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答詩句所要表達的感情
【欲解其詩,必先識其人】
王 融 王融(467—493),字元長,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少舉秀才,累遷太子舍人。上書齊武帝求自試,遷秘書丞、丹陽丞、中書郎兼主客郎。竟陵王蕭子良舉為寧朔將軍,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因擁立蕭子良為帝,事敗賜死。善詩文、精聲律,曾與沈約、謝朓等共創“永明體”。事跡見《南齊書·王融傳》、《南史·王融傳》。今存詩八十余首,文五十余篇,原集十卷,后散佚,明人輯有《王寧朔集》。
王融詩歌的主要特點是:構思含蓄而有韻致,寫景細膩而清新自然,語言華美而平易流暢,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與謝朓相近似的風格。——
臨 髙 臺 游人欲騁望,積步上髙臺。井蓮當夏吐,窗桂逐秋開。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還看云棟影,含月共徘徊 。
——
其中“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一句直譯為:低矮處,碎花飄落紛飛,無法進入窗臺;高空處,孤鳥揮翼離去,飛到遠處,卻又飛回來……此筆法細膩、含蓄內斂,有極強的藝術韻味。
王融是“永明體”的詩人之一,而永明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王融其人一生也并無什麼大風大浪,他的仕途不像蘇軾那麼坎坷。所以,與其說有什麼思想感情,倒不如講是職業化的藝術創作,士大夫文人之間的賦詩之舉。而面對那高臺之曠渺,花飛之意,鳥散復回之景難免有點無奈與自身的嗟嘆!也就是說它是通俗地寫景……
而“鳥散遠來時”,我可以理解為:詩人遠來登臨高臺之時,群鳥振翼而飛。此時則表明鳥有可能一去不回了,而思想情感上原先的那種淡淡的憂傷與無奈立刻升華,景不留我,何處留我?襯托出自身的孤寂與深入骨髓的無奈。
從音韻上看,押“ai”韻,而“永明體”特別注重此類,換成“鳥散遠來時”則不符體例。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鳥散遠來時”~
【詩詞是文學藝術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與了解,其實只要花一點時間在其上,你能找到你自己的答案~這與個人心態有很大關系。呵,樓主您很不錯啊!現在古文學方面,卻是有點衰退現象了。希望你是真正愛好詩詞的朋友,我也不圖這50分,畢竟我不常用百度,只是希望古文學可以有更多人喜歡,更多人去鉆研,尋找自己的人生之義!最后,謝!】
(咳,竟然看錯字了~如果是“選來時”則體現其自由無拘無束。。。不過這樣的話,就不如原句了……從字詞對仗上分析,“花飛ˉ低ˉ不入,鳥散ˉ遠ˉ時來”中“低”對“遠”,都是形容詞,而“選”為動詞)
2.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的答題格式
做一篇閱讀理解題,學生們在通讀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題型:(1)怎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我們可以通過根據文章的主要內容等方式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據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過文章內容表現出來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
(2)依據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作者總會在字里行間表露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有時甚至直接用抒情、議論的方法來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情來。
(3)依據含義深刻的語句、段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時,力求明朗、顯豁,以便于讀者和自己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有時為了取得意味深長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達意,而是采用比較含蓄的方法說出言外之情。
對于蘊含在語句中的作者的態度,我們或者要聯系作者寫作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或者聯系文章的寫作手法,或者聯系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和結構層次進行理解,尤其要聯系句子或語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理解。
(4)在反復朗讀與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讀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一邊讀,一邊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習方法。
誦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方法,它不同于朗讀,不同于吟誦,誦讀強調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體驗的過程,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與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相關文章,敬請關注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專題。
昂立新課程致力于滬上培優10余年,已經成功輔導5萬余名初中生進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和上海其他重點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同學,昂立新課程推薦以下學習課程:
課程分網絡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對1,1對3形式,授課校區分布在上海各個地域,面授班課時以昂立新課程官網頒布課時為主,具體費用可咨詢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8-77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