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中表現對人生絕望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有沒有表達對人生特別絕望的詩句,就是那種感覺前途一片暗淡的

1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2、天涯路,古道旁,琴韻散仙逍遙生,道茫茫,心茫茫,燈盡油枯世態涼!

3、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4、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5、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上窮碧落下黃泉。

6、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

7、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8、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

拓展資料

《西江月》詩文賞析

《西江月》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涼北望。

譯文:世間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在世能經歷多少個涼爽的秋天?晚上風吹動樹葉的聲音響徹回廊里,眉頭鬢上又多了幾根銀絲。酒并非好酒,卻怕少有人陪,就像月亮一般,被云遮住了月光。

中秋節里,誰能夠和我共同度過這孤獨寂寥的時光啊?無人回答,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著北方。

賞析:

蘇軾《西江月——黃州中秋》一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當時蘇軾四十五歲,人到中年,被貶黃州。

詞一開端,便慨嘆世事如夢,雖然蘇軾詩詞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思想,但有時是自我排遣之語,有時是對往古來今的沉思,讀來往往讓人感受詞人的放達,而不會覺得悲切。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這里卻以一種歷盡滄桑的語氣寫出,加上幾度秋涼之問,風葉鳴廊,忽覺人生短暫,已驚繁霜侵鬢,益覺開頭浮生若夢的感嘆,并非看破紅塵的徹悟,而是對自身遭際有不平之意,從而深感人生如夢境般荒謬與無奈。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剛經歷過九死一生的大劫,本想兼濟天下服務蒼生,但反遭奸臣誹謗排擠,難免有此人生世事如同一場大夢的感慨。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過片兩句,更可見詞人的牢騷,"酒賤"句暗指身遭貶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隱喻小人當道,君子遭讒。于是,“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誰與共孤光”的凄涼詢問,此時,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盞凄然北望”而已。蘇軾當時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憂國之心,身世之感,交織在一起。

2. 李煜虞美人的名句

虞美人李煜-作品原文楷體詞圖冊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李煜-注釋譯文注釋1.了:了結,完結。

2.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3.砌:臺階。

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 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4.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5.君: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譯文一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了結?過去的事記的很多!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天的東風,在月明中對已亡的本國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宮女的年齡已經變老。問我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創作背景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三年后,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1]虞美人李煜-作品賞析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的心理活動。“春花秋月”,人多以為美好,可是過著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見了反而心煩,他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好奇!然而,從后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

后主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于是轉而向人發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到社會現實中來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國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

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小樓昨夜又東風”,縮筆吞咽。”

又東風“點名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

感慨什麼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片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出后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他遙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只是“二字的嘆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亡國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國家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嘗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如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多少”往事“的短暫無常相對比。第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東風“三字翻回頭與首句”春花“”何時了“相呼應,而與第四句”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

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應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兩句,又以”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九個字,五仄四平,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作結,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并茂。

這最后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應,流走自如的地步。顯然,這首詞是經過精心結構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合成諧和協調的藝術整體。

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構藝術方面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

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人間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成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也是王國維說得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