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清玄散文精選摘抄有哲理的,關于奮斗的
我每次出門旅行,總會隨身攜帶一瓶故鄉的水土,有時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來端詳,就覺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麗,充滿了力量。故鄉的水土生養我們,使我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兒,即使漂流萬里,在寂寞的異國之夜,也能充滿柔情與壯懷。那一瓶水土中不僅有著故鄉之愛,還有媽媽的祝福,這祝福綿長悠遠,一直照護著我。
把煩惱寫在沙灘上”,這是禪者的最重要關鍵,就是“放下”,我們的煩惱是來自執著,其實執著像是寫在沙上的字,海水一沖就流走了,緣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實相,能看到這一層,放下就沒有什麼難了。
、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扮演了種種不同的角色,演出種種虛假的劇本,最后又哭著離開這世界。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著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發,說一些贊美與感激的話。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覺不至于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凈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清自我。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在中國歷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著,要像個人!”
白玉苦瓜與翠玉白菜都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大小均只能盈握,白玉苦瓜美在玉質,溫潤含蓄;翠玉白菜美在巧思,靈在細致。“世界上有這麼多苦難,唯一的補償是,生活中,小小的歡樂,小小的懸念。”以撒·辛格如是說道。
創作者不必夸耀,也不必妄自菲薄,畫家把色彩留給大地,音樂家把聲音留給大地,作家把文字留給大地……因為大地不欺,地無私載,我們才可以真誠的吐露,才值得用一生的力量去完成。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必然有一些東西可以超越局限,穿透生死,就像點燃黑夜的天上星月,那些超越與穿透雖然來自個人的情感,但是如果不予大地相呼應,不與季節的轉移相和諧,不與日升月沉相契入,就像那玫瑰剪枝,在動剪的剎那,玫瑰已經死亡。
2. 林清玄散文優美段落摘抄
偶爾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獨地站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能有幾回呢?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也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偶爾在路上的行人陸橋站住,俯視著在陸橋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車流,卻感覺到那樣的奔馳仿佛是一個靜止的畫面,這時我會想, 到底哪里是起點?而何處者終站呢? 偶爾回到家里,打開水龍頭要洗手,看到噴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顫動,這時我想著:水龍頭流出來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時間、心情,或者是一種思緒。 偶爾在鄉間小道上,發現了一株被人遺忘的蝴蝶花,形狀像極了鳳凰花,卻比鳳凰花更典雅,我傾身聞著花香的時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飄落下來,讓我大吃一驚,這時我會想, 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爾在靜寂的夜里,聽到鄰人飼養的貓在屋頂上為情欲追逐,互相慘烈地嘶叫,讓人的汗毛都為之豎立,這時我會想,動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們站在比較細膩的高點來回觀人類,人不也是那樣粗糙的動物嗎? 偶爾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見到一朵紅色的睡蓮,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開出了一句美麗的音符,仿佛無視于外圍的污濁,這時我會想:呀!呀!究竟要怎麼樣的歷練,我們才能像這一朵清凈之蓮呢? 偶爾…… 偶爾我們也是和別人相同地生活著,可是我們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復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都找到智慧。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 拜佛時的林清玄
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讓我們在卑濕污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凈的智慧之蓮吧!
