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絲綢之路一般是指漢武帝時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經過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的絲綢,所以被命名為“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陽關和玉門關以西的地方被稱為西域,但東西方若想交流就必須先除掉隔在中間的匈奴。漢武帝時期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大量西域資料。后聯合西域諸國攻破匈奴,西域之路從此暢通無阻。
最初的絲綢之路起自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這條路連接了亞歐大陸的東西方文明。幾千年里,游牧民族、商人、教徒、學者都會沿著這條路四處活動,傳播著各地的文明。
魏晉時期,波斯使者隨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促進了經濟文化發展的同時,帶來了佛教文明。
唐朝是絲綢之路的鼎盛時期,以洛陽為起點,絲綢之路暢通繁華,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給古代亞歐大陸的發展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在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古絲綢之路的東段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