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閱讀 句子的表達特色與作用
幾種主要修辭的作用分析答題格式
(1)比喻:運用XX等(喻體),生動形象地表現了XX(事物的特點、情感、思想觀點)。在議論文中,比喻是是為了深入淺出地說明某種深刻的道理,便于讀者理解接受。
(2)借代:和比喻接近,但沒有比喻在議論文當中的作用。
(3)擬人:XX詞使XX事物人格化、更富有情味,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事物的XX特點,或形象地抒發(表現)XX情感。
(4)對偶:主要是讓句式整齊,在散文中造成整散結合的效果,增強語言的形式美。
(5)夸張:更強烈地抒發了XX情感,或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現了XX的XX特點。
排比:除了和對偶一樣的作用外,還有其它作用:
A、抒情作用,表達為:更強烈地抒發(表達)了XX情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B、描寫作用,表達為:更充分地表現了XX(人物或景物)的XX特點,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C、議論作用,表達為:增強了語言的氣勢,使XX觀點更鮮明更有說服力。
(6) 反問:主要是起增強抒情效果、加強語言氣勢、強調特定意思的作用。
(7) 設問:是要是引發讀者思考(發人深思)的作用。
【答題模式】
①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它形象生動地描寫(詮釋;說明)了……
②處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它句式整齊,節奏明快,用語精練地描寫(闡明;說明)了……
③處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它精練、恰當地描寫(闡述;說明)了……
④處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它于無疑處設疑,非常肯定地抒發(論述)了……
⑤處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非常有氣勢地列舉(抒發;證明;說明)了……
⑥處用設問修辭引起讀者探究的興趣,從而達到啟發讀者思索與聯想,引出下文的作用。
⑦處用擬人修辭生動而親切有趣地描繪出……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例、2007年浙江《泰山之思》
目之所及,只有路邊影影憧憧的古樹,只有不遠處巖巖疊疊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勁古樸的石刻。至于遠處的山峰,則全部迷于蒼茫的霧中,我只能對著游覽圖上的提示,來想象它們的風采了。那霧中的樓臺,因霧氣輕薄的恰到好處,虛實變幻,頓生雅韻。而泰山的霧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壓得人幾乎抬不動睫毛。(5分)
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表達技巧。
答案:(1)通過排比、對比、夸張的使用(指出修辭),突出了泰山霧氣的濃重(寫的內容),表達了作者對濃霧籠罩泰山的遺憾之情(表達的感情)。
(2)通過疊字的使用,突出了霧中古樹、山石的特點(用詞特點)。
解析:幾個“只有”組成一組排比句,霧中樓臺和泰山霧形成對比,“壓得人幾乎抬不動睫毛”屬于夸張,疊字的使用就更明顯了。解答此題必須逐一分析每個句子,結合句子的表述特點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作出全面的概括。
可能不是準確.O(∩_∩)O~其實只要多做一些有
答案的類似題目 自己慢慢摸索比較好
采納O(∩_∩)O謝謝
2. 文章表達特點有哪些
一般來講,要結合文章的具體情況來分析,分析作者在這篇文章上是怎麼表達的.
