燕昭王封樂毅為亞卿(僅次子上卿的高宮)。

當是齊國非常強大,齊閔王率齊軍南敗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晉的勢力于觀津,接著與三晉攻秦,助趙國滅中山,打敗宋國。擴地千余里,諸侯各國在強大的齊國面前都表示臣服,齊閔王因此而驕矜自滿。

由于齊閔王的驕橫自恣,加上對內欺民而失其信,對外結怨于諸侯,造成齊國政治局勢不穩,形勢惡化。 燕昭王認為時機成熟,欲興兵伐齊,遂問計于樂毅。

樂毅回答說;“齊國系霸主之余業,地廣人多,根基較深,且熟習兵法,善于攻戰。對于這樣一個大國,雖有內患,僅由我們一國單獨去攻打它,恐怕很難取勝。

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齊國,必須聯合楚、魏、趙、韓諸國,使齊國陷于孤立的被動地位,方可制勝。”這就是所謂“舉天下而攻之”的伐齊方略。

燕昭王接受了樂毅的建議,便派樂毅去趙同惠王盟約攻齊,并請趙國以伐齊之利誘說秦國,予以援助。又派劇辛為使又分別到楚國和魏國進行聯絡。

當時各國都因厭惡齊閔王驕暴,聽說聯兵伐齊,均表贊同。 樂毅返燕后,燕昭王在公元前284年派樂毅為上將軍,同時趙惠王也把相印交予樂毅,樂毅率全國之兵會同趙、楚、韓、魏、燕五國之軍興師伐齊。

齊閔王聞報,親率齊軍主力迎于濟水(在今山東省濟南西北)之西。兩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

齊閔王大敗,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參見濟西之戰)。樂毅遣還遠道參戰的各諸侯軍隊,擬親率燕軍直搗臨淄,一舉滅齊。

謀士劇辛認為燕軍不能獨立滅齊,反對長驅直入。樂毅則認為齊軍精銳已失,國內紛亂,燕弱齊強形勢已經逆轉,堅持率燕軍乘勝追擊。

樂毅率燕軍乘勝追擊齊軍至齊都臨淄。齊閔王見都城臨淄孤城難守,遂率少數臣僚逃往莒城(今山東省莒縣)固守。

樂毅用連續進攻,分路出擊的戰法,陷城奪地,攻人齊都臨淄后,盡收齊國珍寶、財物、祭器運往燕國。燕昭王大為欣喜,親自到濟水前來犒賞、宴饗士兵,為酬謝樂毅的功勞,將昌國(在今山東省淄川縣東南)城封給樂毅,號昌國君。

樂毅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余城,僅剩聊城、莒城、即墨(今山東省平度縣東南)3城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其余全部并人燕的版圖,燕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

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占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樂毅攻燕齊五年,攻齊70余城,皆為燕地,唯獨莒、即墨未攻下。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

燕惠王作太子時,就與樂毅有隙,所以當他即位以后,對樂毅用而不信。齊國大將田單探知此種情況,乘機進行反間,派人到燕國散布說;“除莒城和即墨兩處之外,齊國大片土地全在燕國軍隊手里。

樂毅能在短時攻下齊國70余城,難道用幾年工夫還打不下莒城與即墨嗎?其實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齊人之心,為他叛燕自立做準備。”燕惠王本來就猜疑樂毅,聽了這些話信以為真,于是下令派騎劫為大將去齊接替樂毅。

樂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權,意味著聽信謠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認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決定拒絕回燕而西向去趙。

趙惠王見樂毅歸趙,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為望觀津(在今河南省商丘東),號望諸君。趙王這樣尊寵樂毅,是藉以警惕燕、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騎劫寡思少謀而又驕狂自大。樂毅奔趙后,他來到齊國,一反樂毅原來的戰略部署和爭取齊人的正確政策,而施之以殘暴,激起了齊國軍民的強烈反抗。

田單設謀誑騙燕軍,在即墨城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殺死騎劫,轉而追殲燕軍到黃河邊上,收復齊國所失之城邑,將燕軍逐出齊境,從莒迎齊襄王(閔王死,襄王立于莒)歸臨淄。 惠王后悔派騎劫代替樂毅,以致軍隊被打敗,將軍被殺死,曾經占領的齊國土地又丟失了,但又怨恨樂毅奔趙、恐怕趙用樂毅乘燕吃了敗仗的時候進攻燕國。

于是惠王派人責難樂毅,而且向他道歉說:“先王曾以舉國之兵托付將軍,將軍為燕大敗齊軍,報先王之仇,天下人為之震動,我也時刻記看你的功績。可是剛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聽信于左右而誤國。

我之所以派騎劫代替將軍,為的是將軍經年累月的暴露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請你回來調息,并想同你共議國事。將軍卻誤聽傳言,和我產生怨隙,棄燕降趙。

將軍為自己打算,這樣做是合宜的,可你。

5. 燕趙大地名字從何而來..

河北省地處華北、外繞渤海,內環京津,是中國著名的旅游資源大省。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是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從而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地屬燕國和趙國,故有“燕趙”之稱。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為拱衛京師的畿輔之地。悠久的歷史使河北形成了濃厚的文化積淀。

春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于燕國,南部屬于趙國和魏國。保定市是當時的燕趙分界線,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趙分界石”。當年燕國太子丹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國國界易水河分別,現在易縣的易水旁尚有古跡荊軻塔。邯鄲曾是趙國都城,現存有趙武靈王修建的“叢臺”,市中還存在傳說中趙國丞相藺相如為避免和老將廉頗爭執而讓路的“回車巷”。臨漳縣一帶的漳河是魏國西門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因為“河伯娶婦”的故事而出名。

漢朝時在河北設立幽州和冀州,曹操曾在漳河畔修建“銅雀臺”,夸口要迎娶“二喬”,現已不復存在。

唐代為河北道,安祿山曾任河北節度史,就是從這里起兵反唐。

宋代分為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屬于遼國,是兩國經常交戰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博物館享有盛名的遼代瓷大羅漢像就是從易縣的山洞中被外國人盜走的。林沖曾被發配滄州,盧俊義是大名府人。

元代河北為中央直屬的中書省。

明代為北直隸省,仍屬中央直轄,天津開始設縣,徐光啟開始將南方的稻向河北沿海移植。

清代仍為中央直轄的直隸省。唐山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第一座現代化煤礦。京張線是北京通往張家口的鐵路,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有許多發明被世界各國鐵路采用。

****時被分為察哈爾、熱河、河北三省,河北省省會設在保定,現存有當時的都督府遺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三省合并,省會一度設在保定,1958年和天津市合并,省會遷往天津,1968年和天津分治,省會遷到保定,1971年遷到石家莊市。

燕趙大地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不僅有“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美譽,而且還產生過眾多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學問家、科學家、醫學家……以及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才子佳人等等。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幅幅濃墨重彩的壯麗畫卷;他們所演繹的故事,書寫了浩繁史冊中最動人的篇章,代代相傳;他們的名字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中國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這些歷史名人是我們取之不盡的一種精神財富,是值得我們自豪的燕趙先賢,他們的貢獻已成為中華文明歷史寶庫中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