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山鬼原文

解夢佬 0

1. 九歌·山鬼的作品原文

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⑴,被薜荔兮帶女蘿⑵。

既含睇兮又宜笑⑶,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⑷,辛夷車兮結桂旗⑸。

被石蘭兮帶杜衡⑹,折芳馨兮遺所思⑺。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⑻,路險難兮獨后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⑼,云容容兮而在下⑽。

杳冥冥兮羌晝晦⑾,東風飄兮神靈雨⑿。

留靈修兮憺忘歸⒀,歲既晏兮孰華予⒁?

采三秀兮于山間⒂,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⒃,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⒄,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⒅。

雷填填兮雨冥冥⒆,猨啾啾兮狖夜鳴⒇。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2. 求九歌·山鬼作品的原文

九歌·山鬼作品原文若有人兮山之阿⑴,被薜荔兮帶女蘿⑵。

既含睇兮又宜笑⑶,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⑷,辛夷車兮結桂旗⑸。

被石蘭兮帶杜衡⑹,折芳馨兮遺所思⑺。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⑻,路險難兮獨后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⑼,云容容兮而在下⑽。杳冥冥兮羌晝晦⑾,東風飄兮神靈雨⑿。

留靈修兮憺忘歸⒀,歲既晏兮孰華予⒁?采三秀兮于山間⒂,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⒃,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⒄,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⒅。雷填填兮雨冥冥⒆,猨啾啾兮狖夜鳴⒇。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3. 屈原、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 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澹忘歸, 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 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 山鬼何指 《九歌》是一組與楚人祭典有關的詩篇,是屈原流放江南時在楚地信鬼好祀的風俗的基礎上改寫而成的一組歌詩。

其中《山鬼》一詩,學術界對“山鬼”這一形象的解釋以及對《山鬼》通篇主旨的理解沒有定論,歷來楚辭研究者對《山鬼》的形象與意境的理解說法不一。有以下幾種說法: 1.山鬼即是巫山神女瑤姬。

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清人顧成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引述其《九歌解》:“曰《山鬼》篇云:楚襄王游云,夢一婦人,名曰瑤姬,通篇辭意似指此事。”

郭沫若先生也持此說他引證《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間”句,指出:“於山即巫山。凡《楚辭》‘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則‘於’字為累贅。”

[1]既然《山鬼》篇明確提到了“於山(巫山)”,則此“山鬼”不是“巫山神女”又是什麼?郭沫若此證一出,“山鬼即巫山神女”說即在楚辭研究界迅速流行起來。當代楚辭研究家如馬茂元、陳子展、聶石樵、金開誠、湯炳正等,無不認定《山鬼》中的“山鬼”,就是“巫山神女”。

馬茂元先生在《楚辭選》中,不僅從《九歌》“兮”字的“代字作用”上論證,“采三秀兮於山間”之“於”不可“照本字解”,否則便“和‘兮’字重復”。“郭沫若說,‘於山’即‘巫山’。

因為‘於’古音巫,是同聲假借字。這話是不錯的。”

他還引證《文選》江淹《雜體詩》李善注引《宋王集》之文,以及《山海經?姑瑤之山》有關內容證明:巫山神女即“帝之季女”瑤姬,亦即《山海經》所稱死后“化為蘨草”的帝女“女尸”;蘨草之所以得名,由于是瑤姬的精魂所化。在《山海經》里把它叫做,蘨草,《高唐賦》里卻又說成靈芝,足見這兩者是二而一的東西。

本篇里的‘三秀’又是靈芝的別名。那末‘采三秀兮於山間’,正所以表現女神纏綿生死終古不化的心情,決不是一般的敘述了”。

[2]這就從“三秀”的來源上,似乎又為山鬼即巫山神女提供了新證。 2.精怪說。

“精怪說”之始作俑者是宋代楚辭學家洪興祖,他在《楚辭補注?山鬼》題解中說:“《莊子》曰:‘山有夔’。《淮南》曰:‘山出魈陽’,楚人所祭,豈此類乎?”夔之為物,習見于典籍,傳為一足怪物。

魈陽,《淮南子?汜論訓》高誘注云:“山精也。人形,長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見人則笑。”

在后世傳說中,二者乃為一物。洪興祖認為,楚人所祭者乃山之精怪。

朱熹《楚辭集注?山鬼》篇說:“《國語》曰:‘木石之怪夔罔兩。’豈謂此耶?”王夫之《楚辭通釋》卷二以為是孔子說的木客,也就是五顯神,為物類,胎化,非鬼,因疑有疑無,謂之鬼。

綜上所看,山鬼應為江南一種野獸名,生活在山中,故名。屈子托山鬼以抒情。

洪興祖、王夫之等人“山鬼為山魈”之說,有大量民間傳說皆可為此說之支撐。但后世所謂的“山鬼”與《九歌》之“山鬼”是否一物?還有待做認真考證。

3.認為“山鬼”即山神。 明人汪璦認為:“謂之《山鬼》者何也?……蓋鬼神通稱也,此題曰《山鬼》,猶曰山神、山靈云耳。”

[3]近人陸侃如說:“《山鬼》是楚人祭祀山神的樂歌。[4]”持這一看法,具有代表性且影響較大的是馬茂元的《楚辭選》:“山鬼即山中之神,稱之為鬼,因為不是正神。”

這種看法保留在他主編的成《楚辭集成?楚辭注釋?山鬼》中,并作了強調:“山鬼即山神。古籍中,鬼神二字往往連用。”

這種說法也是現代研究界最為流行的說法。 4.“山鬼”即“人鬼” 明代的張京元《刪注楚辭》認為:“又注《山鬼》曰:靈修、公子、君、山中人,皆指所祀鬼言。”

清人朱冀認為:“夫鬼屬常祀之末,即今郡屬厲壇,春秋設祭,祀土谷正神之余,遍及無主群厲,可見此風相沿至今。”[5]戴震云:“《山鬼》六章,通篇皆為山鬼與己相親之辭,亦可以山鬼自喻,蓋自吊其與山鬼為伍,又自悲其同于山鬼也。”

[6]其他如胡文英《屈騷指掌》、王闿運《楚辭釋》,均謂《山鬼》所祀就是山鬼。 以上的幾種說法中,最為流行的是山鬼即為山神說,對于郭沫若等人的考證即特指山神為巫山神女,也是在楚辭研究界接受范圍較廣的一種學術觀點。

本文傾向于山鬼即為山神的說法。對于山神是巫山女神的說法還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

因為關于“兮”字的使用,并不是在其后面就不可以再跟虛詞,僅《山鬼》篇中就有“云容容兮而在下”一句。“於”雖然有古音“巫”的讀法,但在《九章》中,這是個孤證,無法證明“於”即“巫”。

如果從《九章》中的祭祀對象來看,河伯、湘君、湘夫人都是具體的祭祀對象,只有山神沒有明確的指代的話,《九章》中所祭祀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