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詩描寫心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清明節心情的詩句】

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唐】戴叔倫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劉長卿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2. 清明描寫心情的詩句是什麼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閭門即事》(唐)張繼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顥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3. 清明這首詩描寫了人們什麼樣的心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文解釋】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向人詢問酒家哪里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

【詞語解釋】

紛紛:形容多。

斷魂:形容十分傷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的時候,又下起了紛紛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簡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別人詢問,附近那家小酒館可以歇歇腳,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遠方遙遠的杏花深處的小村莊……

詩的前兩句,讀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煙雨圖。清明本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人們多出來祭祖踏青。詩篇中第一句就講述一位孤獨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紛紛”的天氣。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節原本是全家人掃墓的日子,是親情色彩濃郁的日子,但他獨身趕路,又被雨淋濕,無處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欲斷魂”三字,將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寫的淋漓盡致。能不能找個酒館,喝點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讀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個牧童詢問,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話還要明確的手勢,指向遠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開放的飄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隱隱約約是個小村莊,就從那里,似乎已經飄出了酒香……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4. 古詩清明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詩作。

清明在陰歷三月上旬,相當于陽歷4月5日前后,民間于此日有掃墓或郊游之風俗。本詩描寫了在清明時節微雨中,路上行人的情態。表現了作者在這美好春光來臨時淡淡的憂愁情緒,傳達了那種“雨紛紛”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首先,作者以“雨”的“紛紛”來形容雨境,同時也表達出那位雨中行路人的心情。第二句更表現出行人的傷感和傷懷。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有著濃郁感情色彩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共同游春玩賞,或上墳掃墓的日子。而行人此時卻孤身趕路,給人未有歸宿的漂泊感,使人觸景傷懷。接著寫出行人這時的一個心態,要找一個客棧酒店來聊以自慰,一則可以避雨,二則可以借酒來解除心中的凄寒愁緒。于是,就問酒家在何處了。

這首詩,整篇是通俗的語氣,毫無營造之痕。篇法也自然,起承轉合自然天成。全詩到了高潮時,不是一覽無余,而是佳境初開,耐人尋味。

5.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古詩大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于清明節寒食習俗的詩句,最著名的一篇: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一: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6. 在清明這首詩里,寫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清明的時候,又下起了紛紛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簡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別人詢問,附近那家小酒館可以歇歇腳,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遠方遙遠的杏花深處的小村莊……

詩的前兩句,讀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煙雨圖。清明本是春暖花開的好季節,人們多出來祭祖踏青。詩篇中第一句就講述一位孤獨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紛紛”的天氣。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節原本是全家人掃墓的日子,是親情色彩濃郁的日子,但他獨身趕路,又被雨淋濕,無處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欲斷魂”三字,將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寫的淋漓盡致。能不能找個酒館,喝點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讀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個牧童詢問,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話還要明確的手勢,指向遠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開放的飄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隱隱約約是個小村莊,就從那里,似乎已經飄出了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