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典故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形容少女像二月初剛發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此后人們就開始使用“豆蔻”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了。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贈別》。據說詩人杜牧在揚州偶遇了一位十三歲左右的風塵女子張好好,臨別前寫了這首詩贈與她。文中描寫這位柔弱美麗的女子,像二月里剛發芽的豆蔻花,含苞待放。
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詩人所見的應該是中國土生的草豆蔻,一味中藥,《圖經本草》中記載:“《圖經》曰: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嶺南皆有之。”,“二月開花作穗房,生于莖下,嫩葉卷之而生,初如芙蓉花,微紅,穗頭深紅色。”
二月的豆蔻像芙蓉花,微紅的樣子如同少女的臉,這個比喻很美,后來的人們也都開始用這個說法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而且豆蔻花花蕊兩瓣相并,形似同心,這種外形被視為愛情的象征,稱為同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