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知進退的句子和名人例子

解夢佬 0

1. 關于中國古代"知進退才為強者"的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

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韓信自知形只影單,硬拼肯定吃虧。于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鉆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后來富貴后,韓信賞賜了那個屠夫,并說,當時難道我不能奮起搏殺麼,不過權衡得失后,不值得為一時之勇,舍棄建功立業人生。

勾踐償薪上之膽:

越王勾踐在吳國破越時,主動身入吳國為奴,忍一時之恥辱,后來回國后每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前都嘗一嘗苦膽,最終積蓄力量終于滅吳報仇。

還有成吉思汗在十三翼之戰中,料不能敵,主動撤退,后來卷土重來,終于合并蒙古,雖然得到平生唯一一敗,卻建立不世功勛。

這是政治人物層面的,不勝枚舉,其他領域的故事也很多。

2. 關于人要有自知之明的名人故事

故事一:春秋時期,在齊國有一位被公認的美男子,別人都叫他徐公。

和徐公家離的不遠,有一戶人家,那家人的主人叫鄒忌。鄒忌也是一個長得還算魁偉漂亮的男子。

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對著鏡子,問他的妻子說:“你看我比那個徐公哪個漂亮些?” 妻子答道:“當然是我相公漂亮了,他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徐公是名聞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更漂亮,所以又去問他的小妾:“你看,我和徐公比,哪個漂亮些?”妾也回答:“徐公雖然漂亮,但他離您還差的遠呢!他怎麼能和您比呢?” 鄒忌聽到妻妾都這樣說,感到很得意,心想:連妻妾都這樣說我,那肯定就是我最美了。

過了一天,有個客人來鄒忌家拜訪他,鄒忌就擺下了酒席去招待他,席間,鄒忌又順便問了問客人:“你認為我和徐公比美,哪個更漂亮一點呢?” 客人的回答也同樣是:“徐公沒有您漂亮。”這句話使得鄒忌更加得意了,他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了。

又過一天,徐公來到了鄒忌家里,鄒忌就把徐公的面貌、身材、姿態等各方面都仔細打量了一番,又暗中和自己相比,始終看不出他什麼地方比徐公漂亮。徐公走了以后,他又去照了一回鏡子,更覺得自己比徐公大有遜色。

鄒忌為這事夜晚睡不著覺。他想了又想,終于得出一個結論:“妻子對我有偏愛,當然要說我漂亮;妾呢,她是怕我的,所以也說我漂亮;至于客人的當面捧我,那還不是因為他有求于我嗎?” 自知之明很重要,在古代可以保官,保全家,人在一片贊揚聲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居于領導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故事二:楚莊王要討伐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為什麼要討伐越國呢?”莊王答道:“因為越國政治混亂,士兵戰斗力差。”莊子說:“臣認為智慧就像眼睛一樣,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經兵敗給秦國、晉國,喪失了幾百里的土地,這就是士兵戰斗力弱了。

莊蹻在楚國境內當強盜為害百姓,官吏卻不能將其拿獲,這就是政治混亂了。大王政治之亂,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國之下,但卻想討伐越國,這就說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樣了,看得到別人,卻看不到自己。”

莊王于是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能夠評價別人,而在于能夠正確地評價自己,因此說:“能夠自我評價才稱得上有智慧.” 這個故事說明了“知人易而知己難”的道理,為人處事,莫過于此。

擴展資料: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個嚴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但人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是比較難的,解剖別人易,解剖自己難。所以人們又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意思是說能清醒認識自己,對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難能可貴的。人貴有自知之明,難得真正了解自己,戰勝自己,駕馭自己。

自以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為了解自己是大多數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數人的明智。人生如秤:對自己的評價秤輕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準了,才能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對自己了然于心,知道自己能吃幾碗干飯,有幾許價值,才能做到自知之明。

可現實中人們常常秤重自己,過于自信和自重,總覺得高人一等,辦事忽左忽右,不知輕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和悲劇。當然也有秤輕自己的人,其表現為往往自輕和自賤,多委靡少進取,總以為自不如人,自慚形穢,而經常處于無限的悲苦之中。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自知之明來源于自我修養和自我慎獨。

因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為氣節,自知為智慧,自制為修養。

人具備了自知之明的胸臆和襟懷,其人格頂天立地,其行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稱道,其事業左右逢源。在人生道路上,就能經常解剖自己,自勉自勵,改正缺點,量知而思,量力而行,及時把握機遇,不斷創造人生的輝煌。

自知之明與自知不明一字之差,兩種結果。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瓢飄然,忘乎所以,看不到問題,擺不正位置,找不準人生的支點,駕馭不好人生命運之舟。

