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寫于春秋時期,這一歷史書籍后來在唐朝時期公元734年,遣唐使吉備真備是第一個真正將孫子兵法帶回日本的人,后走向世界。
《孫子兵法》不同于任何一種書籍,這是我國古代人們的智慧的結晶,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歷史地位不容小覷。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為后來歷朝歷代的戰爭,提供了軍事上的依托,有著深遠的意義。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意思就說雖然只是一本記載小謀略的書,但這不是花招,值得進一步研究。
唐朝的開元年間,日本一名叫吉備真備的留學生結束了在華的學習生活,踏上了回鄉之路。據歷史記載,他用大唐朝廷賞賜給他的金錢買了大量的書籍帶回了國內,對日本的文化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享有“兵學圣典”的美譽。全書共13篇,十分系統地闡述了當時較為先進的軍事策略,每一篇目負責講述一類軍事策略。
三十六計中的最后一計走為上計,為什麼能排在最后面呢,意思可想而知,用了前面三十五計都不能成功,最終只能走為上計了,也指實在束手無策,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