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讓人生更美好的句子

解夢佬 0

1. 佛學經典參悟生命、人生的句子

諸法無常,諸法無我.何其自信,本自清靜,何其自信,本自具足,何其自信.能生萬法,何其自信.本無生滅!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您自己可多聽靜空法師光碟,書籍,有很多.但如果要看,但一定不要看別人毀謗靜空發師的.佛法中,開悟明理者,定無見取見.邊見.更加絕無對立.再者.信為佛法學習中的基礎.所以,非禮勿看,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者也,

一年多后 附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盤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推薦每天做為早晚功課念誦)

2. 佛法中有關于人生路的句子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華嚴經》里的一句很偉大的經文。

不忘初心,就是說不要忘記我們最初、當初的一個志愿,當初一個什麼想法,這樣就把當初的那個意念不要忘記,后述很多事都好辦。比方夫妻結婚,不要忘記當初你儂我儂談戀愛的那個最初的感情,當然白頭偕老沒有問題。

生兒育女是做父母的多少的希望,當然教養兒女也很辛苦,但只要不忘記當初希望生兒育女的那一點心,所以就要心甘情愿地把兒女養育成人。當初你們立志奮斗,希望創造財富,當現在已經達到這種志愿,你也不要忘記你最初那時候想要創造財富做(為了)什麼,你要記住這個最初的意念,我要創造財富想要為國家奉獻、為社會和諧、為苦難的人救苦救難,但是到了現在要靠你有智慧,怎麼樣為國家、為民眾、為這個社會去做一些奉獻。

所以我要跟各位貢獻一句,人只要不忘記最初的發心,他就會能增加力量。在佛法里面有一個字,忍耐的忍,對我可以說是影響最大的。

這個忍,不是說我們大家平時在社會里說人家罵我兩句,我要忍耐,人家打我一下,我不計較,忍耐,這個不是忍。這個忍有階段性,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我們有生命,我們要生活,我們要生存,那我們給予我們的生命、生存、生活,最大的資源是什麼?是這個忍。忍是一直以來,它主要的是智慧、是力量,比方說這個人我們先要認識這個世間的萬象、世間的前因后果,要認識它。

認識了以后,要有力量接受、要能擔當、要能夠化解很多問題,能可以支配生活環境,這個社會變了,對我們,它的語言或者告訴我們動作(對我們所做的)好或不好、勝與不勝,我要認識,認識了以后,我要有力量接受,接受了以后,我要能負責、擔當,我要能化解,這個大概就是說心甘情愿、不忘初心,擁有智慧、力量,才能處理一切事物。在生活里面一些忍耐是重復的,其實叫法忍,法忍就是這個世間人情世道好壞,種種的環境,就是在佛教里這一切法好或不好,為了能認識、為了能接受、為了能擔當、為了能處理,我要有智慧、要有力量來處理世間的事。

你擁有生忍、法忍,當然一個最根本的無生法忍,就是世間你要能自在解脫,就是你要能看破、放下,一切做法不是不美,很多的事情我們只要自己進取,也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第二句話就是《維摩詰經》,是一個在家居士,叫維摩詰居士的經文,它里邊有一句經文叫不請之友。

我們交什麼朋友,做什麼事情都說,哎,你怎麼沒有請我,你怎麼沒有跟我講,不過只是人情之常,但是真正的有情人,他不計較有請我不請我,只要你需要,只要你是好事,我可以做不請之友,不要請,我就要做你的朋友,那個在佛教就稱為普善。你們在社會上遇到的人、事很多,有的時候你覺得很有意義,并沒有要你、來拜托你,也都是很歡喜地去救苦救難去幫助,那就叫不請之友。

我們擁有了財富,這個財富有一時的財富,有永遠的財富,有有形的財富,還有無形的財富,健康也是我們的財富,我們的這種人緣、事業順利都是財富,和諧社會就是我們中國文化、中華民族可以說最有價值的財富,所以當我們什麼都有的時候,對國家、對社會、對你們所喜歡的都應該要做不請之友,這樣我們才會受到社會更廣大的尊敬。第三句要貢獻給各位的,有一本《八大人覺經》,里面有一句話叫不念舊惡。

