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只有上句,沒有下句。出自宋代張孝祥的《丑奴兒·玉節珠幢出翰林》:“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全詩:“玉節珠幢出翰林,詩書謀帥眷方深。威聲虎嘯復龍吟,我是先生門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這首詩中“玉節”是玉制得符節,古代的一種器具,“珠幢”是用珠子裝飾的旗幟,這里是形容某人來擔任了翰林。翰林一職參與機要,有較大實權,這首詩是一篇奉承之詞。
詩末這句“高山流水遇知音”引用了春秋時期伯牙與子期互為知音的典故。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技藝高超,但曲高和寡,能聽懂他曲中之意的人少之又少。而鐘子期就是他難得的知己。
伯牙在彈琴時想著去登山,鐘子期就在曲子里聽出了泰山的巍峨。伯牙想著流水,鐘子期就在樂曲里聽出了江水滔滔。伯牙都感嘆在子期面前自己的心事都沒有地方躲藏。這就是至今都被人們稱為佳話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現在我們遇到談得來,了解自己的朋友時就會說這是自己的知音,就是出自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