自知之明關鍵在“明”字,對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審時度勢,善于趨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預期值就會更高,人生道路也會更順暢。

同時,自之不明是受私欲和心境的影響與干擾的。在如今人心浮躁和物欲橫流的人際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缺乏自律意識,就很容易受權、錢、色、欲的誘惑和腐蝕,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釀成許多人生的苦果。

這在現實中是不乏其例的。從另一層面上講,自知無知才求知,自知無畏才拼搏。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強。

學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東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學識的短淺。

知無止境學無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動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華。

自知之明通過求知改變自己的無知無識,也是使自己達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進而自立自強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礎。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楚莊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3. 名人勵志的句子

時間抓起來說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諺語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諸葛亮

夫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丘

有志者事竟成也!——劉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一個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沒有片刻的安寧,他也就不會感到生命的恬靜和光榮。——肖伯納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司馬遷

戰士自有戰士的抱負:永遠改造,從零出發;一切可恥的衰退,只能使人視若仇敵,踏成泥沙。——郭小川

最糟糕的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受到錯誤志向的阻礙而不自知,真到擺脫了那些阻礙時才能明白過來。——歌德

4. 關于得與失的事例和名言

名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得意淡然,失意夷然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禍禍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事例:

人們都說:“上帝是公平的,他關了一扇門,自然會為你開另一扇窗”。(但是)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上帝是自私的,為你開著一扇門,就會關上其他所有的門。”

記得歌壇超級巨星帕瓦羅蒂在從師范畢業后,對于未來的事業不能拿定主意,既想做教師又想做歌唱家。這時他的父親告訴他:“人的一生只能坐一把椅子,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結果只能從兩把椅子中間掉下去。”就是因為這句話,讓帕瓦羅蒂(一心只)下定決心選擇做歌唱家,最終大有成就。雖然他失去了做老師的機會,但是他得到了事業的成功!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挫折,有困難,有人生的岔道口(,)。這時就要看你如何選擇(,)?一旦你選擇了(這)其中的一條路,就必須一直走下去,(而后就)同時必須放棄另一條路,不管那一條路(通往的是什麼地方)的終點如何吸引你。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的每一條道路(背后真正的目的地其實就是)都能引領正直而勇敢的人走向成功!唯一的區別就是,(這一條)有的路是猶如直線一般(,)能直達成功的終點,(還是)有的路卻曲折蜿蜒要經過九曲十八彎,克服重重困難后才能到達(的)成功的面前。

可是上帝往往喜歡捉弄一下人類,讓他們選擇與心中截然相反的那一條道路。于是,大部分人都進入那條九曲十八彎的道路,在里面千方百計地尋找出口,尋找那真正的目的地——成功。但是(又有)絕大部分人找到(了)的卻是他們自認為的終點——失敗。(又)也有一部分人,在這個拐角就停下了,(就)放棄了對成功的繼續探索,偏不想瞧瞧這拐角后的別有洞天。(于是)似乎,他們得到了安寧,得到了舒適,(而)實際上卻失去(的)了(卻是)與僅一步之遙的成功的握手機會。而那些成功的人,失去的是他們休息、娛樂的時間,但得到的卻是(一輩子受用)令人羨慕的成功。

人生就像一架天平,而“得”與“失”就像被放在天平兩端的砝碼與物品,要想使天平平衡,只有使兩邊的重量相等。(換言之,當人生的道路最為平坦,人生最穩定的時候,也就是得與失完全相等的時候。)在人生之路上,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得”與“失”的關系,才能使這人生之路走得平坦而穩定,并最終邁向成功!

5. 名人對待人生的 事例

人生因人而異,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而收獲不同的人生。沒有人可以一開始選擇自己的命運。不要抱怨人生,不然人生將會只有抱怨……

臥薪嘗膽

人生有兩種選擇,一是可以轟轟烈烈,但卻充滿了艱辛;二是可以平平凡凡,但卻平安快樂。勾踐不能不做王,但由于種種原因,他成了吳王夫差的階下囚,受到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侮辱。他沒有抱怨自己要面對的種種屈辱,而是選擇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成就了千秋霸業。

這份態度就是對人生最好的回答……

東坡之劍

千篇詩詞是蘇軾才華無處施展的感嘆,那生不逢時的悲哀,最終鑄就了一柄利國利民的長劍,那就是才干和抱負。他雖被貶至杭州,卻疏通了西湖,才有了蘇堤春曉、二泉映月的美不勝收,有了今天美譽海內外的西湖美景,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傳奇。他的人生大起大落,但他沒有抱怨,沒有放棄,而是奔向自己的理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面對迫害,他苦中作樂,以酒當歌,快飲人生。正是他知道命運既然如此,何不如造福蒼生。