3. 求一篇林清玄的優美散文,人生感悟方面的.最好是有賞析
原文《 陽光的香味》 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 那時是春末,一季稻谷剛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地潑在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苓樹上鳥雀追逐,竹林里的筍子正紛紛綻出土地.細心地聆聽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非常幸福的感覺. 農夫和我坐在稻埕旁邊,稻子已經鋪平攤開在場上.由于陽光的照射,稻谷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也染上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做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條棱線接著一條棱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谷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來都是這樣曬谷子,因為等陽光曬過,八爪耙把棱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谷翻身,原來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曬谷子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哲學. 農夫用斗笠扇著臉上的汗珠,轉過臉來對我說:“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 他說:“你聞到什麼沒有?” “我聞到的是稻子的氣味,有一點香.”我說. 他開顏笑了,說:“這不是稻子的氣味,是陽光的香味.” 陽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著他. 那年輕的農夫領著我走到稻谷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的胸膛;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部的谷子讓我嗅,卻沒有香味了.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麼只有曬到陽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輕的農夫說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曬太陽時發現的.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暑假偶爾幫忙,想象著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從曬谷時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決心留在家鄉.我們坐在稻谷邊,漫無邊際地談起陽光的香味,然后我幾乎聞到了幼時剛曬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曬的棉被、新曬的書畫的味道,光的香氣就那樣淡淡地從童年中流瀉出來.自從有了烘干機,那種衣香就消失在記憶里,從未想過竟是陽光的原因. 農夫自有他的哲學,他說:“你們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陽光,有陽光的時候,空氣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說花香好了,你有沒有分辨過陽光下的花與屋里的花香氣不同呢?” 我說:“那夜來香、曇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 我便那樣坐在稻埕邊,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細細地品味陽光的香氣.看我那樣正經莊重,農夫說:“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退化了.” 品評:本文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哲理性散文,又稱《光之香》.文章記述了一個城里人與一位放棄城市繁華生活回到鄉村皈依土地、陽光,反璞歸真的原本是大學生的農夫一起翻曬稻谷的故事,圍繞著“陽光的香氣”,將“繪—嗅—憶—議—盼”幾個材料串聯起來,表達了對遠離自然的憂慮和回歸自然的渴盼,使讀者跟隨作者的敘述喚醒人類與自然息息相關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賦之香的幸福心情以及渴望回歸自然的迫切愿望.從而表明了人與大自然的日益疏遠的現實,表達了人類應熱愛自然、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深刻立意.。
4. 【林清玄的散文人生如茶全文最好在12點之前.】