鑒賞文章表達技巧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鑒賞文章的篇章結構,一要抓住文體特點分析,如議論文要注意論點是怎樣(什麼位置、什麼方式)提出的,論證是怎樣(選什麼論據、用什麼方法)展開的;記敘文要注意其六要素具體如何安排,如何展開;散文要注意如何以“形”來展示“神”。二要從整體著眼,要聯系上下前后文,抓內在有機的關聯。
2.鑒賞文章的表達方式,主要表現為對修辭手法的分析。分析文章運用修辭手法首先是要辨明其修辭格;其次根據不同修辭格表達上的特點并結合文章具體內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義和作用。另外,還表現為理解一般的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等表達手段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作用;表現為對聯想、想象、象征等表達方式的作用的分析,這要在了解聯想、想象、象征等表達方式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礎上結合文章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3.鑒賞文章的語言技巧,要了解詞語的一般意義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點,然后在文章具體的語境中分析,通過橫向、縱向比較,體會其用法意義,進而總結出語言運用技巧、語言風格。
鑒賞語言和表達技巧,這方面內容多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解題時要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分析試題的表述,判斷其正誤。
4.鑒賞文章的風格,既要綜合分析文章結構、表達、語言等各個方面,又要結合作者甚至時代文風。
3. 散文語言的特點
散文的語言特點:散中見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語言具有樸素、自然、流暢、簡凈等特點。
閱讀散文時,要善于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拓展資料:
散文,有的重在敘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議論。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藝術化的處理才形成含蓄美。
往往通過以下手法來實現:
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
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
三是虛實相生,借助設想、想象,曲折地表達好惡與愛憎;
四是運用象征或調動多種修辭手法將真意婉轉而出。
因此,我們在閱讀鑒賞散文時,應該把握好這四個方面。
分析散文的語言散文語言優美、暢達,富有節奏,同時也凝煉、干凈、富有哲理。因此,閱讀散文時,就要認真分析散文的語言優美、凝煉、暢達的特色,從而在形式上對散文加以賞析。
例如閱讀朱自清的《春》一文,我們可以從那“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熱鬧、杏花的如霞似錦、梨花的素淡皎潔,領略到由濃到淡的色彩變化過程。
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
《辭海》認為 :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后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隨著時間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語言優美: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于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百度百科
4. 表達特色有哪些
作品的表達方式有: 1。
記敘-述說人物或事物運動、發展、變化的過程。 2。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存在與變化的具體狀態作精細的描繪、摹寫,使讀者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歷其境。 3。
議論-通過事實材料及邏輯推理來明辨是非、闡發道理、表明自己見解與主張。 4。
抒情-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 5。
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作品局部的表現手法有: 1。聯想-由這一事物想到相關的另一事物,而且兩事物間有著內在的聯系。
2。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經過大腦的回憶、加工和綜合,創造出新的藝術形象。
3。象征-借用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或符號來表現概括的、抽象的事物,它把思想、意念和心理狀態形象化。
4。渲染-為了創造氣氛,突出形象,增加藝術效果,對描寫的對象,進行多方面的形容、描繪和烘托。
通過細致的筆墨、詳盡的描寫、全面的記敘、具體的鋪陳,給人以完整的印象和認識。 5。
對比-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或對立的事物進行對照比較。 6。
襯托-為突出主要事物,舉出相關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對立面作陪襯。 7。
鋪墊-在情節發生前對將要發生的事件進行交代、暗示。 8。
伏筆-前段文章為后段文章埋伏線索。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讀者讀到下文內容時,不至于產生突兀懷疑之感。
9。照應-為了使文章內容銜接緊湊,結構嚴謹,一篇文章中,前面寫到的,中間或結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鋪墊,這種安排設計叫做“照應”。
常見的照應方法有三種:首尾照應,前后照應,文題照應。 作品整體的表現手法有: 1。
托物言志-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物象的描摹議論表現出來。 2。
以小見大-有小人物小事情折射或反映重大的社會事件或重大的社會問題。 3。
借景抒情-將作者心中的濃情,滲透到賞景、寫景的活動之中。 4。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實,多指文章中記事的部分。文章既有記事,也有想像,就是虛實相生。
5. 散文語言的特點
散文的語言特點:散中見整,清新自然。
散文的語言具有樸素、自然、流暢、簡凈等特點。 閱讀散文時,要善于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拓展資料: 散文,有的重在敘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議論。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藝術化的處理才形成含蓄美。
往往通過以下手法來實現: 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 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 三是虛實相生,借助設想、想象,曲折地表達好惡與愛憎; 四是運用象征或調動多種修辭手法將真意婉轉而出。 因此,我們在閱讀鑒賞散文時,應該把握好這四個方面。
分析散文的語言散文語言優美、暢達,富有節奏,同時也凝煉、干凈、富有哲理。因此,閱讀散文時,就要認真分析散文的語言優美、凝煉、暢達的特色,從而在形式上對散文加以賞析。
例如閱讀朱自清的《春》一文,我們可以從那“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熱鬧、杏花的如霞似錦、梨花的素淡皎潔,領略到由濃到淡的色彩變化過程。 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 《辭海》認為 :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
后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隨著時間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語言優美: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于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
