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漢書》記載,漢元帝時期匈奴欲與漢修好,提出和親鞏固兩國關系,漢元帝就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
根據歷史記載,王昭君被選入深宮多年不得臨幸,當時的匈奴主動來漢,對漢朝稱臣,并請求和親,漢元帝就挑選了王昭君作為和親對象。不論王昭君是否愿意,這個使命是她不能抗拒的。
但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分析,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遠嫁和親并不是件好事,畢竟匈奴這種邊疆異族在風俗習慣、倫理人情方面都和中原大不相同,昭君又是經過了層層篩選被選入宮的宮女,本身見識和意志都是更符合當時的漢族上流層次,想必是極不適應匈奴的生活習慣。
而且史料也有記載,呼韓邪單于死后,昭君曾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故土,后人推測大概是因為匈奴“子承父妻”的風俗習慣讓接受過漢族禮法倫常教育的王昭君無法接受,所以請求回歸。但漢成帝下令她遵循胡禮,昭君只能下嫁。昭君和后夫生活了二十年,直到他去世后一年,昭君也去世了。
昭君的一生過的是否如意,我們不是她本人就無從得知了,但她的出塞幫助漢朝和匈奴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這個歷史功績是足以讓當時的人們感激,讓如今的我們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