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死的說法有崩、薨、卒、殤等。古代人對死的說法有很多種,不同的地位死的時候有不同的說法。
崩
中國古代稱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正規皇后的死為崩。這個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了,我們經常會在一些電視劇中看到,皇帝駕崩這個場景。
薨
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就用薨。其中,在曹魏(蜀漢)以前的皇后死也叫薨,不過之后皇后的死就叫崩了。
卒
專用于指大夫或相當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級官員的死。“卒”原有“終”、“盡”的意思。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古籍里看到這個字,比如《后漢書·張衡傳》中的永和四年卒。到了唐代以后,卒這個字就是死的通稱了。
不祿
古代稱士死為不祿。
死
死的本來意思就是指人去世,在古代的時候,死時專門用于一些普通百姓去世的說法,由人死引申為動物的死。
殤
古代稱未成年人死為殤。年齡在十六歲到十九歲的是長殤,年齡在十二歲到十五歲的是中殤,年齡在八歲到十一歲的是下殤,不滿八歲的是無服之殤。
壽終正寢
稱成年男子特別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這是一個我們在生活中聽說的次數比較多的一個成語。
殉國
殉國指的是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去世的人。
遇難
遇難指的是因為一些意外或者是受到別人的迫害而去世的人。
作古
舊時稱年長者之死。
圓寂
這是一種專門對佛家子弟去世的稱呼。
登仙
這是一種專門對修道的人去世的稱呼。
隕
是稱元帥、大將之死。我們在一些電視劇中會看到這個說法。
謝世
對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稱。
長逝
稱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稱年高的長輩之死。
四游
舊時稱老年人之死。不過這個說法我們現在很少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