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句子

解夢佬 0

1. 恨鐵不成鋼”的教師應如何對待學生

“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又是極具個性化特點的因材施教。

可是,不少家長和教師的口頭禪是“恨鐵不成鋼”。其根源是企圖“立竿見影”,恨不得孩子在一個早上就變成天才,但其后果只是造就高分低能的“綿羊”。

鋼和鐵各有各的用途,只要有鐵的本質,又處理加工得法,都可以變成好鋼。但父母們不能急于求成,人與人是有個體差異的,成材之路可多種多樣,只要孩子有良好的素質,未來都可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孩子不是罪犯,教師不是法官;可是在校園中,卻經常會“上演”各種“私設公堂”的悲劇。這些“恨鐵不成鋼”的教師們,是否考慮過這樣做的后果呢?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因素,這兩個基本因素都是人,而情感又是人的本質特征之一。

怎樣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相互理解、信任、融洽的真摯隋感,以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目前,平等教育在學生中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平等就包括一切平等,老師不準對學生有任何一種不平等,包括人格等,針對老師也就難以教學,怎樣才能形成良好師生關系,怎樣才平等,我認為: 1、要真愛學生 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它無需要血源或家情。沒有任何私利的目的,而是由教師的職業與愛心產生的一種情感,如果一個學生會常感受到一個老師的愛。

他就會愛教師,愛班級,愛學校,對人生亢滿希望的喻快感,進而會上升到對人生的愛,真誠師愛會給學生留下痕跡,對激發學生求知欲,開發學生智力,轉化學生思想,陶治學生情橾,產生重大影響。教師要很好地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愛之。

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愛好和特長,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情感變化,了解他們的歡樂與憂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有“公平感”,尤其在對后進土的清感上。 2、要理解學生 理解學生,就是要求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思想發展過程,努力探求他們心理成熟的軌跡。

學生的思想隨著年齡、經歷、知識的增加而發展和趨成熟,又時時受到社會生活、家庭環境,文學藝術等各種影響,經常處于變化之中。平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分析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性格、特長、氣質、愛好等,乃至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在老師視野之中,要理解學生,教師要不斷調整角度,善于“心理換位”,經常用“假如我是一個學生”這樣的話來提醒自己,深入到學生中去,留心他們的言行舉止,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

3、要尊重學生 人們對尊重的需要有自身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兩個方面。自身包括對獲取信任、能力、本能、成就+獨立和自立等愿望。

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承認、接受、關心和賞識等,隨著年鵪增長,自我意識明顯增強,對尊重的需要強烈,尤其在教學活動中受到老師的尊重。尊重學生是老師廣闊胸懷的表現。

作為人民教師,人民靈魂的工程師,在學生+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出現,用平等的、同志般的態度教育學生,做學生的朋友,才能使自己與學生情感融洽,平等相處,提高教育的效果。再次,尊重學生,還表現在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批評上,作為老師,要盡量避免工作+的失誤,樂于接受學生的意見和批評。

4、要信任學生 信任學生就是教師要有友好,缺點是可以改正的,教師這種信任一擔傳給學生,就會使他們感到自己和別的學生一樣有才能,對自己缺點有改進的勇氣。對優生的信任,更能激發他們更強的進取精神,對后進生的信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后進生更需要信任。

信任是一種惰感激勵.教師要善于運用,一方面,要充分解對象的優劣拋,善于利用優勢激發熱情、信心,因勢利導,抑制其劣勢,并使之逐步消失;另一方面.也應注意信任要建立在恰當的基礎上,建立在培養幫助的基礎上,信任不是簡單的器重青睞,更不是放任自流。 尤其對待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小學高年級學生或中學生,更不能總是抱著“恨鐵不成鋼”的、虎視眈眈的敵視態度,那樣很容易造就一個“逆子”。

2. 我的老師恨鐵不成鋼非常怕他感覺跟他有一種無法原諒的仇

釋義 -形容對所期望的人不爭氣不上進感到不滿,急切希望他變好。

----------------- “鐵”何以要成“鋼”(原創) 王益民 發表于: -05-13 19:21:58 老師體罰了學生,家長找上了們,老師和庇護老師的領導總是以“恨鐵不成鋼”的理由為老師開脫,潛臺詞是,體罰是不對的,但用心是好的,家長你要理解和原諒。中國的家長是很好“忽悠”的,是呀,老師“恨鐵不成鋼”了,算了吧,孩子還要在學校繼續就讀,要“成鋼”就了吧。