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百度百科。
6. 散文具有什麼特點,散文的表達手法很多,例如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于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于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當代作家 田茂泉的《哦,棋山》。 (3)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
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
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
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
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征表達。
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征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于精神的頂端。 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于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于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從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 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7. 散文答題技巧散文的特點表達方式語言
一、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一)閱讀散文,要明確散文的特點. 散文在內容上,可以寫人,可以記事,可以寫景,可以狀物,但所寫的總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看似平常的事物,經作者從深處開掘,便有了新穎的深意.要理出作品選擇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麼.閱讀散文要知道散文在形式上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1、,往往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融為一爐; 2、往往從細處用筆,小中見大,把作者的情思貫穿在細致的描述中; 3、往往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像力,激發讀者的聯想; 4、往往行文自由,結構靈活,但形散神聚. (二)閱讀散文,要了解散文的分類. 散文因類別不同,其內容結構語言等有很大的差異. 1、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表現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抒發作者的感情為主,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往往直抒胸臆,表達愛憎,如《白楊禮贊》. 2、敘事散文.敘事散文則是以敘事寫人為主,其特點是:敘事,情節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寫人,形象不求豐滿但要鮮明,敘事散文中的情,滲透在文章似字里行間,例如《背影》. (三)、閱讀散文,要學會抓線索,識文眼. 抓線索.散文線索就是文章結構的紅線.抓住線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看形和神的結合點是什麼,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線索.散文中的線索可以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找線索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要了解文章的體裁分類和表現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2、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有的標題包含線索的因素) 3、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句子. 4、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識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能點明內容情感與謀篇布局的只言片語或語句,即文章的點睛之筆.讀散文識得了文眼,就等于拿到了入門的鑰匙.文眼通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的就是標題,也有嵌于文中的.例如《背影》就是抓住背影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背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每次情況不同而抒發父子深情的思想感情是一脈相承的,背影既是線索又是文眼.再例如《白楊禮贊》中作者幾次強調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我要贊美白楊樹,這種包含象征意義的議論抒情句正是文眼所在.抓住它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脈搏,抓住了閱讀的關鍵. (四)、閱讀散文,要能發揮想象,領會意境. 散文意境是由文中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閱讀散文要盡可能透徹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接近作者意趣,達到身臨其境的地步. (五)、閱讀散文,要準確揣摩詞句,品味語言. 散文的語言比其他文體更嚴格、更凝練.品味語言既要揣摩字面,又要了解作者生活經驗與情感,特別要分析作者怎樣通過積極修辭和感情表達,使語言產生特殊的審美效果.例如:《春》中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詞語來表現春天景物的特征.如寫春草時,用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寫出春草嫩、綠、軟的特點.寫春花一段中,借蜜蜂之鬧來寫花叢之密,花香之濃,渲染了百花爭春的氣氛,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面;大量運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來表現景物的特征,抒發內心的情感.比喻句如:寫春花,用火霞雪來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聯想到火的熾烈、霞的絢爛、雪的高潔,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寫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叢中的野花在春風中在陽光下時隱時現的動人情景.結尾的三個比喻句,設喻新穎,含義深邃.嶄新的容貌、多彩的風姿、青春的活力,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贊美的春之特色.擬人句如:寫春回大地,說春天的腳步近了,把春擬人化,讓讀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為全文定下了活潑、輕快的抒情旋律,烘托出詩的氛圍;寫春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百花爭春的情態. 二、散文閱讀答題要點及技巧 (一).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 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二)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比如,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