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情意深長的悲秋之作,也表達了作者宋玉對自身身世的自憫。
《九辯》的主題是悲秋,它把秋天萬物凋零,山川蕭瑟的自然景象,和詩人自身失意出游,漫無目的地悲愴心緒結合起來,融情于景,將情感投射到看到的景物之中,全篇的描寫都彌漫著揮之不去的悲傷氣息,讓讀者看到這些描寫都能勾起對自然變化和人世無常的感嘆。
作者宋玉創作《九辯》時正處于師傅屈原被楚王放逐時期,作為屈原的弟子師傅被放逐自己卻無能為力,想必宋玉當時的心情是無可奈何又郁悶悲憤的,然后在這個瑟瑟寒秋里出門沒有目的地地走走,看著眼前這萬物蕭索的寒秋,不禁悲從心起,凋零的草木、寒冷的天氣、遠去的流水在這個孤獨、哀傷的作者眼中都成了自己情緒的化身,天地萬物都帶上了悲傷的色彩。文章由景及人,表達了“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強烈感慨。
宋玉的《九辯》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悲秋的作品,在這之后悲秋這一題材影響了后來無數的詩人作家,也為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學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