又一次喝茶了,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貪戀,我的記憶里早已模糊不清了,留下的是一種恬然還有一份渴望已久的平靜.也許是喝得太少并不了解它的真諦;也許是經歷過淺對一切都毫不在意,我不自禁的把它們聯系在了一起. 在一次偶然中我喜歡上了茶的味道 ,喜歡濃茶那醇厚的苦澀喜歡淡茶那柔和的芳香,喜歡茶里加糖十味覺上的對比喜歡茶里浸潤花瓣時的水主沉浮. 當然,有些味覺是簡單的茶水所給不了的,比如茶水中加了幾粒鹽以后的腥咸則有若幾經輾轉后的麻醉,放若是一些波折過后對傷口的舔舐與休憩,是鮮血的沸騰與凝聚,是情緒的升華與息奄,最后所有的傷痕都黯淡了,所有的憂郁化為了一滴眼淚,就像那天邊的飄雪一般輕盈一半心兒碎卻.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去掉了經歷,去掉了情感波動,去掉了思索與拼搏,也許就只剩下了一副軀殼,但至少可以要求這副軀殼簡單的愛著這個世界,我就已經很滿足了.耳畔依然回蕩著那首歌:“留愛給最想愛的人,轉身成斷線的風箏,這飄飄蕩蕩的一生只為了求一個不傷人.”那杯茶去掉了那些扣動心弦的味覺后也許只剩下了一杯白水,那不是乏味而是真正的空虛. 靜靜地品味著手邊的這杯鹽茶水,咸腥的沖擊是那剛剛觸及時的極端的不自然;然后便是面對改變時的極為矛盾的心理,是苦澀是艱難;再后來味蕾逐漸淡化了感覺,淺嘗到了一切背景過后掀去了所有面紗才會有的絲絲微甜,已不知是那茶的甘潤,還是水的清純.那是走出了心靈圍成以后可以直接正視與面對的坦然,看起來這個過程是那麼簡單,可現實中的風雨往往就是那般的命懸一線,甚至有時候生命在一定情況下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因為情感因為道義因為著更多更沉重的責任,就像那九天上的朱雀舍身涅盤起熊熊烈焱照徹黑夜溫暖人間,用一顆熾誠的心來守候著心愛的人. 人生如茶,人生在輾轉中日漸寧靜,茶在沉浮后逐步歸于平淡,一切都在進行一切又都在進行中變得無所謂了.我想向手中的這杯茶問尋,請告訴我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 后記:文字不想做過多的修改,只為漿漿水水留個真切,過于華麗的修飾太過疲憊,我的人生拒絕修飾與遮掩至少面對自己是還留個坦然.也許這是我修改最少的文字吧,哪怕一首詩詞都會至少有兩遍的修正以求找出最貼近自己心靈感受的表達,不求文字多美多通俗易懂只要它表達的是我最真實的心聲就足夠了.尤知琴弦斷,知音自會聽.但求沉沉意,不必刻意尋.相知總是緣,千里有傳音,不求永攜手,一曲已銷魂.我只想做個純粹的自己一片真實的昀。
5. 林清玄散文段落加賞析
野姜花 在通化市場散步,擁擠的人潮中突然飛出來一股清氣,使人心情為之一爽;循香而往,發現有一位賣花的老人正在推銷他從山上采來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塊錢. 老人說他的家住在山坡上,他每天出去種作的時候,總要經過橫生著野姜花的坡地,從來不覺得野姜花有什麼珍貴.只覺得這種花有一種特別的香.今年秋天,他種田累了,依在村旁午睡,睡醒后發現滿腹的香氣,清新的空氣格外香甜.老人想:這種長在野地里的香花,說不定有人喜歡,于是他剪了一百把野姜花到通化街來賣,總在一小時內就賣光了,老人說:“臺北愛花的人真不少,賣花比種田好賺哩!” 我買了十把野姜花,想到這位可愛的老人,也記起買野花的人可能是愛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著一種甜蜜的回憶;就像聽一首老歌,那歌已經遠去了,聲音則留下來,每一次聽老歌,我就想起當年那些同唱一首老歌的朋友,他們的星云四散,使那些老歌更顯得韻味深長. 第一次認識野姜花的可愛,是許多年前的經驗,我們在木柵醉夢溪散步,一位少女告訴我:“野姜花的花像極了停在綠樹上的小白蛺蝶,而野姜花的葉則像船一樣,隨時準備出航向遠方.”然后我們相偕坐在橋上,把摘來的野姜花一瓣瓣飄下溪里,真像蝴蝶翩翩;將葉子擲向溪里,平平隨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條綠色的小舟.女孩并且告訴我:“有淡褐色眼珠的男人都注定要流浪的.”然后我們輕輕的告別,從未再相見. 如今,歲月像蝴蝶飛過、像小舟流去,我也度過了很長的一段流浪歲月,僅剩野姜花的興謝在每年的秋天讓人神傷.后來我住在木柵山上,就在屋后不遠處有一個荒廢的小屋,春天里月桃花像一串晶白的珍珠垂在各處,秋風一吹,野姜花的白色精靈則迎風飛展.我常在那頹落的墻腳獨坐,一坐便是一個下午,感覺到秋天的心情可以用兩句詩來形容:“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記憶如花一樣,溫暖的記憶則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會放散. 我把買來的野姜花用一個巨大的陶罐放起來,小屋里就被香氣纏繞,出門的時候,香氣像遠遠的拖著一條尾巴,走遠了,還跟隨著.我想到,即使像買花這樣的小事,也有許多珍貴的經驗. 有一次趕火車要去見遠方的友人,在火車站前被一位賣水仙花的小孩攔住,硬要叫人買花,我買了一大束水仙花,沒想到那束水仙花成為最好的禮物,朋友每回來信都提起那束水仙,說:“沒想到你這麼有心!” 又有一次要去看一位女長輩,這位老婦年輕時曾有過美麗輝煌的時光,我走進巷子時突然靈機一動,折回花店買了一束玫瑰,一共九朵.我說:“青春長久.”竟把她激動得眼中含淚,她說:“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沒有人送我玫瑰了,沒想到,真是沒想到還有人送我玫瑰.”說完她就輕輕啜泣起來,我幾乎在這種心情中看歲月躡足如貓步,無聲悄然走過,隔了兩星期我去看她,那些玫瑰猶未謝盡,原來她把玫瑰連著花瓶冰在冰箱里,想要捉住青春的最后,看得讓人心疼. 每天上班的時候,我會路過復興甫路,就在復興南路和南京東路的快車道上,時常有一些賣玉蘭花的人,有小孩、有少女,也有中年婦人,他們將四朵玉蘭花串成一串,車子經過時就敲著你的車窗說:“先生,買一串香的玉蘭花.”使得我每天買一串玉蘭花成為習慣,我喜歡那樣的感覺——有人敲車窗賣給你一串花,而后天涯相錯,好像走過一條鄉村的道路,沿路都是花香鳥語.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東部的東澳鄉旅行,所有走蘇花公路的車子都要在那里錯車.有一位長著一對大眼睛的山地小男孩賣著他從山上采回來的野百合,那些開在深山里的百合花顯得特別小巧,還放散著淡淡的香氣.