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的門客,毛遂自薦這個成語就是說的他。
中國典籍《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這一個歷史典故成為近代人們常用的一個詞語,并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種帶有主觀意識的想法。
當時毛遂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個子不高,放在人堆里絕對是不起眼的一個,其實剛開始平原君也是沒注意到他的,即便是他毛遂自薦,平原君也對他沒抱有太大的期望,可后來毛遂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抵擋了百萬大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自那以后,這個人就被重用了,后來毛遂得到越來越多的賞識,被平原君太看得起了,平原君給了毛遂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一個任務,使得毛遂不得以最后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