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國名言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指呂布、赤兔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指馬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指曹操賠了夫人又折兵 —— 指周瑜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指呂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水鏡先生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 曹操非淡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曹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孔融 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楊修此間樂,不思蜀 —— 劉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沮授凡為將者,知過于人,則能制人————鐘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衣裳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茍存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 天下皆可降曹,唯主公不可降曹。
————魯肅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司馬徽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不能守則逃,不能逃則降,不能降則死而。——司馬懿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劉備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劉、關、張我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為這孺子,險些損我一員大將!——劉備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曹操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董卓挑了些簡短又比較好的,這些應該差不多了吧。
2. 三國名人名言十個
諸葛孔明: 1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2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3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4 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5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6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劉備:1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2 吾得孔明猶如魚得水周瑜1 既生亮何生瑜曹植 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名篇還有好多 像《 白馬篇 》等曹操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2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尤其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幾句^_^ 還有個比較出名的 但是應該屬魏晉時期了 就是不知道誰說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 三國演義的名言警句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仲達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萬民皆怨,故高祖以寬仁得之。今劉璋暗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殘;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于斯著矣。----孔明
……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龐士元
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智勇武將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隱士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曹操
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陸伯言
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評袁紹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評袁紹
(袁紹、劉表)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仲達評孔明
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孔明評曹操
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袁紹雖強,事多懷疑不決,何足憂乎!---曹操
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張昭諫孫權
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楊顒諫孔明
(孫堅、孫策)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陳壽
(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4. 三國千古名句大全
第一篇:《三國中的名言警句》1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劉備2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劉備3聽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云見日 ——呂布(李肅說呂布反叛丁原后)4 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曹操(比喻有些事情,雖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總覺得惜。)5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6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曹操以手指玄德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評曹操9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10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11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12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仲達13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4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15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16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17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交之獲也。
—— 韓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于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18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水鏡曰劉備(語出《論語》盡管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講忠信的人)19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
——關羽20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
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 轉至:——楊顒諫孔明 21(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郭嘉22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23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 孔明對孫權( 魯縞,魯國的絲織品,據說是最薄的 。強力的弩劍到了射程終了時,已經沒有力量了,即使是魯縞也不能穿破。)
24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于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贊》(徐庶之母)鼎鑊,古代烹飪器,此指鼎鑊烹人們酷刑。
伏劍同流,指劉邦時期王陵之母,與徐母是一類人。斷機堪伍,孟母曾把布機上的線剪斷,以“廢學如同斷線一樣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學的孟子。
第二篇:《三國演義名句》1、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第一回解釋:這句話反映了客觀的歷史演變規律,在羅貫中眼中,歷史進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統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統一。
2、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三國演義》第一回劉關張三人奮力救了董卓,但是當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時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顧的神態。
作者不禁發出感慨:自古至今人們都是很勢力的,他們從來都是以你的地位,勢力,名望來揣度你、對待你。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能夠慧眼識英雄呢?3、機事不密,反為所害。
---《三國演義》第一回解釋:進行重大的政治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還會禍及自己。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國演義》第一回解釋:比喻友誼無比可貴,但是反映了劉關張“家天下”的政治主張,在國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間,他們把后者放在前面,這顯然是輕重不分,公私不分。劉關張三人以義氣起家,可以說也是因為義氣落敗。
5、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三國演義》第二回解釋:枳棘是一種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視之為惡木,由此“枳棘叢中”便被引申為環境惡劣的意思;鸞鳳,是兩種高貴而吉祥的鳥,常用來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
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應該在惡劣環境的地方生存的。6、彼一時,此一時也。
---《三國演義》第二回解釋:隨著時間的改變,情況發生變化了,做事的標準和原則也要跟著改變。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三國演義》第二回解釋:由于方法不對,反倒給了別人可乘之機,自己遭到了“收拾”。8、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三國演義》第三回解釋: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論依據,這樣有利于成就大事。9、揚湯止沸,不如去薪。
---《三國演義》第三回解釋: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10、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三國演義》第三回解釋:雖然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說。但是中國文化一直存在著模糊的實用性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