我買了所有的野百合,坐在沿海的窗口,看著遠方海的湛藍及眼前百合的潔白,突然興起一種想法,這些百合開在深山里是很孤獨的,唯其有人欣賞它的美和它的香才增顯了它存在的意義,再好的花開在山里,如果沒有被人望見就謝去,便減損了它的美. 因此,我總是感謝那些賣花的人,他們和我原來都是不相識的,因為有了花魂,我們竟可以在任何時地有了靈犀一點,小小的一把花想起來自有它的魁力. 當我們在隨意行路的時候,遇到賣花的人,也許花很少的錢買一把花,有時候留著自己欣賞,有時候送給朋友,不論怎麼樣處理,總會值回花價的吧! 林清玄散文【野姜花】賞析 林清玄的散文【野姜花】作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作者筆下的野姜花是可愛美麗的,其原因歸納起來有三:①外形特點:花像停在綠樹上的輕盈小白蛺蝶,葉子像準備出航的船.②氣味特點:不僅特別香,而且清新.③野姜花勾連著過往的歲月,浸漬著甜蜜的回憶. 這篇散文的題目雖然是【野姜花】,但是其表達的主旨卻是花的故事所展現的對溫馨、浪漫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善”的人性的感悟,對“美”的人情的褒揚.前三段就已經通過野姜花將這一主題進行了闡述.后邊所寫到的水仙花、玉蘭花和野百合的故事不僅不會對主題造成沖擊,反而豐富了文章的內涵,與前文寫到的“野姜花”相互映襯,凸顯了文章的主題. “他們和我原來都是不相識的,因為有了花魂,我們竟可以在任何時地有了靈犀一點”.這里的“花魂”代表著“善”的人性、“美”的人情,寄托著人們對溫馨。
6. 跪求林清玄散文的讀后感至少要十幾篇
林清玄散文》收錄了林清玄先生兩個創作時期的優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壇,將自己的朝氣與激情更多地傾注在鄉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鴛鴦香爐》等.隨后,他沒有拘泥于鄉土散文的創作,嘗試著將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開始了以“菩提系列”為代表的創作生涯的第二個時期,也進入了他個人創作的全盛時期,散文集收錄了大量該時期的優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書》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于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還記得林清玄向我們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華燈萬盞,“從遠處看,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林先生筆下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著生意的信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溫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云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回繞…… 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為家”的境界合奏著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后的平靜,無奈后的超脫,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釋然.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里,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閑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桃花心木》桃花心木需要一種本身的能力,而我們更需要一種獨立自主的心. 依賴父母和老師,并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 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于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們總投靠父母,無論在做什麼事,總是喜歡選擇訴說,向父母說明困難,而不去自己動手解決.日常的雜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幫忙,不管現是用餐還是娛樂,父母的關懷和照顧總是無微不至. 學習空間里,老師又在不停的催促.幫助我們批改作業、糾正錯誤.他們不就像辛勤的種樹人嗎?樸實無華的老師,往往日夜操勞.而我們也總依賴著他,讓他總有操不完的心. 桃花心木還在成長,而我們也漸漸長大.勤勞的“種樹人”永遠栽培著我們. 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生命的化妝》先從自己對化妝的錯誤認識談起,認為“化妝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就引發了下文對化妝師的詢問,問“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會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化妝師的回答讓林先生感嘆不已,并從內心里嘆服,認為化妝師就是一個智慧的人.在這里,化妝師談到: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并分了四類來談,談得很有條理,說得讓人只有點頭的份.