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用來形容在位者禮賢下士。周公禮賢下士,吃飯時因為急于迎客,多次把食物吐出來去迎接客人,便有了這個成語。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姬發的弟弟,輔佐哥哥姬發攻伐商紂,并且制定了禮樂制度。因為他的封地在周,所以歷史稱他為周公。
周公吐哺的故事記載在《史記·魯周公世家》里:“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周公派大兒子伯禽去魯國做國君,伯禽臨行前,周公把他叫過來,叮囑他:“我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在全天下的人里,地位不低了。但洗頭時會幾次握起頭發,吃飯時幾次把飯吐出來,就為了急忙去迎接賢士,就這樣還會害怕錯過了哪個賢能的人。你到了魯國,一定不要因為有國土就傲慢待人。”
這就是周公吐哺的故事,周公的做法體現了他禮賢下士的品格,成為后世當政者爭先效仿的典范。