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十哲分別是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貢、子有、子路、子游、子夏,這些徒弟都有真才學識,在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望的人物,受到世代人的敬仰。
十哲是根據《論語》“先進篇”一章中十大弟子而得名:“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在現在濟寧曲阜的孔廟中,就有這十個人的坐像。
子淵就是大家熟知的顏回,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位居孔門第一位,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是魯國人,才學品性俱為優好,但是出身貧賤,顏回二十九歲頭發白盡,四十一歲英年早逝。
子騫,名閔損,東周春秋末期魯國人,以德行修養而著稱,在這方面和顏淵齊名,潔身自守,孔子特別表彰他的孝行,說他順事父母,友愛兄弟,閔損是孔門弟子中唯一明確主張不作官的人。
伯牛,名冉耕,中國春秋時代末魯國人,任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伯牛不幸患了麻風病早逝,孔子十分難過。
仲弓,名冉雍,出身微貧,父親行為不端,因而受人輕視,孔子為其辯護,他的寬宏厚重的品性很為孔子稱贊,曾提倡縮短3年守喪的期限,受到孔子的譴責,因為善言辭,孔子曾派他出使齊、楚等國。
子貢,名端木賜,春秋末年衛國人,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萬仞宮墻典故,出自子貢稱贊孔夫子之學問高深,曾擔任魯國或衛國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動,曾在齊、吳、越、晉諸國間游說,使吳國攻齊,從而保全了魯國,子貢很善經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富商。
子有,名冉求,魯國人,青年時期曾做過季氏家臣,后隨孔子周游列國,冉求具有出色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曾因為幫助季康子聚斂民財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孔子晚年歸隱魯國,冉求出力不少。
子路,名仲由,曾擔任季氏的家臣,所以也被稱為季路,出身貧苦,性格豪爽,為人耿直,勇力超拔,自從子路追隨左右,無人再敢欺慢孔子,在衛國的內訌中被殺。
子游,名言偃,春秋末吳國人,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學成南歸,道啟東南,對江南文化的繁榮有很大貢獻,被譽為“南方夫子”,在武城為官時倡行禮樂,深為孔子贊佩。
子夏,名卜商,家貧,勤奮好學,才思敏捷,經常與孔子討論文學,時有不凡的創見,曾在魏國西河創辦學堂并授業,儒家的許多經典都是通過子夏傳授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