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的優美句子摘抄大全

解夢佬 0

1. 寫景好段摘抄

好段積累--寫景類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 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些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3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的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4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話:[益鳥]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海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云霄,它叫喊著,——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云聽到了歡樂。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 在這叫喊聲里,烏云感到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到來之前呻吟著,在大海上面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海鴨也呻吟著,這些海鴨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戰斗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愚蠢的企鵝,畏縮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峭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飛翔。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下來;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空中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嘯著,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著一堆巨浪,惡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這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水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一邊大笑,它一邊高叫……它笑那些烏云,它為歡樂而高叫!這個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風在狂吼……雷在轟響……一堆堆的烏云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 與桂林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一個飄雨的清晨,當我跨出桂林北站時,也就意味著這次與桂林的浪漫邂逅已經開始了。

如織的煙雨,構成了我對幾天來一直朝思暮想、心馳神往的桂林的第一印象。相信這無疑是更加美好的,因為,雨霧中的這座小城,勢必會更令遠方來的孩子怦然心動。

一排排挺立的山頭在清晨的煙雨中若隱若現,一條條河流與籠罩在其上方的霧氣水乳交融,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夢境中的畫卷,婀娜多姿地鋪展在了遠方的客人面前。 其實,小城桂林既不是終日沉浸在煙雨之中,又非持久沐浴在陽光之下的。

她具有人世間無與倫比的環境舒適度,沒有嚴寒,也不見酷暑,她的天氣永遠都在詮釋著兩個字——溫柔。她的陰雨總是不期而至,來得突然,但也來得欣然,飄蕩在空氣當中的雨滴如同柳絮一般輕盈,飄下來,親吻著我這個不成熟的孩子。

桂林的雨正如同一位頑皮又有教養的小姑娘,翩然而來時會給你驚喜,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灑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之后,卻在你不經意間,又從你的視線中離開了。不過莫要遺憾,因為她把陽光帶給了你。

雨后的陽光無比的可愛,而在小城桂林尤甚。雖然是陽光,但也是透過云朵,透過霧氣而灑向大地的。

濕潤的陽光愈發顯得溫柔,顯得溫馨。桂林的氣候就是這樣,夢境與現實交織起來,讓你很容易進入甜蜜的夢境中,又能愉快地從夢境中醒來。

山就像水一樣溫柔,水也像山一樣欣然,這就是桂林山水,如詩如畫,如夢如境…… 南國一隅的桂林,不見連綿的山脈,但見得那柔情詩意的群峰;不見萬丈的懸崖,但見得那秀美俏立的石壁。桂林的山,不算峻,但一定算得上俊,不算峭,但永遠都是那樣的俏。

君不見,兩江會合之處那頭屹立千年的神象,曾經喚起過多少文人墨客傾其筆墨?伏波山下還珠洞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