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斬首是民間杜撰出來的,在明朝的時候,大臣們觸犯了皇帝的威嚴,是要被綁到午門前御道東側廷杖的,起初只是象征性責打,后來發展到打人致死,所以才有了推出午門斬首的流言。
在古代斬首從來不在午門舉行,午門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門,即故宮的正門,位于紫禁城南北軸線上,始建于明朝,在明清皇宮門前極其森嚴,所以斬首犯人的地方一般都是在交道口或菜市口等地的刑場。
午門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不是在故宮,而是在南京的宮殿中,朱元璋建造宮殿的時候,把當時的皇城南門命名為午門,稱帝之后才決定將皇宮的正門稱作午門。
靖難之役的發生,讓朱棣篡位成為永樂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于是仿照南京皇宮修建紫禁城,將紫禁城的正門沿襲南京皇宮稱午門,一直到現在,始終沒有變過。
午門作為紫禁城的正門,有著自己的特色,它建在和天安門城墻一般高的城臺之上,地基比故宮任何一座宮殿都高,作為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凸顯出了紫禁城的高大和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