于是“體罰”在這唯一的“理由”下繼續發生。“恨鐵不成鋼”的那一“恨”字,也富含了老師們的辛酸與無奈,但這“金科玉律”是有這樣幾個“忽視”值得注意。

1、忽視了學生間的差異性。 “鐵”有鐵的用處;“鋼”有鋼的作用。

其實沒有非常純的鐵,常見的鐵也含有其他微量元素,比如 碳,硫,磷,而鋼材按含碳元素的不同,可分為低碳鋼,中 碳鋼和高碳鋼,合金鋼是在碳素鋼的基礎上又加入其他金屬元素煉成的。八十年代,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納德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二十多年來該理論已經廣泛應用于歐美國家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幼兒教育上,并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 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正是這種組合,才有了鐵,也有了鋼,所有的鐵都成了鋼,何來“多元組合”了? 又想起一個故事,早先聽馮恩洪校長說過的 《老虎校長的故事》: 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回顧前半生,喜憂參半:喜的是前半生生活得還像模像樣,什麼香的都吃過,什麼辣的都喝過,好歹也是個王,而且不是一般的王,是百獸之王。

憂的是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尊師重教,科教興國,最受人尊敬的角色——校長他沒當過。老虎決定后半輩子什麼事都不做,就當校長。

于是老虎投資辦了一所民辦學校——森林動物學校,并獲得有關主管部門立項批準。招生的時候,家長問老虎一個問題,把孩子交給你跟把孩子交給其他校長,哪兒不一樣?老虎脫口而出一句話:我們要培養的是樣樣都會的動物!森林里也望子成龍,家長想,送到其他學校只會一兩樣,送到森林動物學校樣樣都會。

所以森林動物學校第一年招生盛況空前。可惜,好景不常在,一個月以后,出現退學了。

首先申請退學的是鴨子。鴨子退學的原因是:“我的腿又短又細,決定了我到水里行,我到岸上就不行。”

老虎校長臉色嚴肅地要求:“到我這里,就讓你水里行,陸地上也行。每天給我老老實實跑五公里。”

鴨子說:“我不可能樣樣都會。我爸爸也沒樣樣都會,他就會水里游,不也活得挺好、挺自在?”于是鴨子退學了。

第二個退學的是兔子。兔子退學的原因是:“遺傳基因決定一切,我一見到水,腿就抽筋。

現在老虎逼著我游到河對岸,我還沒游到河就會沉下去。命重要還是發展重要?沒有了命,怎麼可能樣樣都會呢?”于是兔子退學了。

鷹是第三個退學的。鷹說:“我實在受不了,這種教育是全世界最僵化的:學會爬樹對我有什麼用?我張開翅膀就可以飛上去!”對于鷹的一飛上樹,老虎臉色嚴峻地批評:“錯了,動作不規范,重來!標準的上樹動作應該是沿著樹干爬上去。”

鷹說:“爬著上樹的應該是松鼠,哪是我鷹呀?”于是鷹退學了。由于森林里沒有一個動物能樣樣都會,結果開學三個月以后,最后一只動物也退學了。

森林動物學校黯然關門的時候,一個小報記者采訪老虎,做名人專訪,問他當了三個月的校長有何感受時,老虎一言以蔽之,說:“校長這個活,不是人干的!” 差異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把所有的鐵都煉成鋼的行為應該緩行。 2、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性。

有一句話值得注意:花開有時。我們常說“這個小孩懂事早”的另一層意思還有的小孩懂事要遲一些了。

我們很多老師(包括很多家長)并不懂得這些基本道理,什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教中心”、“奧數要從兒童抓起”等奇談怪論大行其道。于是乎現代版的“揠苗助長”、某科大少年班的悲劇一幕一幕發生了。

原本是活潑、開朗,充滿著歡笑的少年一個個在煉鋼爐里被煉得垂垂老矣! 3、忽視了學生作為人的屬性。 你注意一下這個口的一個關鍵字:恨。

這個“恨”字背后至少有這樣幾層意思:老師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甚至包括了體罰;所有的努力都白費;老師內心十分痛楚。作為學生,他具有這個階段人的一切屬性,所有外加的不切實際的東西會天然遭拒。

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關愛,并牢記:并不是所有的鐵都要成鋼。 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期待、多一份關愛,并牢記:并不是所有的鐵都要成鋼。

社會是個大熔爐,是有可能把鐵煉成鋼的,但我們的社會更是一個大雜燴,不僅需要鋼,在很多地方更需要鐵呀. 為什麼非要將鐵煉成鋼呢? 人上一百,形形.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不會有兩個相同的人.人是獨特的個體.尊重差異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何苦硬要有&uot;恨鐵不成鋼&uot;的心態呢? 不一定要鐵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