但這只是淺層次的化妝.更深層次的化妝師是“改變體質”“改變氣質”,接著引發了對“生命的化妝”的三種劃分: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讀到這些文字,更讓人驚嘆化妝師看法的經典,化妝師用他一生的經驗準確的總結了化妝的全部內涵.接著又拿寫文章來類比,也寫到三種寫作: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至此,“生命的化妝”一語再次突現,讓我們真正的體會到為生命化妝是多麼的重要,正像林先生所說,我們要“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尊嚴”,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煥發出燦爛之光! 林先生的文章從自己的認識談起,經過自己的詢問,化妝師巧妙作答,讓全文主題一步一步凸現,讓讀者清楚的明白了化妝的內涵.全文很好的運用了類比的寫法,讓我們更好的接受了作者的看法,全文雖沒有華麗的詞藻,讀來卻給人一種流水樣清涼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并真切想讓我們的生命也變得像化妝手下的人一樣靚麗起來!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
7. 林清玄的散文 人生如茶 全文
又一次喝茶了,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貪戀,我的記憶里早已模糊不清了,留下的是一種恬然還有一份渴望已久的平靜。也許是喝得太少并不了解它的真諦;也許是經歷過淺對一切都毫不在意,我不自禁的把它們聯系在了一起。
在一次偶然中我喜歡上了茶的味道 ,喜歡濃茶那醇厚的苦澀喜歡淡茶那柔和的芳香,喜歡茶里加糖十味覺上的對比喜歡茶里浸潤花瓣時的水主沉浮。
當然,有些味覺是簡單的茶水所給不了的,比如茶水中加了幾粒鹽以后的腥咸則有若幾經輾轉后的麻醉,放若是一些波折過后對傷口的舔舐與休憩,是鮮血的沸騰與凝聚,是情緒的升華與息奄,最后所有的傷痕都黯淡了,所有的憂郁化為了一滴眼淚,就像那天邊的飄雪一般輕盈一半心兒碎卻。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去掉了經歷,去掉了情感波動,去掉了思索與拼搏,也許就只剩下了一副軀殼,但至少可以要求這副軀殼簡單的愛著這個世界,我就已經很滿足了。耳畔依然回蕩著那首歌:“留愛給最想愛的人,轉身成斷線的風箏,這飄飄蕩蕩的一生只為了求一個不傷人。。。。”那杯茶去掉了那些扣動心弦的味覺后也許只剩下了一杯白水,那不是乏味而是真正的空虛。
靜靜地品味著手邊的這杯鹽茶水,咸腥的沖擊是那剛剛觸及時的極端的不自然;然后便是面對改變時的極為矛盾的心理,是苦澀是艱難;再后來味蕾逐漸淡化了感覺,淺嘗到了一切背景過后掀去了所有面紗才會有的絲絲微甜,已不知是那茶的甘潤,還是水的清純。那是走出了心靈圍成以后可以直接正視與面對的坦然,看起來這個過程是那麼簡單,可現實中的風雨往往就是那般的命懸一線,甚至有時候生命在一定情況下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因為情感因為道義因為著更多更沉重的責任,就像那九天上的朱雀舍身涅盤起熊熊烈焱照徹黑夜溫暖人間,用一顆熾誠的心來守候著心愛的人。
人生如茶,人生在輾轉中日漸寧靜,茶在沉浮后逐步歸于平淡,一切都在進行一切又都在進行中變得無所謂了。我想向手中的這杯茶問尋,請告訴我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
后記:文字不想做過多的修改,只為漿漿水水留個真切,過于華麗的修飾太過疲憊,我的人生拒絕修飾與遮掩至少面對自己是還留個坦然。也許這是我修改最少的文字吧,哪怕一首詩詞都會至少有兩遍的修正以求找出最貼近自己心靈感受的表達,不求文字多美多通俗易懂只要它表達的是我最真實的心聲就足夠了。尤知琴弦斷,知音自會聽。但求沉沉意,不必刻意尋。相知總是緣,千里有傳音,不求永攜手,一曲已銷魂。我只想做個純粹的自己一片真實的昀!
8. 林清玄散文集摘抄賞析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賞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并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愿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圣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臺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欲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愿,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9. 林清玄散文段落加賞析:生命的酸甜苦辣段落
對雪一直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我出生在北方的冬季,聽媽媽說,雖然那是個初冬,但那天卻下了一場很大的雪,雪花美麗了窗外的世界,而我,美麗了她的心情,于是,她和爸爸就給那個與雪花一起降臨的女孩,取名叫雪兒。
雪花伴著我一路成長,我喜歡雪,那不是一般的喜歡,那是一種來自于骨子里的喜歡,甚至可以說是愛。
北方的冬天沉斂的,靜謐的,如果說北方的冬天是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那麼雪花便是他深愛著的柔情女子,文靜而純美。當雪花撲在冬的懷里時,冬也變得羞澀了,溫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