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納蘭性德名句賞析

解夢佬 0

1. 納蘭性德——浣溪沙賞析

秋風蕭瑟,天氣肅殺。中國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傳統;納蘭夫婦伉儷情深,為愛妻

的早逝而傷心的納蘭此時觸景生情,又怎能不悲從中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開篇“西風”便已奠定了整首詞哀傷的基調。詞人明知已是

“獨自涼”,無人念及,卻偏要生出“誰念”的詰問。僅此起首一句,便已傷人心髓,

后人讀來不禁與之同悲。在看北宋詞人賀鑄在喪妻后發出的感嘆:“空床臥聽南窗雨,誰

復挑燈夜補衣?”兩人雖然相隔六、七個世紀,其情卻是相通的。而“涼”字描寫的絕

不只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對蕭蕭黃葉,又生無限感傷,“傷心人”

哪堪重負?納蘭或許只有一閉 “疏窗”,設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內心短時的平靜。“西風

”、“黃葉”、“疏窗”、“殘陽”、“沉思往事”的詞人,到這里,詞所列出的意向

仿佛推出了一個定格鏡頭,長久地鍥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動。幾百年后,

我們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納蘭孑立的身影,衣袂飄飄,“殘陽”下,陷入無限的哀思。

下闕很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這是格式較為工整的對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滿是生活的情趣

而睡意正濃時最緊要的是無人打擾。“莫驚”二字正寫出了盧氏不驚擾他的睡眠,對

他體貼入微、關愛備至。而這樣一位溫柔可人的妻子不僅是納蘭生活上的伴侶,更是他

文學上的紅顏知己。出句寫平常生活,對句更進一層。詞人在此借用了趙明誠、李清照

夫婦“賭書潑茶”的典故。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一文中曾追敘她婚后屏居鄉里

時與丈夫賭書的情景,文中說:“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

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既舉杯

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這是文學史上的佳話,意趣盎

然。一句“甘心老是鄉矣”便寫出他們情投意合、安貧樂道的夫妻生活。納蘭以趙明誠

、李清照夫婦比自己與盧氏,意在表明自己對盧氏的深深愛戀以及喪失這麼一位才情并

茂的妻子的無限哀傷。納蘭畢竟是個癡情的人,已是“生死兩茫茫”,天人相隔,而他

仍割舍不下這份情感,性情中人讀來不禁潸然。倘若盧氏泉下有知,有如此一位至情至

愛的夫君知己,亦能安息了。比起納蘭,李義山算是幸運得多,當他問出“何當共剪西

窗燭”時,是自知有“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而我們這位傷心的納蘭明知無法挽回一切

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后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七個字我們讀來尚

且為之心痛,何況詞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淚。當時只是尋常情景,在盧氏逝世后卻成

了納蘭心中美好的追憶。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們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

事物又往往稍縱即逝,恍若曇花一現。納蘭在他的另一首詞《蝶戀花》中有“辛苦最憐

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也表達了同樣的情感。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張愛玲語)癡情的納蘭性德終于經受不起喪妻失伴

的長長的痛苦磨難,于三十一歲夭亡,結束了短短的一生。他留下一部《通志堂詞》,

共三百四十余首,而其中悼念盧氏的就有數十首之多,足見他對亡妻的摯愛與眷戀。納

蘭是至情至愛之人,更是一個少有的癡情之人。

納蘭在小令方面詞工清麗,造詣極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他說:“北宋

以來,一人而已。”納蘭性德本是一位文武全才,其妻盧氏的逝亡對他是一個沉重的精

神打擊。“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納蘭是真正不曾悔過的。而他本人的

早逝于我們又何嘗不是一大損失?當他哀嘆“誰念西風獨自涼”、“沉思往事立殘陽”

的時候,我悄然尋著他的身影,感其癡情,不禁想起了元好問的那首《摸魚兒》:“問

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

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

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2. 納蘭性德 《浣溪沙》 賞析

殘雪的清光映照著冰冷的畫屏

已經是三更了,可是<;梅花落>;的笛聲仍舊在縈繞

在那寂寥無人處,月光朦朧

我是人世間傷心的過客

知曉你為何事而潸然淚下

在聲聲更鼓中,悲傷的回憶自己的一生

賞析:

“畫屏”:繪有彩畫的屏風。杜牡《秋夕》詩:“紅燭秋光冷畫屏。”容若這句意境不但涼,更逼近于凄。此句意謂院子里殘雪的余輝襯著月光映在畫屏上,使得繪有彩畫的屏更看上去也顯得凄冷。

“落梅”:不是梅花,而是指古笛曲《落梅花》。李白《司馬將軍歌》里有句:“向月樓中吹落梅。”《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月朧明”:月色朦朧。語出元稹《嘉陵驛》詩:“仍對墻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容若此處將雪,月,笛聲搭配在一起,不減原意,卻別添了幾分清冷疏淡。

