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不只是給皇帝做菜,而是負責皇室成員包括親王、后宮嬪妃的飲食。
御膳房在清朝由內務府設立,清代御膳房選擇廚師必須是子承父業,家里男孩中必有一人接替父輩做御廚,當時進御膳房的廚師,那基本上是祖宗八代都經過了審查的,因為不排除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會在皇帝的飯菜中做手腳。雖然當御膳房的廚子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可如果出了什麼事情,祖宗八代都脫不了干系,所謂伴君如伴虎,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在分布于紫禁城內大大小小的宮院里,都有各自的膳房。膳房的大小跟地點的設定,和需要伺候的人的身份有關。比如地位越低下的人,吃的飯菜就會越簡單寡淡,這在當時可是有明確規定的。
除了眾多的廚役、司膳太監之外,還有一些專門為皇帝研究吃喝的御醫。他們會專門研究有利于君王身體的食物,還會按照君王的喜好來研究新鮮樣種,可以說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