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陶淵明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寫陶淵明的評價的句子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說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卻未必盡然。 仔細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會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而內心熱情濟世無神論者。他少年時曾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后,現實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這時他又受到老莊哲學的影響。因為他有過以往文人多不曾有過的田園生活,并且親自參加了勞動,與勞動人民有了接觸,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啟發,因而在崇尚駢儷陳 舊文風的晉代,能創造出有獨物風格的田園詩的新形式,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從少年時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時的“猛志固常在”,始終對世事沒有淡忘。他傳世的名篇《桃花源記》,正是他對如同上古原始時代的那種人們自食其力、友好相處、沒有種種現實中的紛擾與貧困的“怡然有余樂”社會的憧憬。就是他的隱居與飲酒,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對當時黑暗統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滿和反抗的意義在內。

當然,陶淵明畢竟是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詩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許多安貧樂命、及時行樂、避世消極的東西。但后世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和選家出于自己的階級偏愛,多著重欣賞和贊揚他這方面的特點,認為這才是陶詩的精華所在。

蘇東坡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人貴真,詩亦貴真,詩真乃由人真而來,這就是陶詩具有經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魯迅先生的話,“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梁啟超評價陶淵明時曾經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確如其言,陶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2. 求自己寫的描寫陶淵明的句子

陶潛曾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的官場生活,一萬多個黑暗的日子,竟生長出一枝傲然挺立的菊花,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老翁。

陶淵明他放棄了世俗骯臟的官場,得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雖然他失去了賢臣的稱號,但他卻獲得了整個南山。

他在南山腳下、在山水田園里演繹著自己詩意的人生。我想即使他生活拮據,但他仍然快樂而幸福。

因為他獲得了心靈的純凈,他多了一份自由,多了一份超然。如今的我們也許無法像陶淵明一樣隱居山林,但是我們可以在清晨或午后,品一杯香茶,讀一讀《桃花源記》、想一想《歸去來兮辭》,讓五柳先生帶我們回到寧靜而幽美的山野,伴隨著悠悠清風,釋放自己的疲憊和緊張,讓自己的心沉淀。

如此,即使在躁動的都市,我們依舊可以找到一份安靜的歸處,讓自己的心靈保持純凈,讓自己的精神保持清潔。

3. 評價陶淵明的短語

沈德潛在《說詩 語》中說:"晉人多放達,獨淵明有憂勤語,有自托語,有知足語,有悲憤語,有樂天安命語","蘇東坡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

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人貴真,詩亦貴真,詩真乃由人真而來,這就是陶詩具有經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魯迅先生的話,“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梁啟超評價陶淵明時曾經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確如其言,陶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4. 蘇軾評價陶淵明的一段文字的譯文

東坡先生貶官到海南,把家安置在羅浮山下,只和小兒子蘇過挑著擔子過海;修葺了茅屋居住,每天吃紅薯芋頭,但是華麗的房屋貴重的食物從來不想。

平生沒有其他嗜好,把圖書歷史當作花園,文章作為演奏的音樂,到現在也都廢棄了。尤其喜歡寫詩,精深奧妙,絲毫看不到老人衰老疲憊的氣象。

當時,蘇轍也被遷到海康,寫信來告訴他說:“古代的詩人有模仿古代的詩作,卻沒有和古人詩的作品。追和古人的詩從我開始。

我作為詩人也沒有其他愛好,只喜歡陶淵明的詩。陶淵明作的詩不多,但是他的詩看起來樸實其實很華麗,看起來簡陋其實很豐滿。

曹植、劉昆、鮑照、謝靈運、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我前后和他的詩共有一百零九首,其中我得意的詩篇,自認為不比陶淵明差。

現在打算收集一起記錄下來,留給后代的君子。讓他們明白我的志趣。

但是我對于陶淵明,難道只是喜歡他的詩嗎?比如他的為人,我有很有感觸。陶淵明臨終時,寫信告訴兒子陶儼等人:‘我從小就窮苦,每當家里窮困,就東西奔波。

性格剛直才能有限,和世人多不相容,自認為一定為讓世俗痛恨,告別人世,讓年幼的你們忍受饑寒。’陶淵明的這些話,應該是實情了。

我也有著各毛病卻不知道,平生出任官職,觸犯了不少人,這一點很是比不上陶淵明,打算用晚年來模仿他的萬分之一。”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身官府學鄉里小人,而蘇軾出任官職三十多年,被獄吏羞辱,最終不被寬恕,深陷大難,經打算晚年隱居效仿陶淵明,誰肯信呢?就算如此,蘇軾的官宦浮沉生涯還能考證,后代的君子一定有類似的。

孔子說“闡述而不創作,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私下里與老彭(商朝的賢大夫)相比。”孟子說“曾子、子思的思想相同。”

我的小小成就,不足以議論讀書人。蘇轍年少沒有拜師,蘇軾成年后并學成出師,父親就讓蘇轍向蘇軾學習。

蘇軾常常稱贊蘇轍的詩有古人之風,自認為自己不如蘇轍。但是自從居住在東坡,學問也與日俱增,充沛的好像大河奔來。

他的詩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于是就和陶淵明相比。蘇轍于是奮力跟隨,但是常常不如蘇軾。

蘇軾和陶淵明的詩,蘇轍有跟著和的,也有一二首。寫于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東齋。

5. 【關于別人對陶淵明的評價對于陶淵明的評價是什麼,請說明理由,并

陶淵明固守寒廬,寄意田園,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沖淡渺遠,恬靜自然,無與倫比.陶淵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士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幾十年里,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 陶淵明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蕭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南朝時期 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隋唐時期 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孟浩然的崇拜 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士傳》,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園趣, 自謂羲皇人.李白的仰慕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杜甫的欣賞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視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白居易的敬仰 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寫道: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見籬下菊,空余墟里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中寫道: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北宋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有詩人以來無此 問征夫以前路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已”. 蘇軾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風格,還是很準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不但愛好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他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人貴真,詩亦貴真,詩真乃由人真而來,這就是陶詩具有經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蘇軾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師范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由于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此后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現代名家的推崇 魯迅先生曾說過,“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梁啟超評價陶淵明時曾經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確如其言,陶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無適俗韻》,編在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后叫人終生難忘.什麼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