回望蘇堤春曉,那正是利劍之所在……

孫文報國

回首昨日,國父壯志凌云,他那偉岸的身軀屹立在中國大地之上。面對國破家亡,他可以選擇當醫生,過著相對富足而又安寧的生活,但他沒有這麼做。他深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這是對人生的怒吼。他要改變舊中國的命運,要給所有的中國人帶來新的希望,那就是獨立、平等、自由。

于是,那些救國救民的槍聲響起了……>

平民的感動

2005年,洪戰輝用12年的艱辛,感動了所有中國人。他是平民英雄,是人性中大愛的英雄。面對艱苦的命運,他沒有低頭,實現了大學夢想的同時,還負擔起和他自己非血緣關系的妹妹。他從不抱怨小小年紀就遭此苦難,而是選擇承擔一切責任,用自己小小的手,去圓一個大大的夢。

溫暖和愛心,感動中國……

人生如橘,有人得到的大卻酸,有人得到的小卻甜,也有人什麼也沒有得到。人生百態,只要用一顆真心待之,必得以誠摯回報。不要抱怨得到的橘子好與不好,用一顆感恩的心,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追尋幸福的腳步。

只要你正確對待人生,一切都將會是美好的,一切都會是快樂的!

6. 懂得進退的作文素材

“你看到那木條中運行的鋸條嗎?”它有進有退,其實人生有時也是這樣。

同樣是半小時的車程,同樣是擁護的學生,同樣是一張張嬉笑、活潑。可今天一切都顯得那麼嘈雜混亂。

乘務員溫柔的笑臉也不再把我感動,仿佛整個世界都在下雨,那是陽光嗎?為何那麼刺眼。 接連三次成績的后退,把我熱情的火焰澆得無影無蹤,回家該怎麼面對含辛茹苦的母親,怎麼面對慈愛體貼的父親,難道就用這樣的成績去面對他們嗎? “你不是該下車了嗎?你不回家嗎?”同路的同學提醒我,“哦,下。”

|抬著沉重的步子,猶如兩塊托著千金的重石依舊是繁華的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可我仿佛聽到他們都在指責我,“你丟不丟人啊,你怎麼對得起你的父母,你是去學校學習的嗎……” 我是很沒有用,或許我確實不是塊學習的料,我向自己低頭了,走到家門口,我反常地掏出鑰匙自己開了門,要按以前,早就在樓下喊聲門了,媽媽偏下昌那麼地勤勞體貼,對我問寒問暖,一桌豐盛的飯菜已經準備好,全都是我愛吃的。 我的情緒被敏感的媽媽一眼看出來了,“怎麼了,孩子,回到家了,怎麼還這麼不開心?有什麼事給媽媽說。”

媽媽溫柔的話語讓我慚愧,眼淚更是不止地往下流。“媽,我沒用,我不想上了,我成績總也提不上來,”媽媽聽了先是愣了一下,沒說什麼,只是把我的手握在她的手里,并為我擦著眼淚,“孩子,沒關系,媽媽相信你能行的,靜下心來,好好找你失敗的原因,你看到那在木林中運行的鋸條了嗎?它有進,也有退,其實人生也是這樣,誰都不會一帆風順,波浪還有波峰與波谷呢,經過奮斗,你一定能從波谷走向波峰的。”

媽媽的一席話,再次溫暖了我的心,我懂得了,失敗并不可怕,可怕是失敗后不知進取,自甘落后,苦在成功,便要懂得人生進退。

7. 作文素材關于人生的名人事例倆句話概括

華佗東漢末年杰出的醫學家。他技術全面,精通醫道,尤于外科,曾發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開背、切除胃腸等大手術,特別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謙虛好學。華佗拜師學藝的故事,被后人傳為佳話。

一次,華佗給一個年輕人看病,經望、聞、問、切之后,認為患者得了頭風病,可是他一時又拿不出來治療此病的藥方,急得束手無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來,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醫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華佗聽后很是慚愧,便打聽到老中醫的住處,決心去拜師學藝。但華佗當時名噪四方,唯恐老中醫不肯收他為徒,于是改名換姓,來到老中醫門下,懇求學醫。老中醫見華佗心誠,就收他為徒。

從此,華佗起早貪黑,任勞任怨,虛心好學,終于獲得了治頭風病的絕技。當華佗滿師歸來時,這位老中醫才明白眼前這個徒弟就是名醫華佗,他一把拉住華佗的手說:“華佗啊,你已是名揚四海,為何還要到我這里受苦?”華佗把來意告訴了老中醫,并說:“山外有山,學無止境。人各有所長,我不懂的地方就應該向您學習。”

啟示:我們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汲取人民群眾的經驗和智慧,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華佗拜師學藝,不恥下問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