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他曾經在白河兩岸熬餃子湯救助過被凍傷的百姓,后來百姓為了紀念他就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
當初張仲景辭官回家,見到白河兩岸的百姓正在挨餓受凍,生活非常凄苦,他非常不忍心,所以就命弟子搭起一個簡陋的棚子,然后支起一口大鍋,他把里面放上肉跟辣椒,然后再把藥包到面皮之中,煮熟以后給百姓們吃。據說這鍋湯還有一個比較好聽的名字叫做“祛寒嬌耳湯”就是因為這碗湯,百姓們才能夠幸免遇難,沒有被凍死,而且凍瘡也被治好了。
后來當地的人們為了感謝他就學著他制作的“嬌耳”的模樣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不僅平常吃,冬至這一天也會拿出來吃,為的就是紀念張仲景曾經對他們的施舍。
在古人們的心中每年農歷冬至這一天,不論貧富,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就算是吃不上飯也要吃上一頓餃子,什麼餡兒料的都可以,因為這是傳統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