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寫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屈原的優美語句

《九歌》 九歌(一)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九歌(二) 云中君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搴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靈皇皇兮既降,焱遠舉兮云中。 覽冀州兮有馀,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 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間。

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四)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匊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薜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九歌(五) 大司命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云。

令飄風兮先驅,使涷雨兮灑塵。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

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吾與君兮齋速,導帝之兮九坑。

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

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老冉冉兮既極,不寖近兮愈疏。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結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無虧。固人命兮有當,孰離合兮可為? 九歌(六) 少司命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云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云之際?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至兮水揚波。 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望濘美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登九天兮撫彗星。

慫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九歌(七) 東君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駕龍辀兮乘雷,載云旗兮委蛇。

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徊兮顧懷。羌聲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

絙瑟兮交鼓,簫鍾兮瑤虡。鳴篪兮吹竽,思靈保兮賢姱。

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應律兮合節,靈之來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

撰余轡兮高馳翔,杳冥冥兮以東行。 九歌(八) 河伯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橫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 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靈何為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 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 九歌(九)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曼曼。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廕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九歌(十) 國殤 操吾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土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九歌(十一) 禮魂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鞠,長無絕兮終古。

《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

2. 描寫屈原的優美文段

穿過歲月的河流,還有什麼痕跡不被淹沒?還有什麼東西能夠沉淀?不同時間,已經沒了相同的河流;同一河流,已不見了往日的寧靜。

自從那個載著一腔悲憤的詩人投入狂濤巨浪中,汨羅江就開始以咆哮代替忿怒,以嗚咽代替不平,兩千年,屈原的孤影就在這浮浮沉沉的江水里/飄蕩,游走。

屈原不僅是三峽的第一才子,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滿腔忠誠的愛國先驅,當美政思想懸在高崖,“舉賢授能”倡導不復存在,大統一理想成為夢幻,心中的君王也不再信忠興邦,一個高潔的靈魂在充斥妒忌和詆毀的混濁中越來越孤清寂寞,他知道,他的失落是一個朝代的失敗,是一個國家的悲哀,一部《天問》怎抵那頑固的銅墻鐵壁?

在放逐江南的黑暗日子里,他依然沒有放棄令人無限悲傷的楚國土地,而當秦兵攻破楚都,他的寄托已不能代替那份透徹心扉的絕望。報國無門,千悲萬嘆,于是,公元前二二七年五月初五,他從容地走向汨羅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執著而堅定的腳步,就這樣,他一步步走向洶涌的大江,讓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煩惱和污濁,讓靈魂在激蕩中升騰。那是怎樣的心痛和悲壯!也許他知道,汨羅江才是他永遠的港灣和歸途。咆哮的江水和奔涌的熱血一同匯入他的血管,從此,他的血脈奔涌不息,汨羅江水更加清澈而有靈性。

汨羅江收容了一個忠貞而高尚的靈魂,它相信,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會忠于自己的驚爆和息寧,會美奐江上所有的風景。于是,兩千年來,汨羅江努力平息巨浪,讓那個孤魂慢慢靠岸……

屈原走了,在他的故鄉秭(zi3)歸,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在那個“石頭城”墻上,刻下了永久的傷痕,而這塊曾經寫滿悲憤和蒼涼的土地,卻因這位偉大詩人而成為一方熱土,從此,長江的北岸不再孤寂和茫然。

端午節因屈原而誕生,屈原因寄托了無限懷念和深思的端午節而常存。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包粽子,賽龍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撫慰著一個忠魂。

穿越歲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喚良知和責任,挽留忠貞和圣潔。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審視歷史,用沉重的筆墨審閱歷史,把一部殘破的書寫得理性而厚重。

屈原在歲月河流漂走了,而《離騷》、《九歌》等光輝詩篇,以及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永遠留在中華燦爛的史冊上

歸來吧,痛失的記憶,歸來吧,舞動的靈魂

3. 屈原的優美詩句(不少于10句)謝謝 急用

1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離騷》

2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3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離騷》

4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5 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6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九歌·大司命》

7 心郁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 《九章·抽思》

8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九章·懷沙》

9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九章·涉江》

4. 描述屈原的句子

描述屈原的句子

屈原_詞語解釋

【拼音】:qū yuán

【解釋】:(約公元前340-前278)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國貴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軍一舉攻破楚都郢。他懷著亡國的悲痛,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他一生寫下許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代表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和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體現了他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他的作品語言優美,想象豐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傳誦,對后世影響極大,他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寶庫的偉大貢獻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他創立了楚辭,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

【例句】:《史記》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