“斷腸聲”:讓人斷腸,難過的聲音。杜甫《吹笛》詩:“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又白居易《長恨歌》:“夜雨聞鈴斷腸聲。”

上闋寫出一片凄涼月色,夜深無眠,殘雪映涼月。何處落梅曲笛聲響起,嗚嗚咽咽聲地惹斷人腸。

下闋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傷身世的嘆息。由此詞看來,更應該是靈犀暗生的獨自感慨,而不是當面的對談傾訴。

本來詞句至此,已令觀者唏噓不已,不料還有下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更是傷人欲死。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見容若在那一片斷腸聲里,落淚神傷。

3. 納蘭性德 《浣溪沙》 賞析

殘雪的清光映照著冰冷的畫屏

已經是三更了,可是的笛聲仍舊在縈繞

在那寂寥無人處,月光朦朧

我是人世間傷心的過客

知曉你為何事而潸然淚下

在聲聲更鼓中,悲傷的回憶自己的一生

賞析:

“畫屏”:繪有彩畫的屏風。杜牡《秋夕》詩:“紅燭秋光冷畫屏。”容若這句意境不但涼,更逼近于凄。此句意謂院子里殘雪的余輝襯著月光映在畫屏上,使得繪有彩畫的屏更看上去也顯得凄冷。

“落梅”:不是梅花,而是指古笛曲《落梅花》。李白《司馬將軍歌》里有句:“向月樓中吹落梅。”《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月朧明”:月色朦朧。語出元稹《嘉陵驛》詩:“仍對墻南滿山樹,野花撩亂月朧明。”容若此處將雪,月,笛聲搭配在一起,不減原意,卻別添了幾分清冷疏淡。

“斷腸聲”:讓人斷腸,難過的聲音。杜甫《吹笛》詩:“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又白居易《長恨歌》:“夜雨聞鈴斷腸聲。”

上闋寫出一片凄涼月色,夜深無眠,殘雪映涼月。何處落梅曲笛聲響起,嗚嗚咽咽聲地惹斷人腸。

下闋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傷身世的嘆息。由此詞看來,更應該是靈犀暗生的獨自感慨,而不是當面的對談傾訴。

本來詞句至此,已令觀者唏噓不已,不料還有下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更是傷人欲死。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見容若在那一片斷腸聲里,落淚神傷。

4. 浣溪沙 納蘭性德 求賞析

上面那個沒見過市面,不用理他

下面是我自己翻的,僅供參考

蓮漏三聲燭半條,

也就是時間已經是三更十分,眼看一根蠟燭已經生生得燒掉了一半,(可是我還是獨自坐在窗前怎麼也睡不著)

杏花微魚濕輕綃,(我覺得這個地方是應該是雨字),(窗外的隔板一直懶得關上),蒙蒙的細雨伴著晚風從窗口飄了進來,打濕了絲綢窗簾。(這里解釋為絲綢做的衣服也可以。) (因為已經是晚春時節,所以冷是不冷的,只是,此情此景,卻讓人覺得傷感……)

那將紅豆寄無聊?(那字在古代有哪的意思的) (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和你的那些事情,)但是要用這相思來排遣此時的百無聊賴,我總是覺得有些于心不忍。

春色已看濃似酒, 眼看著今年的春天也已經到了最盛的時候,(其實是感嘆離開某人的時間又增加了)

歸期安得信如潮, 可是我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 (信如潮,因為潮水的漲落非常有規律,所以古人一般有潮信來比喻重承諾或者有規律)

離魂入夜倩誰招? (倩有請,央求的意思) 今晚的夢里,不知道是否能和你想見呢。

時間倉促,還請見諒

5. 【賞析】 浣溪沙 ——納蘭性德

殘陽如血,獨照孤寂的詩人立于蕭瑟的秋風中,黃葉紛飛,誰能解這無限凄涼。憶往昔,與愛人旖旎纏綿,兩情相悅,只道是,此生就當地久天長,卻不料,人世無常一朝陰陽相隔。當初的美好只留作了追憶中的綿綿遺恨:為何那時沒有再多一點的珍惜呢?

納蘭容若:上天的寵兒:文才武技橫貫古今,富貴榮寵無人可及,風流倜儻世間難覓。無奈生就的善感多思,只能英年早逝。留與后人無盡的嘆息。

盧氏:既然能象李清照夫婦一樣的與容若賭書并被其深愛,當然也是一位才華橫溢、人世難尋的奇女子。

6. 浣溪沙 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悼亡詩,這種體裁在中國古代有許多作品,元稹的悼亡詩最為出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千古絕句。而納蘭性德這首詞是為了悼念早逝的妻子盧氏。

了解了背景,下面開始鑒賞:首先看第一句:殘雪凝輝冷畫屏,只說了一個字“寒”為什麼感到寒,是因為沒有人來溫暖,引申一個“孤獨”第二句: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半夜里吹著笛子看著梅花落下,外面月光朦朧卻沒有一個人。

