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兒童的古詩詞名句大全集

解夢佬 0

1. 寫小孩的詩句有哪些

古代兒童古詩詞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⑴騎黃牛, 歌聲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鳴⑹蟬, 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2. 描寫兒童的古詩詞名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3. 描寫兒童的古詩名句急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村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小兒垂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與小女》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4. 關于兒童的詩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注釋]: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撐:撐船,用篙使船前進。 小娃:小孩兒。

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開:分開。

[作者資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

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

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

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后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譯文]: 天真活潑的農村兒童,他們撐著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蓮花。

回來的時候,他們不懂怎樣掩蓋留下的蹤跡,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蕩開,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簡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將一“偷蓮 ”小童的憨態描繪得惟妙惟肖.詩中最傳神的當是“不解藏蹤跡”一句,寫盡小童頑皮、純 真情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一 作者簡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山人。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

明代著名的藝術家。早年參加鄉試,屢試不第;中年做過浙閔總督胡宗憲的幕客,曾為對抗倭寇的軍事出謀劃策。

但由於徐渭嫉惡如仇,鄙視權貴,導致他一生窮困潦倒,甚至一度發狂,到了晚年只能靠變賣書畫度日。他在書法、繪畫、詩文、戲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畫自成一家,尤其擅長花鳥,據史料載,近代花鳥畫中流行的潤筆寫意的潑墨畫法,就是從他開始發展起來的。他的詩文不落窠臼,所作戲曲論著、雜劇,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見解和打破陳規之處。

二 背景資料 相傳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哲學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魯山(今山東省濰縣境內)因為看到老鷹在空中盤旋,因而有了制造風箏的念頭,但他制造風箏的過程并不順利。

他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后來墨翟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

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風箏后來應用於軍事上,用來探測敵方的陣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開始向娛樂方面轉化。到了明清,民間逐漸形成風俗,清明節這天人們把風箏放得高而遠,然后將風箏線割斷,讓風箏隨風飄去,意思是把一年來積下的「郁悶之氣」徹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窮困潦倒,主要以賣畫為生。「風鳶」是他晚年常作的繪畫題材之一,他曾畫了大量的《風鳶圖》,并有題詩。

這類《風鳶圖詩》現存三十多首,這里所選的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過對小孩子放風箏的描述,把未來的希望和寄托傾注到兒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釋 1. 風鳶:或稱「紙鳶」。鳶:○粵[淵],[jyn1];○漢[yuān];老鷹。

紙鳶上常畫老鷹,故名。嚴格來說,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

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系上一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當紙升空以后,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嗚嗚的聲音。

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不過,現在人們已不再將二者區分了。

2. 搓:○粵[磋], ;○漢[cuō]。兩個手掌反復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別的東西上來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稱為「柳絮」,也稱「柳綿」。

4. 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以八尺為一尋,千尋是極言其長。 5. 消得:消耗,耗費。

6. 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