我的朋友好多的人,常常做對不起我的事,(說)對不起我的話,我想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常常把朋友的錯誤、缺點都記在我的心中,這個負擔很重,就是朋友講朋友的好事,我們要去把它記在心中,有一點錯誤、固塞,一點一點沒化,所以現在就希望我們能夠用不念舊惡的心,就是很多不好的事情,從心頭把它忘記。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以不忘也。

那麼凡是人家憎恨我們,不可不知。我之憎恨人家,不可不忘也。

人家有恩于我不可以忘記,我有恩于人,應該忘也。人家對我的不好,我要忘記,看人家對我的這種尊重、榮耀,有的時候也要把它嚴格的(拋棄),不要很傲慢地,去一味自我膨脹,你們的家人朋友社會,你們的資源能供他們多少,但也有人對你們做不足的事情,有的時候大人不記小人過,所以,建言自己,比他好、比他有辦法,對一些不道的(事)予以人事,也是不念舊惡。

第四句就是有一本書叫《大乘起信論》,這本書里有一句不變隨緣,這說明我們在社會上遇到的各種社會,各種教育、各種人、事、環境,我們可以說,叫做千變萬化的,我們要有什麼主張,不變的原則,隨緣的應付。有關于性格、道德、人格,我有不變的原則,對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吃一點虧,給人討一點便宜,要我隨時跟著做一些不是不好的事情,我去隨緣一下好了。

這個四句經文,一是說我們對自己要記住,我不忘初心。第二句我們就是對國家,我們要做不請之友,像現在新中國的成立建設,現在崛起,所以我們責任重大,因為只有知道你們是社會的中堅,你們的這個財富,你們的這個貢獻對國家都有影響,所以對國家要做不請之友。

對朋友要不念舊惡,有的時候得饒人處且饒人,大家都留個余地,將來可以見面,所以不念舊惡的人忍過了,對未來是有用的。第四。

3. 佛教人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句子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貪戀、追求,如此才能‘積極’地為人群服務,再度地‘肯定’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佛教說人的身體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勸人不要‘處處為我’,而要‘我為人人’,因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麼功名利祿要來何用?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斗,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那會有豐碩的收獲呢?

佛教勸人要‘少欲知足’,并沒有要人逃避責任。佛教要人‘鐵肩擔道義’,不能做獨善其身的‘自了漢’,所謂‘眾生無邊誓愿度’,‘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最好的說明。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并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如此,‘各人自掃門前雪。’的自私心理將不復存在,人人急公好義,古道熱腸,‘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就是一個充滿著愛與同情,公理與正義的人間了。

佛教有句話,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握的部分盡力而為,至于最終結果如何,就順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強求。倘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有什麼壓力了。任何一件事的成敗都是相對的,是可以轉化的。如果因為這種暫時得失造成壓力,不僅于事無補,還會因此帶來更多的負面作用。

4. 有沒有好的佛學經典,道學經典的講的是人生感悟,等等的句子和書籍

金剛經:《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于《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中國依鳩摩羅什譯本為流行本,一般所說的《金剛經》都指羅什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科判則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剛經》古來依無著和世親的論釋為中心被理解,爾后由三論、天臺、華嚴、法相、禪、真言等各宗的觀點加以理解和發展。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凈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屬于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于法華、涅盤之最后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抱樸子:《抱樸子》今存“內篇”20篇。論述神仙、煉丹、符箓等事,自稱“屬道家”;“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自稱“屬儒家”。“外篇”中《鈞世》、《尚博》、《辭義》、《文行》等篇有關于文學理論批評的內容。 <;抱樸子>;在道家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認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對道家學派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葛洪寫成《抱樸子》內外篇。

南華經:《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為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莊子,戰國思想家、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人,一說今河南商丘東北)。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漢書 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后來道家的作品。《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后世傳誦。

5. 佛語人生經典語句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拓展資料: 佛語:佛之言說,與佛說、金口等同義。

依北本涅盤經卷三十五載,佛之所說有隨自意語、隨他意語、隨自他意語之三語。佛語法門經以無身無身行、無口無口行、無意無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謗非不謗、不生不起、無想無處、無往無沒、非寂非行等為佛語。

又佛教之專門語,亦稱為佛語。(長阿含卷十二清凈經、觀經疏散善義) 【經典佛語】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2.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3.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5.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8.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9.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0.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11.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12.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13.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14.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1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

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7.今日的執著,會造成通曉的后悔。 18.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20.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