吹笛子要有你欣賞,賞花要有你陪同,但是后一句一個“無人”點出原本那個心靈相通情趣相投的人走了,還是襯托出了一個“孤獨”第三句: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這句是反話,我獨自在這人間獨自惆悵,卻沒有人再知道我為什麼淚流滿面。

還是一個“孤獨”第四句:斷腸聲里憶平生。過去的都已過去,只能在回憶里見到你。

這就點出全詞的重點“悲傷”全詞前面都是鋪墊,最后一句是意境升華,全詞就是寫出詞人現在孤獨悲傷的心境,這首詞沒有寫到自己夫人過去的事跡,對自己的好,但是卻通過詞人自己的感官,讓讀者體會到夫人的溫柔、賢淑,這是這首詞最大的亮點。

7. 納蘭容若《浣溪沙》賞析、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愿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納蘭容若) 【如初見】 有太多人喜歡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可見我們遺憾深重。命運像最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生俱行的原罪。

納蘭詞,長于情也短于情,有時太過直抒胸臆,顯得淺了,反而沒有多少余味。這一闋也有這個毛病,但有了第一句,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記。

這一闋,“人生若只如初見”后面的話其實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為了迎合這個詞牌而存在。

而“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泄露的天機,在浩如煙海的詞賦里,也是獨絕的存在。實在難找到可以和這句話比肩的句子。

用力去想,好象也只元好問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勉強可以相當。 兩句話,都參透了世情,問懵了蒼生。

小時候聽故事,喜歡聽故事遙遙的開頭。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個地方,有個某個人,在某一天,他怎麼樣……一切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都很是美好。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與地是合在一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還是洪荒,沒有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女媧煉五彩石補天,捏黃土造人。是的,在那一切混沌未明的時刻,時光如卵,一切的故事還沒有破殼而出。

來不及發展,我們還來不及悲傷。 初見,在杭州的西湖。

一個叫白素貞的蛇妖看上了一個叫許仙的弱冠少年。淡煙急雨中,借傘同船,凝眸深處,是心波微漾,我對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見,在清凈的書院。一個叫祝英臺的女子輕輕坐在一個叫梁山伯的書生身邊,她叫他:“梁兄。”

三載同窗,一朝訣別,樓臺相會,你終省得,我就是許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曉,花期已誤,我們之間是否太遲? 初見,在大漢的未央宮。她身姿曼妙,體無瑕疵,更勝她姐姐飛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讓人脫口而出“紅顏禍水”。

劉驁,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飛燕和合德,你是否還會記得,當日從黃金輦上伸出手來,柔情似水,邀我同車的情形。

初見,是在驪山的行宮。一次皇家謁見,稚氣明朗的玉環給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武惠妃死后,大唐的皇帝需要一個新的女人了。無法抑制的愛戀,促使他設法納了自己的兒媳。

容若是在白居易寫下《長恨歌》的千年之后,說出“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的。想來千年前初見的那剎,“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寵愛在一身” 該是惹人贊嘆的。

初見。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無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雙眼,看不見世事的崢嶸。

投向你,如從斷崖上縱身撲入大海。如此義無返顧。

我也知道情深不壽,天妒紅顏。可還是心存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后來的故事總是那麼凄慘:許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鎮雷鋒塔;祝英臺成了馬家婦,梁山伯嘔血而亡,最后的相守,也不過是化成彩蝶一雙,算不得成全;曾經的寵冠三宮,被人贊許的賢妃班婕妤,在長信宮中銀牙咬碎,淚水滴破臉頰也改不了秋扇見捐的命運;玄宗回馬楊妃死,馬嵬坡上三郎終是背棄了玉環,生死訣別。南方荔枝的鮮甜怎化得盡黃花滿地無情死的苦澀。

于是就有了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嘆息。

盛衰開謝,悲歡離合是輪回之道。你共我,怎麼躲得過? 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見,愿寶黛初會就各自轉身,兩兩相忘,省卻那滴不盡的相思血淚拋紅豆;愿金蓮對武松不要起意,不要生情,不節節糾纏,就不會衍生恩怨,最后不會手刃佳人,血濺寒堂。

如若,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諸葛亮隆中相見,清茶奉君,轉身就該掩了柴扉,關門高睡,不要六出祁山,光復漢室。壯志未酬身先死;梁山好漢只管跟著晁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生辰綱這樣的不義之財來多少劫多少,不要跟著宋江混什麼狗屁功名,圖什麼正途出身,搞到寥兒洼招魂幡動,依稀鬼哭。

萬世豪情一朝消散。什麼是正途?可知,劉項原來不讀書。

愛情用來遺忘,感情用來摧毀,忠誠用來背叛,在時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經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變數。

猜得著故事開頭,卻往往料不到最后結局。我們躲不開。

塵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人生若只如初見。

短短七個字,炸斷了多少故事尾巴。無論是詞還是人生,這后面都該是…… 初見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淚。

留得住初見時心花無涯的驚艷,才耐得住寂寞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