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和謚號的區別

解夢佬 0

謚號是古代皇帝死后,后人對他們的稱謂;廟號在唐以前則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稱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后的趙光義稱太宗,其余的稱帝。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 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人廟奉祀。唐以后,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一般認為,廟號起源于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謚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